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佛指骨舍利](/img/c/6f4/nBnauM3XzADN5UTOxUDN3MDOyITMzkjNxkjMwADMwAzMxAzL1Q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由於在歷史上,曾經先後有四位皇帝發動過毀佛、滅佛的事件,分別是韓愈諫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韓愈諫迎佛骨之後的唐武帝、後周世宗,史稱“三武一宗”,因此在中國的佛骨舍利在當時也大部分遭到毀壞。不過為了避免佛指骨舍利遭到損毀,不少僧尼則是製作仿佛祖真身靈骨製造附屬品,也就是所謂的“隱骨”。
1987年法門寺重建時,工程人員才從傾倒的寺廟底下,發現法門寺塔基地宮遺址,並在遺址中找到4枚佛指骨舍利,4枚佛指舍利,除第三個發現的靈骨微黃,質地似骨以外,其餘特一、二、四號三枚質地均類似白玉,根據地宮志文碑稱之為“影骨”,也就是仿佛祖真身靈骨而造的附屬品。不過在佛教界來看,影骨也是聖骨,同是佛的真身舍利。中國陝西法門寺地宮發現的佛指舍利,其中有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靈骨”一枚,同時出土的還有三枚“影骨”。真身舍利為釋迦牟尼佛的一節中指骨。這枚指骨舍利在唐人和後代文獻中有“佛骨”、“佛指骨”、“真身”、“金骨”等不同稱謂,但所指相同。
歷史
![佛指骨舍利](/img/2/d2a/nBnauM3X0UjN1EjM0UDO5IDMzITMyUDOxUjMwADMwAzMxAzL1g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中國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有《雜阿含經》、《般泥洹經》等經典記載著供養佛舍利的內容,在南京、洛陽等地也出現了多座供奉佛舍利的阿育王塔。到了隋代,隋文帝楊堅推行佛教,模仿阿育王在神州大地上普建佛塔,使佛舍利在中國的崇奉走進鼎盛。在貞觀五年以前,法門寺佛舍利的描述狀況是籠統且不明確的:最初,人們見到只是一塊“方骨”,“或見如玉,光白映徹”。而顯慶時已變成“形狀如小指初骨,長寸二分,內孔方正,外楞亦爾,下平上漸,內外光淨……”而且逐漸出現了“鳳翔法門寺塔有佛指骨”、“……護國真身塔,塔內有釋迦佛指骨一節”等確切的“佛指骨舍利”字樣。
特徵
![佛指骨舍利](/img/b/b71/nBnauM3XzQjNyADMzUDN3MDOyITMzkjNxkjMwADMwAzMxAzL1Q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另三枚為影骨。影骨即靈骨之影應、應現,以證示靈骨之不滅。佛教界認為,影骨與靈骨是不一不異的關係,趙朴初先生讚頌說:“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映三江。”
佛指舍利用五重寶函包裝。第一重寶函為鐵質,出土時已銹跡斑斑,呈深褐色。當初此重鐵函之外,還曾包裹著一層絲綢織物,因年代久遠而朽壞殆盡,僅可從殘片中識別出它原來的材質和紋樣。第二重寶函緊套在第一重寶函之內的是一個精美的銀質鎏金函,函身雕鑿有45尊造像。第三重寶函是一銀包角雕花檀香木函。第四重寶函是一副水晶槨。槨頂嵌有黃、藍寶石各一顆。在槨蓋上雕著觀音菩薩坐像。第五重寶函是一個壺門座玉棺。棺蓋雕刻普賢菩薩像。玉棺放在雕花棺床之上。玉棺之內供奉的舍利是釋迦牟尼佛真身靈骨,為左手中指。指節顏色微黃,有裂紋和斑點。據發掘者介紹,剛剛出土時,靈骨因在液體中浸泡千年而使骨質鬆軟,而且還有白色小霉點附在靈骨之上。
價值
![佛指骨舍利](/img/a/f20/nBnauM3XyQTN0YTO3cDO5IDMzITMyUDOxUjMwADMwAzMxAzL3g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景富先生。作為長期研究佛教的學者,他參加了陝西省政府當年組織的法門寺文物評審會,並撰有專著《法門寺史略》。在這部寫於近20年前的論著中,陳景富留下一個持續多年的疑問:“法門寺真身佛指骨舍利究竟從何處來?由誰瘞藏於此?是什麼時候開始瘞藏的?諸如此類許多謎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這個千古謎題,很多學者都想弄個明白。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李斌城先生在一篇《法門寺文化與法門學》的序言中也提出,放置在地宮的佛指骨舍利是什麼人怎樣從遙遠的天竺送到法門寺的。陳景富翻遍史料典籍,試圖探尋謎底。終於寫出一篇13000字的研究論文《法門寺佛指骨舍利與玄奘大師的關係揭秘》。陳景富認為,是人們熟知的唐僧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時,請回了佛指骨舍利,並密藏於法門寺。因此,佛指骨舍利具有極高的宗教價值和文物價值。
相關研究
法門寺地宮共藏有佛指骨舍利4枚,其中真身靈骨一枚,其餘3枚是影骨。有人說這是一真三假。其實,佛教界認為,假也非假,影骨同為佛界靈物。
真身靈骨為乳黃色,出土時有白色霉點附著其上,有裂紋,有蠟質感,當時因液體浸泡千百年骨質發軟不能觸摸。靈骨之外的3枚影骨,均為玉質。由於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滅佛”運動,玉質影骨是為了保護真身佛指骨舍利特製的。晚唐時期的武宗李炎曾敕令毀碎佛指骨舍利,但受命者只是毀了影骨,而將真正的靈骨密藏起來,到鹹通年間才又重新在密道中找到。
從古至今,幾乎無人懷疑佛指骨舍利的真實性。釋迦牟尼佛於公元前485年涅槃,這枚指骨歷時近25個世紀,它能存在至今確實是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