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簡介
伏爾加格勒(俄語:Волгоград)(英語:Volgograd)1589年建城,是蘇聯時期歷史名城,現在是俄羅斯聯邦伏爾加格勒州首府。是俄羅斯的一個南方城市,城市位於伏爾加河畔(歐洲最大的河流之一),受伏爾加河的滋潤,歷來被稱為俄羅斯的”南部糧倉"。
1925年前稱察里津,1925~1961年稱史達林格勒,1961年後稱伏爾加格勒。
地理位置
位於伏爾加河下游右岸,北緯48°45′,東經44°30′。市區沿河灣延伸70多公里。面積有565平方公里,有鐵路通莫斯科等地,沿伏爾加河達裏海,經列寧運河、頓河通黑海,為蘇聯歐洲部分東南地區水陸交通樞紐,石油、木材、糧食和煤炭等戰略物資集散地。城區地勢低平,察里津河橫穿市區,市中心有馬馬耶夫崗等高地,城北有伏爾加河攔河大壩,市內有環形鐵路。
氣候
屬於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夏季為26度,冬季為零下9度,年降水量318毫米。
人口
2003年,該州人口為2,581,900人。在伏爾加格勒州居民的民族構成中,俄羅斯族占89.1%,烏克蘭族占3.1%,喀山族占1.6%,日耳曼人占1.1%,韃靼族占1%,白俄羅斯族占0.6%,車臣族、楚瓦什族各占0.4%,其他民族占2.7%。
交通
伏爾加格勒聯結俄羅斯中部地區的高加索山脈西部和東部地區。該市與各大城市鐵路接軌,航空搭線,交通四通八達,去裏海,烏拉爾,索契等旅遊勝地非常方便。從伏爾加格勒有到義大利、德國、阿拉伯、科威特、希臘、土耳其、印度、斯里蘭卡、黎巴嫩及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定期直達航班。莫斯科和伏爾加格勒之間每天有5-6班次往返程航班,航程時間大約為1小時,此外,每天有3次火車從莫斯科出發,經18小時到伏爾加格勒,伏爾加格勒還是俄南部的一個旅遊中心,每年有十多萬餘外國遊客遊覽伏爾加格勒。
工業
伏爾加格勒的主要工業包括:造船、石化、鋼鐵、鋁材、機械、汽車和化工。北面不遠有一座大型的水力發電站。
大型企業
該市的大型企業有:
伏爾加格勒市的“拖拉機製造廠”股份有限公司,有職工19,500人;
“紅色十月”冶金廠有職工12,000人;
“街壘”工廠,有職工12,500人;
“伏爾加格勒CC”股份公司,有職工5,500人;
行政區劃
伏爾加格勒市內有8個區:
捷爾任斯基區
基洛夫區
紅軍區
伏羅希洛夫區
紅十月區
蘇維埃區
拖拉機廠區——好萊塢電影《兵臨城下》(台灣譯為《大敵當前》,香港譯為《敵對邊緣》)故事發生的地方。
中央區
歷史發展以及名稱變遷
沙皇時期
金帳汗國的,烏茲別克汗最早在查里津建都。1589年,沙皇俄國在察里津河和伏爾加河的交匯處的一個島上修建了察里津要塞。察里津是韃靼語的名稱。在1670年和1774年察里津兩次分別被拉辛和普加喬夫的哥薩克農民起義軍攻陷。17世紀初毀於大火,1615年在伏爾加河右岸重建,18世紀起為軍事要塞,19世紀後期建成鐵路,城市迅速發展,成為俄羅斯南疆重要的工業與商業貿易中心。
蘇聯國內戰爭時期
1918年7月—1919年2月,爆發了察里津戰役,斯大林時任北高加索軍區軍事委員會主席。史達林、伏羅希洛夫等人在此指揮蘇聯紅軍成功地抵抗了鄧尼金的白軍的進攻。
1919年6月30日白軍占領了這座城市。1920年1月又被紅軍奪回,並在1925年被命名為史達林格勒。在史達林執政時期,這裡成了蘇聯重要的重工業中心,糧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產區,和鐵道、伏爾加河運集散中心。北高加索的糧食,巴庫的石油,中亞的棉花,都要通過這一工業鐵路樞紐和伏爾加河的港口,才能提供給蘇聯的中心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這裡是著名史達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的戰場。納粹德國在1941年占領烏克蘭,史達林格勒成了蘇聯中央地區通向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加上這座城市是以當時蘇聯的最高統帥命名的,因此史達林格勒的得失對戰局和人心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戰爭中50萬納粹德國及其盟友的士兵和100萬蘇聯紅軍陣亡,平民傷亡不計其數。史達林格勒幾乎被夷為平地,但德國終於沒有能夠徹底占領這裡。戰後蘇聯迅速重建史達林格勒。1945年史達林格勒和其他三座城市(列寧格勒、塞瓦斯托波爾和敖德薩)成為第一批“英雄城市”。1961年該城改名為伏爾加格勒。
