產生和發展
19世紀30~60年代俄國以Α.И.赫爾岑、Н.г.車爾尼雪夫斯基等為主要代表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所論述的唯物主義哲學,這種哲學是在當時俄國由農奴制向資本主義過渡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反農奴制的鬥爭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它是在L.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和G.W.F.黑格爾辯證法的直接影響下形成的。
19世紀上半期,俄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顯著的發展,封建農奴制發生了深刻的危機。農民反封建農奴主的鬥爭日益增長,一批貴族出身的,具有革命思想的青年軍官所組成的十二月黨人於1825年舉行武裝起義,首先舉起了反封建、反農奴制的旗幟。沙皇政權在鎮壓此次起義後,加強了對人民的暴力統治,同時也加緊了思想方面的控制。沙皇政府提出“正統國民性”理論,斷言專制制度、農奴制、東正教是俄羅斯正統精神的體現。是俄國生存的根本條件,因而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統治階級的反動思想家們與此相配合,大肆宣揚基督教神學唯心主義,利用F.W.J.謝林的天啟哲學、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為封建農奴制和沙皇統治作理論辯護。
在40年代,俄國革命民主派及其唯物主義哲學開始形成。最早的傑出代表是平民知識分子В.г.別林斯基以及由貴族革命家轉變過來的赫爾岑、Н.Π.奧加遼夫(1813~1877)等人。在50~60年代農奴制“改革”和“改革”後俄國由封建農奴制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歷史條件下,湧現出新的一代革命民主主義者,傑出代表是車爾尼雪夫斯基和H.A.杜勃羅留波夫(1836~1861)。他們的革命性和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具備了更為徹底,更為完整和系統的形態。
不足
列寧指出,俄國 “革命民主派” 即是“俄國的資產階級農民民主派”,也就是“俄國資產階級民主派”。當時俄國社會的中心問題是反農奴制的問題。俄國革命民主派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立場出發,要求給予農奴連帶土地的“解放”,反映了農民的利益和願望。但是在他們所處的19世紀中葉,西歐資本主義的矛盾已經明顯地暴露,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受到了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批判,同時無產階級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也已產生並開始傳播開來。在這樣的條件下,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在考慮本國的前途時,已經不能照抄西歐資本主義的藍圖,而是要在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病的基礎上提出他們的社會主義的主張。但是他們的所謂“俄國社會主義”,即在俄國農民村社基礎上實現社會主義的主張,只能是空想的社會主義,實質上是“民粹主義”,歸根結底只能是一個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
影響
在哲學世界觀方面,他們所面臨的任務是反對統治階級的思想代表所宣揚的神學唯心主義及其僵死的教條,為反封建的革命鬥爭作論證。為了實現這一鬥爭任務,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繼承和發揚了Μ.В.羅蒙諾索夫(1711~1765)和 Α.Н.拉吉舍夫(1749~1802)的進步思想傳統,並著重吸取德國古典哲學的思想成果,特別是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無論是赫爾岑還是車爾尼雪夫斯基都自稱所闡述的是費爾巴哈的學說。不過,他們對待黑格爾的辯證法,不是象費爾巴哈那樣採取簡單拋棄的態度,而是試圖吸取和利用。他們開始認識到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原理和唯心主義結論之間的矛盾,因而闡發了許多精采的辯證法思想,如關於辯證法是“革命的代數學”、關於真理的具體性等原理。
在社會歷史觀方面,他們指出了社會上存在著階級和階級鬥爭的事實,力圖找出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並闡述了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問題。這是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在哲學史上的偉大貢獻,也體現出他們的哲學的重要特點。但是,他們並沒有把辯證法和唯物論有機地統一起來。例如,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論證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時,斷言有機界和無機界之間只有量的差別而沒有質的差別,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也沒有質的差別,等等。在論述社會歷史問題時,他們不懂得物質生產實踐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斷言有永遠不變的抽象人性、利己主義的“本性,把意識、知識看作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就是說,他們仍然不能跳出唯心史觀的窠臼。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的哲學基本上仍然屬於舊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範疇。正如列寧在評論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哲學時所指出的那樣,由於俄國生活的落後,他們沒有上升到,也不可能上升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水平。
俄國革命民主主義運動及其唯物主義哲學,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先驅。它在歐洲哲學史上也占有一定的歷史地位。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所提出的“俄國社會主義”即民粹主義思想,對以後俄國革命運動的發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起了消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