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方座簋

伯方座簋

伯方座簋,盛食器,西周早期,1982年江蘇丹徒母子墩出土,通高24厘米,口徑22.2厘米,鎮江市博物館藏。用以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形體猶如大碗,多數為圓腹、侈口、圈足,無耳、兩耳、三耳或四耳。

簡介

伯方座簋伯方座簋
分類:青銅器

年代:

①從現有資料看,簋的使用從商代早期開始,起初流行無耳簋,大口、頸微縮,腹部均勻的膨出,下承圈足。

②殷墟晚期:盛行雙耳簋,同時也存在著無耳簋的改進式樣,類似大碗式的敞口簋。

③西周:數量甚多,早期一般沿襲商代的形式,中期開始變化較大,式樣繁多,晚期又趨於定型化。整個西周時期,式樣有著較多的發展。四耳簋和高圈足簋(有的兩倍甚至三倍於普通圈足的高度)是西周早期新出現的形式。此外還流行方座簋,圈足下有一個方座,通常為雙耳,也有四耳的,這一類型的簋一直沿用至戰國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