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953年參加籌建青浦縣朱家角人民醫院中醫科,1956年起任青浦縣人民委員會衛生科副科長,1966年兼任青浦縣人民醫院副院長,1981年12月任青浦縣中醫院院長,1983年2月任青浦縣衛生局副局長,1985年任青浦縣人大副主任。60餘年來致力於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50年代曾兼任上海市第一醫學院中醫教研組教師。6、70年代在縣內開辦中醫帶徒班7期,培養了一大批中醫人才,在擔任行政管理工作期間,積極貫徹執行黨的中醫政策,為青浦縣衛生事業及中醫工作肘了重要貢獻。何老現為上海市青浦區中醫醫院名譽院長,區紅十字會名譽會長,歷任數屆市、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縣政協常委,1988年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精神文明標兵,1991年為被評全國衛生系統模範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1991年定為全國首批繼承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之一,1995年定為上海市名中醫。何老出身中醫世家,為何氏27世世醫之一,歷宋、元、明、清四代直至今日,綿延8百餘年,曾有人論斷:“青浦何氏,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從未聞之,即在世界醫史上亦並無多見”。顯然,何氏醫學由於一家父子相傳,源遠流長800餘年,其本身也能證明在醫術和經驗方面,必有其流傳的價值和作用。
主要成就
個人造詣
何老既淵源家學,又有師承拜丁濟萬門下,學識淵博,經驗豐富,擅長內科,對肝膽病和疑難雜
症有獨到見解。經多年臨床精心篩選研製的消炎利膽排石中成藥“金膽片”獲上海市科技成果獎。近年來在血液病臨床研究中,運用“三奇沖劑”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取得一定成效。何老不僅醫術造詣精深,而且知識面極廣,工詩善書,書法遒勁秀麗。
主要編著
主要編著有《何氏百性賦》、《何氏傷寒纂女》、《三方江編》、《青浦縣歷代名醫》、《青浦縣中醫治療血吸蟲病論文集》、《何承志醫集》。
學術觀點
治病首要治人,因時因地制宜
何老臨證非常注重人的因素。即要調動起病人內在積極因素來同疾病作鬥爭。有因病情頑固喪失治療信心者,常以自身患重病而治癒的實例鼓勵患者;有因精神受刺激或抑鬱而致病情加重者,常言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其開朗樂觀,配合治療。 臨證時掌握患者體質強弱、年齡老幼、居處與工作不同,季節氣候變更等等靈活用藥,做到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對於“外感”,何老重視機體內在因素、體質強健的青壯年概以辛涼疏解,直驅病邪。對於患腎炎或慢性白血病的兒童則認為“稚陰稚陽”之體、“肌膚柔軟,臟腑未堅”,疾病過程中“易寒易熱、易虛易實”治療隨時要注意照顧正氣,每每辛涼疏解與益氣固表或益腎固本並用,慎用大寒大熱及汗下峻劑。
老年患者大多氣血虧虛,陰陽俱弱,臨床見證以虛證或虛中挾實為多,立方遣藥,多用補養,治痰飲病者,常以益氣健脾溫腎化飲為法,善用六君、腎氣諸方兼化痰濕。對肝腎陰虧者,著重養陰滋腎平肝調氣,常以杞菊地黃類為法。
長夏多夾濕,何老常用二陳、平胃、藿香正氣諸方,喜用藿香、佩蘭、半夏、川厚朴之類以化濕燥濕醒脾助運;秋令多燥,治咳嗽咯血常用清肺潤燥及清肝泄熱之桑葉、杏仁、沙參、象貝母、山梔、生地、玄參、麥冬之屬。
總之,人生活在天地之間,環境之優劣,氣候季節之變更與人的生理病理密切相關。何老分析病因病機、制訂治則、選用方藥時常參合天時地理諸因素,因時因地制宜。
重視脾腎功能,貴在守法求本
土為萬物之母,在人體脾胃為中土、為生化之源,是氣機升降之樞紐,後天之本也。腎寓真陰真陽為元氣之根、先天之本、人身臟腑氣血皆賴腎氣之溫煦,才得以長養發育生生不已。在外感熱病治當清熱祛邪,何老不忘顧護脾胃,嘗謂:“人體以胃氣為本,納谷者昌,失谷者亡”,處方用藥力避大苦大寒,以免克伐胃氣,即便使用苦寒清熱之品,必加制半夏、陳皮、焦谷芽、米仁以和胃運脾。
