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姣

何鳳姣

何鳳姣,女,1964年8月出生,博士,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中國農工黨成員。1989年湖南大學分析化學碩士畢業後,分配到湘潭機電專科學校任教;1991年考取湖南大學分析化學博士生,並於1994年畢業獲博士學位;1995-1996 湖南大學國際商學院任教,並競升為副教授;1997年美國阿拉巴大學醫學院博士後;1998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後;1999年至今,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生物感測與化學計量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

基本信息

研究領域

1. 微生物、病毒感測器的研製與套用

利用壓電感測原理,結合納米技術、分子導線、表面修飾、叉指電極等,構建微生物快速檢測系統,進行微生物、病毒的生長和代謝研究,開發出實用的檢測方法和檢測設備。

2. 電化學製備方法與套用研究

利用電化學手段,製備出新型金屬和合金材料,並對其表觀形貌、結構進行表征,進行相關性質的研究,側重在新型功能材料的開發及套用研究。

科研項目

1. 壓電生化感測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儀器專項,經費80萬元

2. 分子導線壓電微生物感測新技術理論與套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6萬元

3. 結核桿菌壓電測試新技術研究與套用,36萬元

4. 有毒有害元素替代技術,國家科技支撐計畫,85萬元

5. 鎢合金表面處理工藝研究,湖南省重點計畫,20萬元

6. 全自動血培養儀產業化研究,長沙市重點計畫,50萬元

研究成果

2009年獲第四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優秀項目獎;

2007年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授權發明專利5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項,公示發明專利4項。

研製的血培養儀已獲生產許可證和產品註冊證書;

研製的電鍍鎢合金代鍍鉻,獲得國家環保總局“環境保護A類推廣證書”和“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被國家發改委評為260項實用環保技術之一,2008年列入無錫市政府530A類計畫。

教材:無機化學,科學出版社,被評為國家十一五教材

論文

[1] Ren J L, He F J, Zhang L L.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PPY-MSPQC for l-asparaginase activity assay.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2010, 145:272-277

[2] He F J, Zhong M. New MSPQC-PLS method for the early clinic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ly encountered Candida species. Talanta, 2010, 80 (3): 1210-1215

[3] He F J, Tu J R. New Medium for Rapid Quantification of Micrococcus Luteus Cells byMultic hannel Series Piezoelectric Quartz Crystal Based Method. Sensor letters, 2010, 8: 1-5

[4] He F J, Li T, Zhang L L, Yuan H, Zhou J D. New MSPQC Method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alytical Letters,2009, 42(1): 58-67

[5] Su C W, Wang E L, Zhang Y B, He F J. Ni1−xFex (0.1 < x < 0.75) alloy foils prepared from a fluorborate bath using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9,474: 190-194

[6] Su C W, He F J, Ju H, Zhang Y B, Wang E L. Electrodeposition of Ni, Fe and Ni–Fe alloys on a 316 stainless steel surface in a fluorborate bath. Electrochimica Acta, 2009, 54: 6257-6263

[7] Ren J L, He F J, Yi S L, Cui X Y. A new MSPQC for rapid growth and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8, 24(3): 403-409

[8] He F J, Ren J L, Liu Z H.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IDE–PQC sensor.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07, 123(2): 1057-1063

[9] Ren J L, He F J, Zhang L L, Su C W, Liu Z H. A new B-PAn-P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of bacteria population.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07, 125:510-516

[10] He F J, Zhou J. A new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method of Escherichia coli against ampicillin by MSPQC.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Methods, 2007, 68(3): 563-567

[11] He F J, Zhang X Q, Zhou J D, Liu Z H. A new MSPQC system for rapid detection of pathogens in clinical samples.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Methods, 2006, 66(1): 56-62

[12] He F J, Zhang X Q, Liu Z H. A new sensor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effect of surfactants on the growth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06, 113(1): 428-434

湖南大學教授

湖南大學是歷史悠久、聲譽斐然的著名大學,現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鄭善賢
袁玉梅
周炎濤
王玲[湖南大學教授]
劉宏立
孫山河
唐昌輝
吳方伯
黃政宇
陳治安[湖南大學教授]
陳范才
華旭剛
羅滇生
張陽[湖南大學教授]
許曦
陳久強
王昌衡
塗文戈
汪渢[湖南大學教授]
熊暉
晏班夫
黎之奇
李壽英
曾令宏
姜早龍
黃靚
仇一顆
金曉勤
張國強[湖南大學教授]
程露敏
楊明輝
許仕榮
鄒新軍
劉齊建
尹華偉
李剛[湖南大學教授]
杜運興
周晉[湖南大學教授]
劉光棟
袁賢訊
楊志昂
彭勃[湖南大學教授]
童樺
劉一江
霍希琴
聶利華
金波[湖南大學教授]
張望喜
龔建清
張浩江
戴瑜興
周芬
肖岩
陳政清
曹一家
張志田
周軍莉
邵旭東
尹雙鳳
吳朝陽[湖南大學教授]
何彥
何德良
張曉兵[湖南大學教授]
周海暉
羊小海
許新華
林偉英
劉婭莉
王玉枝
汪秋安
晁自勝
蔣健暉
蔡青雲
周小平[湖南大學教授]
余剛[湖南大學教授]
陳金華[湖南大學教授]
向建南
何鳳姣
胡艾希
歐陽紅林
蔡炳新
徐偉箭
安德烈[湖南大學教授]
鄧劍如
吳海龍[湖南大學教授]
曠亞非
陳宗璋
沈國勵
郭燦城
袁渭康
蘇永華[湖南大學教授]
劉桂秋
胡家文
陳增萍
陽衛軍
梁志武
李樹濤
譚澤[湖南大學教授]
郭棟才[湖南大學教授]
羅勝聯
聶舟
童柏棟
李金恆[湖南大學教授]
孟志強
滕召勝
黎福海
劉覺民[湖南大學教授]
熊芝耀
鄧建國[湖南大學教授]
章兢
王耀南[湖南大學教授]
周臘吾
袁果
劉光曄
方厚輝
沈征
姚建剛
羅隆福
余健[湖南大學教授]
彭敏放
黃守道
單波
李欣然
吳政球
何放龍
劉小燕[湖南大學教授]
王輝[湖南大學教授]
彭楚武
譚建豪
塗春鳴
張小剛[湖南大學教授]
劉國才[湖南大學教授]
李國希
賀擁軍
王連華
趙敬哲
譚陽紅
黃純
張志文[湖南大學教授]
舒興平
羅安
何怡剛
孫煒
羅建輝
汪夢甫
劉曉明[湖南大學教授]
黃立葵
李嘉[湖南大學教授]
李碩[湖南大學教授]
曾夢瀾
郭玉榮
許斌[湖南大學教授]
李正農[湖南大學教授]
尚守平
蔣德松
陳大川[湖南大學教授]
卜良桃
鄧鐵軍
曹文貴
陳昌富
趙明華[湖南大學教授]
張泠
張泉[湖南大學教授]
易偉建
吳慧英
楊昌智
霍靜思
柯水洲
文學章
李立峰[湖南大學教授]
黃幼華
吳紅華
姚守拙
劉霞
朱英浩
劉國榮
吳建新
方萍
李秋勝
龔光彩
廖莎
李念平
施周
祝志文
趙躍宇
史才軍
何益斌
方誌[湖南大學教授]
顏可珍
黎莉
閔小瑩
張桂芳
劉志文
陳友明
周福霖
馬克儉
俞汝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