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古代舞蹈家白風被誤認為患有狂躁型精神憂鬱症,進入療養院治療。主治醫生康大夫了解到白風童年時有一次經歷了媽媽隨情人艾秋峰離去而將他遺忘在公共汽車上,便產生了愛情重於親情的意念。 白風的母親與艾秋峰將白風與艾的大女兒艾紅指腹為婚,而白風卻愛上了她的妹妹艾藍,又遭到艾藍的拒絕,精神上又一次受到創傷。白風出院後聽到艾藍向他訴說曾經經歷過兩個男人,並說白風為什麼不堅持呢,白風又一次受到感情挫折,但他痴情不改。他編寫了現代舞劇《來了》正在排練,艾藍前來加盟,經過幾番周折,在美國來的音樂監製迪斯的支持下,終於正式排演。可這時白風卻失蹤了經過艾藍的努力,白風終於回到了舞台。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導演:胡小釘編劇:胡小釘
影片賞析
從攝影、美工或者演員轉做導演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但從影評人轉行當導演卻很罕見,中國當代影壇曾有一個慣於以筆為刀專給電影挑毛病的影評人,卻終於鑄矛為盾,自己拍了部電影,拿出來讓大家進行評判。 影片《來了》在整體的寫實風格中插入了超現實的現代舞片段,虛實之間轉換自如,風格獨特,張力十足。該片雖是低成本製作,但無論從演員、攝影、音樂等各方面考察,都堪稱精品。導演胡小釘早在1980年在北大中文系讀書時就寫了一個名為《來了》的現代派話劇。該劇以當時罕見的象徵派風格闡釋了三種意象對於青年的殘酷情感。後來話劇因故未能上演。但“來了”卻來到胡小釘的心裡。在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創作了許多文學與影視作品後,胡小釘終於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作品——《來了》。
胡小釘說這么多年來他一直在思考“來了”一詞。他覺得來與不來是根本不同的。有些事如果你不來,就永遠來不了了;如果來了,就可能永遠改變你的一生。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與不來是生命中無數次活著的生死抉擇。
胡小釘說,電影《來了》講述的是一個“殘酷愛情的平靜悲劇”。他認為,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毀滅給人看。例如:男主人公白風對女主人公艾藍的感情是有價值的,是純真的,熱誠的。它的毀滅不是出於事故、災難、誤解或別人的破壞(這是常用的編劇法),而是凡俗的眼光和凡俗的事情。這就是平靜的悲劇。而這種事情的普遍性與人們的習以為常,恰恰是它的殘酷性;而不是什麼常見的暴力、外在的傷害、生死病痛等等(這也是常見的電影情節)。
胡小釘最感興趣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挖掘悲劇,這比強烈的刺激更加有力量,但更需要細細地去體會。看完後流不出眼淚卻又透不過氣來,或許是對看《來了》這個電影的感受最恰當的描述。
影片《來了》提出了“城市寓言電影”這一全新的概念。胡小釘說,中國當代電影的寓言品質,基本上以張藝謀拍的老中國農村風情影片為代表,尤其以特異的環境元素與造型元素為主體。胡小釘試圖從當代角度、城市層面、凡俗習見的生活環境人物形象與情節安排這三方面作出不同的努力,拍出一現代舞劇《來了》(4張)部富於哲理性的城市電影。
胡小釘曾於1985年在一次有數萬人參加的全國首屆青年影評徵文大獎賽中獲一等獎,之後推出了一系列文筆辛辣、見解獨特的影評,加上他在比較文學研究等方面的建樹,由一名《北京青年報》記者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任教。這也許是這部影片哲理性風格的成因。
胡小釘說:在《來了》這部電影裡,他把在別人看不可能組合在一起的東西組合在了一起。比如說把北歐電影注重哲理的特質,法國電影散文的品質和生活流的特點,同好萊塢注重劇情注重敘事性的技巧結合起來,從而構成一個全新的作品。
幕後花絮
以倡揚獨立藝術電影為旗幟的2005年度柏林亞太電影節於當地時間9月21日晚6時在德國柏林市政府大廳隆重開幕。該電影節的口號是一句引自《淮南子》的中國原版古語:獨見者人所不見。中國導演胡小釘已攜他執導的中國大陸惟一參賽影片《來了》,於當日抵達柏林,出席了開幕式。大會主持人在介紹各國前來的導演時,首先請胡小釘上台。胡小釘致辭:首先感謝德國的氣候!德國的氣候比較寒冷,而寒冷的氣候利於思考,所以德國出了不少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如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所以我相信德國人比較容易理解我的電影。電影節於當地時間9月28日晚8時在德國柏林市迪卡貝爾影院隆重閉幕。中國電影導演胡小釘所執導的影片《來了》榮獲評審獎。
電影節組委會主任卡邁爾在中國生活多年,非常熟悉中國文化和藝術。他說:許多影片只看一遍就不會再看,但影片《來了》對於自己卻是一部越看越有趣的電影。《來了》所表現的某些中國藝術家的精神狀態,容易在歐洲藝術家中獲得理解。而且《來了》中對當代中國人生活與心理狀態的描述,充滿了獨特的幽默和微妙的諷刺,經常令人忍俊不禁。
羅依指出:影片《來了》敘事複雜而又清晰,內涵豐富而又幽默,畫面感人,音樂優美,獲得評審們一致高度評價。
作品影響
本屆電影節的參賽影片是電影節組委會的二十多名工作人員根據倡揚富於創新精神的原則,從全世界近幾年內四百多部藝術電影中挑選出來的。影片《來了》在電影節上放映兩場,反響強烈,引起廣泛討論。連影片中的許多細節(如姥爺上廁所、吃香蕉等),也成了大家在聚會時開玩笑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