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從曼谷坐車向西五十多公里到佛統府,便可見到泰國最古老、最高的佛塔——佛統大塔。佛統大塔是具有極大加持的舍利塔,佛教徒到此地一定要朝拜。據載此塔是阿育王建造的八萬四千舍利塔之一,最初由帕蘇郵和索達拉修建,而後成為佛教傳入泰國的最初標誌。塔內供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舍利與頭髮,雖歷經數次重建裝飾,佛發舍利仍完好的保存著。塔高120米,中心供養的銅鑄金色立佛像,是泰國最大的佛像之一,這享有“三最”的大塔,是泰國的國寶之一。
特點
曼谷以西四十八公里處佛統府境內的佛統塔,建於公元五百年,是泰國最大的佛塔。塔為圓錐形,高約百米。以黃澄澄的琉璃瓦鋪面,光彩奪目。
佛統塔的歷史
該塔是世界上最高的佛教建築,也是泰國最受尊崇的遺蹟之一。人們相信佛統是泰國最早有人定居的幾個城市之一,因為傳說在耶穌誕生前幾個世紀佛統就建立起來了,那時的佛統是一個叫素旺那蓬(Suwannaphum)的神話王國的海港。
佛統對於泰國人來說很重要,因為她是泰國佛教的誕生地,泰國人認為在阿育王大帝(KingAsokatheGreat,公元前272-公元前232)統治期間,來自印度的兩個小乘佛教傳授給湄南河下游平原的人們。這兩位高僧很可能穿過了泰緬邊境的三塔山口(ThreePagodasPass),在佛統地區的某個村莊裡收了第一個信徒。在這段時間裡還建了一座佛塔。
在公元6世紀,這個地方因成為苗族人(他們的墮羅缽底皇帝在公元6世紀至13世紀中葉統治著泰國中部)的首都而興旺起來。一些石雕、小佛像和一枚刻有“墮羅缽底王”的硬幣流傳至今。
11世紀初,佛統被高棉國王蘇耶跋摹征服,並成為高棉帝國的一部分。1078年,這座城市又一次被緬甸入侵者攻占,但不久之後緬甸人就撤走了。之後佛統作為防禦前哨的潛力被泰國人發現並在17世紀被重建。然而,直到泰國國王蒙古即位,佛教徒在佛統建造的佛塔才被重視,蒙古王於1860年下令保護和修復此塔,該塔便成了如今的鎮中之寶——佛統大佛塔。
雄偉的佛統大佛塔高120米,直聳入雲,覆蓋有金黃的瓦片。人們常常拿它與緬甸仰光的瑞光大金塔(Shwedagon)相比,不過它更高,四周環繞著一組精美的陪襯性正殿,幾座佛像,以及其他有趣的輔助性設施。佛塔以印度濕婆神(Siva)的象徵金三叉戟為頂,並伴以層疊狀的泰國皇冠以突出其國家級地位的重要性。
佛塔的入口在背面,朝著一個火車站,中間有些小宗教場所,通常都聚集著一些朝聖者,入口左邊有賣護身符的人,看手相的長者,不管是泰國人還是外國旅遊者他們都能預測其命運。還有一些賣提神飲料和冰咖啡的貨攤。穿過兩個禮堂,走上大台階(GrandStaircase),進入北面僧院就是崇高的巒洛查佛像(PhraRuangRochanarit),或稱“立佛”。它那現代的銅身是專門配合它年代更久遠的石制手、腳和頭製作的。在近旁的一個廟裡藏有一幅體現了佛統大佛塔主要特徵的壁畫。
在公共大廳里,一個展覽館展示了佛塔修建的歷史。將佛塔和過道隔開的迴廊的牆中嵌著姿態各異的銅佛像。在東僧院,一座開過光的佛像被供奉在一個祭壇上,並由一幅繪有菩提樹的壁畫遮著。僧院東邊的祭壇上有一尊令人驚嘆的墮羅缽底時期的坐佛,用石英石雕刻而成,精巧面而不失威武。特別要指出的是,他雙膝併攏的“歐式”坐姿被認為是仿效希臘羅馬雕像。從佛像的外衣輪廓和面部表情也可以辨認出歐洲風格的痕跡。旁邊還有一個博物館收藏著墮羅缽底時期的遺蹟,包括一個會客室和一座中國寺廟。
在南入口的庭院中有一座典型的原始佛塔,上面覆蓋著一個高棉方塔,緊鄰著方塔的是另一座墮羅缽底時期的坐佛。
在通往佛塔南入口的僧院有一座被弟子們圍著,手觸地的佛像。住里走一間,可以看到一座高棉風格的佛像坐在七頭大蛇神那伽(Naga)下面。西僧院有一座9米長的臥佛。其中一間內室總有很多信徒在向一座小佛像膜拜。後院中有僧侶住在木製廂房。
巨大的佛塔周圍有24口鐘,通常信徒們都會按時敲響它們。
距離佛統大塔以西大概1.6千米的地方就是拉瑪六世的皇宮(SanamChanPalace),這是19世紀末拉瑪六世命人建造的(皇宮內的建築物不許外人進入)。皇宮由一系列的泰式建築和歐式建築組成,寬闊宏偉,周圍還分布著一些整潔的花園。這個皇宮裡有一個有趣的雕像——一隻憤怒的狗,它叫“Vajay”,是拉瑪六世的寵物,但因為它的性格過於暴躁而被宮裡的人毒死了。
圖片
泰國-人文風光
泰國是亞洲重要的旅遊國家之一,迷人的熱帶風情以及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泰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佛教國家,這個被稱為“白象王國”的美麗國度,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風俗,如豐富多彩的各種節日,水上人家的清新生話,聞名於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饒有趣味的啞劇和洛坤劇,別具一格的泰拳、鬥雞、玩魚和美麗的人妖等,都令人“樂不思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