對於溫病,何老十分重視保存津液,宗奉葉天士“胃為津液之本”,“胃宜潤則降”的觀點,強調養胃陰,認為“留得一分津液,則有一分生機”。每用石斛、沙參、麥冬、西洋參等甘柔濡潤之品以養胃生津。
對於慢性病調理,注重調治先天后天,認為脾為坤土生育萬物,脾運健則源泉不竭。治氣血虧虛之萎黃、紫癜、“再障”、脾虛泄瀉或痰飲病、水腫病等皆宗奉東垣昇陽益氣,健脾利濕為法;久病損及腎陽,則取脾腎同治,加入溫腎之品,“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肺虛喘促而有納呆便溏,採用培土生金,病久損及腎陽則加入溫腎之品,納氣以歸腎。
對於心肝之病的治療,何老常採用益腎之法,嘗謂“腎陰乃各髒之陰的根本”,肝陽上亢實由肝腎陰虧才出現頭目眩暈、面紅升火、下肢酸軟乏力,治宜滋水涵木,補腎陰以潛肝陽;心火上炎出現心悸、失眠、多夢、口舌碎痛等症,乃屬心腎陰虛、多採用補腎陰以清心火法。杞菊地黃、知柏八味、交泰丸乃常用之方,均本“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旨。
臨證治病不可“頭痛醫頭”,為“謹守病機,各司其屬”,針對病源,審因論治,即“治病必求其本”也。“本”如找到,數診之後,必見療效,即便原來症狀也自好轉。有時病人把一些次要症狀提出切不可捨本逐末,改弦易轍而必需守法不更,略加增損以治兼證,堅持下去方可收效,否則動輒更法改方為離其本,病情易見反覆。
證治經驗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骨髓造血機能不良或衰竭引起的一種進行性貧血、出血或伴感染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可分為急性型與慢性型二種。“慢性型再障”歸屬於醫學“血虛”、“虛勞”之範疇。該病的病機主要在脾腎二髒虧損,因脾失運化,能生化氣血。如《靈樞·決氣篇》謂:“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腎主骨生髓,若腎精虧損,骨髓不充則精血難以復生。二者之中尤以腎臟更為重要。
對“再障”據臨床表現主要分為脾腎陽虛型、腎陰虛型及陰陽兩虛型3種類型進行辨證施治。
脾腎陽虛型
症見面色蒼白無華,畏寒肢冷,頭暈目眩、耳鳴腰酸,納呆便溏,舌體淡胖有齒痕,苔薄膩脈沉細,治以脾腎雙補,益氣生血,用藥如:黃芪、黃精、女貞子、熟地、淮山藥、白朮、當歸、鹿角霜、仙靈脾、紫河車等。
腎陰虛型
症見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心悸,自汗盜汗,低熱,心煩口渴,大便乾硬,或有鼻衄,肌衄,舌質淡紅,苔少或光剝,脈細數。治宜滋陰補腎養血。用藥如炙黃芪、當歸、女貞子、羊蹄根、熟地、甘枸杞子、制首烏、白芍、阿膠、龜版、仙鶴草、磁石等,若有熱象可酌加黃柏、知母、丹皮等。
陰陽兩虛型
同時兼有上述二型的證狀,治宜陰陽雙補、益氣生血,用藥如黃芪、黃精、羊蹄根、制首烏、二至丸、熟地、雞血藤、紫河車、阿膠珠、磁石等。臨床上三證型除辨證用藥外,均可同時配合猴骨粉或豬骨髓(牛骨髓)口服。在治療時常可根據病情變化適當隨證加減。例有熱者可加石膏、地骨皮、青蒿等;心悸少寐者加炒棗仁、龍骨;衄血者加大薊、小薊、側柏葉;便血加地榆、槐花;有崩漏者加血餘炭、蒲黃炭、地榆炭。
中醫藥治療“再障”難度較大,幾年來治療了十餘例“再障”取得較好的效果。關鍵是把握了“再障”的病機是脾腎與精血的虧損。《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易經》云:“損其腎者,益其精”。故治療“再障”的重點在補腎填精、健脾益氣。“補腎填精”治療效果優於氣血雙補。補腎藥用於“再障”治療,以現代醫藥角度分析主要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改善內分泌等“體液”調節功能,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及應激能力,有利於造血和防治疾病,因此補腎藥運用於“再障”的治療,有較高臨床價值。
