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起點 (1954) (THE GREAT BEGINNING)
導 演:張客
編 劇:艾明之
主 演:張伐 湯化達 陳天國金焰 高正 (更多)
上 映:1954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劇情片
製作團隊
偉大的起點 (1954)製作團隊 職員表
張客 .... 導演
艾明之 .... 編劇
黃紹芬 .... 攝影
胡倬雲 .... 置景
黎英海 .... 作曲
陳錦榮 .... 錄音師(收音)
高衡 .... 副導演
吳承鏞 .... 製片人
陸立之 .... 劇務
上海樂團交響樂隊 .... 伴奏
黃貽鈞 .... 指揮
演員表
偉大的起點 (1954)演員表
張伐 .... 陸忠奎
湯化達 .... 陳向群
陳天國 .... 李勇華
金焰 .... 聶部長
高正 .... 林文彬
范萊 .... 田承謨
王辛 .... 周月苹
崔文順 .... 姜師傅
鄧楠 .... 崔大炮
曹鐸 .... 小秦
江山 .... 顧秋根
季虹 .... 張家榮
智世明 .... 陸母
趙玉嶸 .... 小靜
故事梗概
偉大的起點 (1954)故事梗概
華東鋼鐵八廠煉鋼部,出現了一件喜事:生產小組長陸忠奎被提升為煉鋼部主任了。工人們一致擁護這個決定,並感到非常興奮。陳忠奎在黨委書記陳向群的積極幫助下,改進了本部門的工作制度和分工,發揮了工人民眾的積極性。這時候,報紙上公布了毛主席“增加生產、厲行節約”的偉大號召,廠內工人們一致熱烈回響,各個小組都提出了具體辦法。陸忠奎經過反覆思考、徹夜不倦地鑽研,提出了把現有的15噸煉鋼爐,改建擴大為20噸煉鋼爐的建議,這樣,一年就可以為國家多生產五六千噸鋼。這個建議立即受到了煉鋼部工人們和青年工程師林文彬的支持。擴大爐子的建議,在工廠管理委員會上展開熱烈的討論。總工程師田承謨思想觀念陳舊,反對擴大爐子。李勇華廠長由於幾年來的工作成績,產生了保守自滿的情緒,認為產量比解放時已經提高了,潛力挖盡了,煉鋼爐也老了,生產到“頂”了,他認為改建爐子是冒險的做法於是,便同意了田總工程師的意見,準備把這件事拖延下去。陳書記反對李廠長對這個問題的處理,建議送上級審查決定。陳忠奎被選為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代表,他把工人們的意見帶到會上,在發言中表示他們廠第四季度生產一定可以提高百分之二十。工業部聶部長接見了他,同意了他的建議,並且勉勵他的革新精神。這樣,李廠長也只得答應陸忠奎他們動手來改建爐子了。改建爐子的工作,在姜師傅、林工程師和全體工人們的通力合作下完成了。但是,第一爐鋼便出了事故,冶煉時間延長了,鋼水也溢了出來。這些事實更滋長了李廠長認為爐子改錯了的錯誤想法,他限定陸忠奎要在三天內改善爐子情況,否則,就得把爐子改回原樣。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的鋼鐵,完不成計畫會影響國家的建設,對國家負責的高度責任心使陸忠奎苦惱。可是,他毫不退縮,他知道改建爐子是對的,但是問題在哪裡呢?他依靠工人,仔細地檢查,終於發現了原來是煤氣放得太大了的緣故,煤氣問題得到了解決。工人們經過創造性的勞動,不但縮短了冶煉時間,及時地完成了任務,產量也大大地增加了。新紀錄不斷地湧現出來。這是偉大的起點!是工人階級為實現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而鬥爭的偉大的起點!
編劇介紹
艾明之,編劇、小說家,1925出生,廣東番禺人。少年時的他當過報童、飯館的學徒、網球場的揀球小工等,並利用工余時間,去圖書館學習,閱讀了大量的中外文藝作品。1938年終於考取了一所救濟會辦的中學。在校期間,開始了文學創作,他的幾個短篇小說都被一些報刊發表。1944年,他到重慶,並發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說《上海24小時》,接著又陸續發表了《幼芽》等數部短篇小說。
抗戰結束,艾明之回到上海,在生活書店編輯部工作,發表了長篇小說《霧城秋》和短篇小說集《飢餓的時候》。1948年,轉香港生活書店編輯部工作。1949年回到北京。
1949年7月,艾明之以代理副廠長的身份來到上海第三鋼鐵廠,三年的工廠生活為他以後創作工人生活題材的小說、電影劇本提供了素材。
1952年,艾明之調任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編劇,第二年就創作了他的電影文學劇本處女作—偉大的起點》,這是一部反映鋼鐵工人生活和工作的電影,三年間的鋼鐵廠生活,大量的生活素材,使他得心應手,較好地塑造了勇於革新、刻苦學習的鋼鐵工人陸忠奎。 《偉大的起點》於1954年獲文化部電影局頒發的電影文學劇本獎。
在以後的幾年裡,他以平均每年寫成並拍攝一部影片的創作速度向前邁進,這其中有許多影片都受到國內以及國外觀眾的好評,如《幸福》 、《護士日記》等。
六十年代初,艾明之醞釀並開始創作他的宏偉計畫:以百萬字的長篇小說來描繪1918至1949年的中國工人運動。並於1963年出版了這部《火焰三部曲》的第一部,《火種》。得到了文藝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正當他準備繼續創作時,“文化大革命”開始,創作被迫中斷。
粉碎“四人幫”後,艾明之又開始了創作,先後發表了電影文學劇本《一刻千斤》、《月到中秋分外明》、《小金魚》、《海上生明月》等。這時,他的創作已不僅僅只限於工人題材,有反映失足青年問題的,有以音樂為主線的劇本,題材的多樣,風格的多樣,反映了創作者的高水平,也反映了創作者勇於探索的精神。
演員簡介
張伐 。中國電影演員,生於黑龍江哈爾濱。1940年入上海劇藝社任演員。後相繼入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上海藝術劇團任演員。演出話劇《蛻變》、《阿Q正傳》、《夜店》、《雷雨》等。1947年起任文華影業公司演員,在《母與子》、《太太萬歲》、《夜店》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後在啟明影片公司、中電二廠參加拍攝《雞鳴早看天》、《街頭巷尾》等影片。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在《翠崗紅旗》、 《偉大的起點》 、 《幸福》 、《黃浦江的故事》 、《金沙江畔》 、 《紅日》 、《 家庭問題》等十幾部影片中扮演主角和重要角色。其表演深沉、穩重、質樸,善於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參考文獻
http://www.cnmdb.com/title/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