紀念碑和雕像
伏爾加格勒全城有近百座紀念碑和雕像以及數十處供人們憑弔和瞻仰的紀念地,大部分和革命歷史事件和革命歷史人物有關,如市中心烈士廣場上的無名戰士墓,位於列寧大街和蘇維埃路之間的“巴甫洛夫樓房”,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全景畫紀念館,馬馬耶夫高地紀念碑群,察里津保衛戰紀念碑以及分別矗立在州府大廈前和列寧廣場上的列寧雕像等。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全景畫紀念館
紀念館是一幢造型高大、式樣新穎的白色建築物,位於市中心。全景畫懸掛在紀念館中央大廳中。沿大廳中央的螺鏇型樓梯拾級而上,當年激戰的場面。畫面是以當年的主戰場--城市制高點馬馬耶夫山崗為中心向四方鋪陳展開。全景畫長5米,高3米,由8人花費兩年時間才創作完成,是俄羅斯最大的全景畫。紀念館外陳列著“卡秋莎”火箭炮、飛機、坦克。紀念館地下大廳里,陳列著一些烈士的遺物和當年用過的武器。紀念館的旁邊有一幢5層樓房的殘垣斷壁,大戰時,全城房屋被毀,這是特意保留下來的。
馬馬耶夫山崗
另一個著名的紀念地是馬馬耶夫山崗。這裡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的主戰場,蘇聯紅軍與德國法西斯軍隊最後決戰的地方。入口處,左右各有一座巨大浮雕,名為“世代永記”。高地中部,是誓死保衛廣場,中間的噴泉池內有一個一手持槍,一手握雷的赤膊英雄雕像。再往上走,左右各有一面浮雕,名為“殘垣斷壁”,上面有許多英雄形象和戰時的口號。走過英雄廣場,便是哀悼廣場,廣場邊上有一幢碑石環繞的圓形建築,是陣亡將士紀念大廳。大廳正中是一隻巨手,手中高舉著一支長明火炬,旁邊有4名衛兵守衛著,周圍牆壁上的數十面紅旗上,有7000多名陣亡官兵的名字。
在山崗的頂部,聳立著一座氣勢雄偉的“祖國母親在召喚”塑像,高85米,連底座重8000噸,她右手持劍,左手遙指敵人進犯的方向,大聲呼喚兒女們奮起英勇殺敵。這尊塑被視為伏爾加格勒市和整個俄羅斯的象徵。市名更改的探討
在2003年,伏爾加格勒州政府作出恢復城市原來的名稱“史達林格勒”的決議。州議會議長說道:“史達林格勒是俄羅斯歷史中最光榮的名字。史達林是強大俄羅斯的象徵。重新使用這個名字,有助於使俄羅斯人對國家的未來充滿希望”。己有十幾個州政府簽名支持伏爾加格勒市政府的改名要求。
2003年11月13日,俄羅斯秋明州伊希姆市政府決定,在原來被推倒的史達林塑像位置上重新豎立史達林紀念碑。副市長伊·法傑伊娃指出:衛國戰爭時期,由伊希姆市人組建的軍團呼喊著“為了祖國!為了史達林!”的口號從這個廣場走向前線。
每年改名6天
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市杜馬、即市議會31日決定,每年6天特定紀念日期間這座城市重新更名為史達林格勒,以紀念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勝利70周年。
依照市杜馬當天通過的一項決議,這6個特定日子包括2月2日進攻史達林格勒的納粹德國軍隊向蘇聯紅軍完全投降紀念日、5月9日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和俄羅斯設立的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紀念日。
市杜馬議員謝爾蓋・扎貝諾夫說,決議“依據許多二戰親歷者的要求作出”,“議員們作出決定,把‘英雄城市史達林格勒’作為伏爾加格勒的象徵。我們在演講、報導和參加集會時可以使用這一名稱”。
友好城市
英國考文垂
捷克俄斯特拉發
芬蘭凱米
比利時列日
法國第戎
義大利都靈
埃及塞得港
印度金奈
日本廣島
德國科隆
德國開姆尼茨
美國克利夫蘭
加拿大多倫多
中國吉林市
中國成都
俄羅斯主要城市
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或俄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域跨越歐亞兩個大洲,與多個國家接壤。綿延的海岸線從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還包括了內陸海黑海和裏海。盤點一下俄羅斯的主要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