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當清聖祖駕臨此地時,以「喜清浪之不竭,念聖境之未煙。愛發怒金,式扶像教。揭獅堂以纓壑,紺嵐重新。翼雁舍以連霄,煙嵐增煥」。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年)竣工,賜額「湧泉寺」,賜匾「化城蓮徑」、「法雨晴飛」,並泐《御製湧泉寺碑》。於是,湧泉寺成了一座紺宇琳宮,後為五台山黃教三喇嘛的駐錫之地。光緒二十六年(一九○○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其中一支直抵長城嶺西側湧泉寺,清軍守將望風而逃,人民民眾奮起抵抗,義和團的愛國大旗高高飄揚在了五台山。光緒二十七年(一九○一年)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指使京師守將馬金敘,代州潘道台,同台麓寺二喇嘛依什捧磋,與八國聯軍頭目之一的德國提日帥磨什拉,於農曆正月二十八日,在台麓寺簽訂了議和條約。從此,湧泉寺一蹶不振,成了一片廢墟,只留下了三座形制不同的磚塔,一是覆缽式塔,二是六角層單層亭閣式塔,三是八角三層密檐式塔。
現在的寺宇,在政府的關心和支援下,新建的一座規模較大的,殿堂齊全,像設莊嚴的紺宇精藍,是從龍泉關至五台山路上首先參觀的一個景點。
寺址∶山西省五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