“再障”是疑難病,病程長,治療難度大,套用中藥治療必需長期堅持,決不能因短期內未見效果而放棄治療,緊要關頭更應不斷總結以提高中醫藥治療再障的臨床療效。
科研成果
金膽片治療膽道疾病的療效觀察——76例臨床分析
金膽片是何老根據幾十年臨床經驗反覆篩選處方,創製成的消炎利膽排石中成藥。方中以精選龍膽草為主藥,具有瀉火除濕之功。輔以金錢草,能促進膽道括約肌鬆弛,增加膽汁分泌,提高膽汁酸度,有利膽作用;虎杖能控制腸道逆行性細胞感染;豬膽膏可以促使膽汁呈溶液狀態以糾正膽汁病理變化。自1983年10月到1984年7月運用金膽片治療76例不同類型的膽道疾病(急性膽囊炎膽石症17例,慢性膽囊炎膽石症44例,膽道術後殘餘結石9例,膽道術后綜合症5例,膽囊內膽汁鬱積性黃疸1例),其中顯效11例,有效5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6.8%。
金膽片治療膽道疾病的療效觀察獲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獎。
經驗驗方
三奇湯
藥物組成:人參3g天冬15g熟地20g女貞子15g丹參15g仙靈脾15g阿膠10g鹿角霜10g黃精20g羊蹄根10g黃芪20g功能:補腎益精,調和陰陽。
主治: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球減少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二次服,人參另沖服或單獨燉服。
按: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在醫學屬“虛勞”、“血證”的範疇。“氣之源頭在於脾,血之源頭在於腎”為人體生成之終始,五臟六腑之根本。陰為造血的物質基礎,陽為血液生化的動力,陰陽充足,脾氣充沛,腎精不竭,精血旺盛,互為融貫而代謝無窮。若脾營腎精生化之機受損,導致血生障礙則出現一系列虛損症狀。 何老根據“陰陽互根”、“陰生陽長”的理論,創立新方“三奇湯”,立意通過調和脾腎之陰陽來糾正臟腑氣血虛損。三奇指人體精、氣、神而言,此三者是人體維持生命的根本。天、地、人三才損一不可。方中“人”參大補元氣,熟“地”補血滋陰,“天”冬滋陰生津,以天冬、熟地、人參三味補氣滋陰養血,並以黃芪補氣昇陽健脾,藉補氣之力還可生血。以女貞子補腎滋陰,以仙靈脾補腎助陽,二味合用補腎之陰陽。丹參活血祛瘀,“一味丹參,功用四物,能補血活血”。阿膠補血止血,鹿角霜溫補肝腎,黃精補脾潤肺,本草綱目謂“補諸虛……填精髓”。羊蹄根涼血止血,能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及促進骨髓製造血小板作用。
金膽排石湯
藥物組成:虎杖20g金錢草30g豬膽汁(或制膽星)5g龍膽草5g山甲片10。功能:清熱滲濕,疏肝利膽,排石消石。
主治:急慢性膽囊炎,膽結石,急性黃疸型(或無黃疸型)肝炎。
按:其病本在肝膽,為濕熱阻滯,肝膽疏泄失常,其表現為“痛、脹、痞、滿”。根據“六腑以通為用”的理論,採用清熱滲濕,疏肝利膽為其大法。膽為“中清之腑”,又是“奇恆之腑”,只有恢復膽腑通降功能,使膽汁排泄通暢,才有利於肝臟疏泄功能的發揮。方中精選龍膽草為主藥,具有瀉火除濕之功,輔以金錢草,能促使膽道括約肌鬆弛,增加膽汁分泌,提高膽汁酸度,有清熱滲濕、利膽退黃作用。虎杖能抑制腸道逆行細胞感染,又能活血通絡。豬膽汁以促使膽汁呈溶液狀態,以糾正膽汁的病理變化。甲片活血通絡,善於走竄,通經絡達病所,增加疏肝利膽及排石作用。
當代名醫(二)
在他們成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他們嚴肅地保證將他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他們用良心和尊嚴來行使他們的職業,病人的健康將是他們首先考慮的, 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他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也決不將他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