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分類:青銅器年代:周
①從現有資料看,簋的使用從商代早期開始,起初流行無耳簋,大口、頸微縮,腹部均勻的膨出,下承圈足。
②殷墟晚期:盛行雙耳簋,同時也存在著無耳簋的改進式樣,類似大碗式的敞口簋。
③西周:數量甚多,早期一般沿襲商代的形式,中期開始變化較大,式樣繁多,晚期又趨於定型化。整個西周時期,式樣有著較多的發展。四耳簋和高圈足簋(有的兩倍甚至三倍於普通圈足的高度)是西周早期新出現的形式。此外還流行方座簋,圈足下有一個方座,通常為雙耳,也有四耳的,這一類型的簋一直沿用至戰國時代。
伯方座簋,盛食器,西周早期,1982年江蘇丹徒母子墩出土,通高24厘米,口徑22.2厘米,鎮江市博物館藏。用以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形體猶如大碗,多數為圓腹、侈口、圈足,無耳、兩耳、三耳或四耳。
年代:周
①從現有資料看,簋的使用從商代早期開始,起初流行無耳簋,大口、頸微縮,腹部均勻的膨出,下承圈足。
②殷墟晚期:盛行雙耳簋,同時也存在著無耳簋的改進式樣,類似大碗式的敞口簋。
③西周:數量甚多,早期一般沿襲商代的形式,中期開始變化較大,式樣繁多,晚期又趨於定型化。整個西周時期,式樣有著較多的發展。四耳簋和高圈足簋(有的兩倍甚至三倍於普通圈足的高度)是西周早期新出現的形式。此外還流行方座簋,圈足下有一個方座,通常為雙耳,也有四耳的,這一類型的簋一直沿用至戰國時代。
格伯簋,為西周的盛食器,高31厘米。簋內鑄有銘文82字。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文物規格 外形特徵 刻錄銘文 名詞解釋西周伯簋: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此簋雙耳作鳥形,以4個外卷長鼻象首為足,蓋與器身裝飾4組象紋,造型與紋飾相得益彰,華美而不...
基本信息 文物介紹伯魚簋(魚伯簋 西周早期 伯魚簋銘文
西周伯簋,高24厘米,口徑22.2厘米,腹深18.5厘米。江蘇丹徒大港喬本山脊的母子墩出土,鎮江博物館藏。
基本信息 文物介紹西周格伯簋是一件青銅器,產於西周。
文物信息 文物簡介弓魚伯簋,西周用來盛放稻、黍、稷等食物的食器,相當於現代的飯碗。1981年陝西省寶雞市紙坊頭村出土,現藏寶雞市博物館。
【特徵】:侈口,鼓腹,雙耳垂珥,圈足下連鑄方座,方座四面的下方均有缺口。耳上端飾獸頭,頸飾一周連續垂冠回首鳥紋,雲雷紋為地紋,圈足飾雲雷紋和獸面紋,方座...
王才(在)成周,格白(伯)取良馬乘於(倗)生, 氒(厥賈)卅田,(則)析,格白(伯)殹妊彶佤, 氒(厥)從格白(伯按)彶佃(甸):殷氒(厥絕)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