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伊斯蘭藝術指中東和其他信奉伊斯蘭教地區的大眾從7世紀以來所創造的文學、表演和視覺藝術。
伊斯蘭藝術指中東和其他信奉伊斯蘭教地區的大眾從7世紀以來所創造的文學、表演和視覺藝術。伊斯蘭視覺藝術富於裝飾作用,色彩鮮艷,就宗教藝術來說,是抽象的。典型的伊斯蘭裝飾圖案稱為阿拉伯裝飾風格,這種裝飾或風格利用花卉、蔟葉或水果等圖案做要素,有時也用動物和人體輪廓或幾何圖樣來構成一種直線、角線或曲線交錯、複雜的圖案。這種裝飾被用在建築和物品上。
概覽
阿拉伯大帝國在征服西亞北非廣大地區的過程中,廣泛吸取了被征服民族高度發達的藝術精華,從而使阿拉伯伊斯蘭藝術帶上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建築藝術,尤其是宗教建築藝術——清真寺,是阿拉伯伊斯蘭藝術的主要代表。但是由於各氣候條件、建築材料、建築技術以及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阿拉伯世界各個地區的清真寺亦各有特色。如敘利亞的伊斯蘭建築受到拜占庭和羅馬建築的影響;埃及的建築受到科普特人的影響;在美索不達米亞和波斯則受到景教和薩珊王朝的建築影響;而中國和印度的清真寺不可避免的受到當地民族建築風格的影響。同樣,阿拉伯書法藝術在傳統的庫法體和納斯赫體的基礎上也創造出許多帶有地方色彩和書法家個人風格的變體。
但是阿拉伯伊斯蘭藝術的生存環境使它不可能脫離伊斯蘭教的影響,而且也正是這一影響使產生於不同地區的,原來具有明顯地方色彩的各種藝術形態趨於同化,都染上了伊斯蘭精神。
從安達盧西亞的阿拉伯西方到巴格達的阿拉伯東方,作為伊斯蘭藝術集大成者的清真寺,一定包括高聳入雲,顯示伊斯蘭至高無上的宣禮塔,供宗教儀式浴身的水池(“蓄水池”),供世俗和宗教權力的代表們用的地方(“馬克蘇拉”),甚至包括一個專門隔開的,有單獨入口的廳供女人用。在清真寺的禮拜殿里,一定要有“米哈拉卜”——給虔誠的穆斯林指明麥加方向的一個裝飾華麗的壁龕,還要有“講經壇”——宣讀判決書和國務命令的講台。
而阿拉伯書法藝術則正是因為其與伊斯蘭教的緊密聯繫而在阿拉伯伊斯蘭諸藝術形式中獲得極高的地位。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美國著名阿拉伯史學家希提在其所著的《阿拉伯通史》一書中談到阿拉伯書法時寫道:“書法的藝術所以有威望,是由於書法的目的是使天經永垂不朽,而且得到《古蘭經》的贊成,這種藝術在回曆2世紀或3世紀時興盛起來,不久就變成了享有極高評價的藝術。”這樣,風格各異的阿拉伯書法藝術也成為一種敬事真主的手段,染上了伊斯蘭精神。
阿拉伯的圖案裝飾藝術在世界藝術史上享有盛譽。“圖案裝飾藝術從相當多的方面進入人們的生活中,並且與民間藝術傳統有著密切的聯繫,這種藝術的廣泛流傳,畢竟是中世紀的一般文化藝術,尤其是穆斯林各民族的文化藝術特有的裝飾性的一個特殊表現。”
用做裝飾的藝術圖案大致可分三種類型:一是花草植物圖案,以花、葉、柱為主,纏繞出數不勝數的圖案,每種圖案都有規律,講究對稱,也很規整,有些花葉被誇張變形,構成獨特風格。二是幾何圖形,有圓形、橢圓形、菱形、波紋形、多邊形等等,或單一使用,或幾種套用。集合圖形內還有花草圖案,這種圖案也很規範。三是用阿拉伯數字做花邊裝飾,這種裝飾別具魅力,它不同於植物圖形和集合圖形的規則與對稱,彎曲的字母筆畫既能整齊排列,又富於變化,給人以動感。所以文字裝飾的圖案既是阿拉伯書法的精品,也是花邊圖案藝術的上乘之作。
這些精美的圖案出現在任何能看得到的地方,清真寺布滿書法花邊圖案袖珍彩畫的正文令人讚不絕口,而用做裝飾的花邊也同樣美不勝收;在陶瓷、金屬、玻璃器皿上,花邊圖案也有用武之地,在波斯地毯上,精美的花邊圖案構成地毯的主旋律。穆斯林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在花邊圖案中得到最集中的體現。
據說,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時,曾有畫家畫了穆聖的肖像。畫像逼真,惟妙惟肖。聖門弟子竟相傳閱和保存,愛不釋手。這幅畫傳到穆聖手裡,他看了震驚,立刻命令燒毀畫像,並且說:“畫人像是魔鬼的行為。”後來,穆聖又說:“造型者必將在末日審判時遭受嚴厲的處罰。”
因此,當歐洲中世紀的藝術家把《聖經》故事中的人物大量反映在宗教藝術中的時候,伊斯蘭藝術卻恪守教規,沒有人物、動物的畫像和雕塑。即使在倭馬亞時期,哈里發追求奢侈,在沙漠中興建快樂宮,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但他們遵守禁律,只請基督教徒、希臘人及其他穆斯林工匠為他們的宮殿做畫。
手工藝
陶器、玻璃製品、金屬製造品、紡織品、手稿插圖和木工在伊斯蘭文化中占首位。陶器是早期伊斯蘭裝飾藝術最重要的項目。閃光陶瓷器則為伊斯蘭對陶瓷藝術最偉大的貢獻,這種陶器的裝飾法是在釉藥中加入金屬化合物,燒焙後即成為現暈光的金屬薄膜。其他在哈里發時代(西元750年到11世紀中葉)所制的著名物品有埃及的青銅器和木雕、伊拉克的灰泥和西班牙的象牙雕刻。在塞爾柱時期(11世紀中葉到13世紀中葉),陶器、紡織品和玻璃製品仍然十分重要。此外,以青銅和黃銅製成的實用品也用銀和純銅加以鑲嵌,並用複雜的圖紋裝飾。手稿插圖在此時也成為一門重要而備受尊敬的藝術。細密畫為伊朗在蒙古入侵(1220∼1260)以後的時期最偉大也最具特色的藝術。書寫文字在伊斯蘭教中,作為傳達神聖啟示的工具,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書法就以各種優雅的字型為基礎發展出許多豐富而複雜的樣式。書法藝術不僅被用在手抄經書上,同時也是建築和其他裝飾中重要的特色。
建築藝術
最能表現伊斯蘭建築特色的是清真寺和相關的宗教建築。早期的伊斯蘭教建築,以耶路撒冷的岩頂圓頂寺(691)與大馬士革的大清真寺(705)為例,均以基督教建築特色如圓頂、圓柱拱門、嵌瓷做來源,而且也建有供會眾祈禱用的廣大中庭。宗教建築一直要到哈里發時代,伊拉克和埃及等地創建了多柱式的清真寺後才開創了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的建築物是在成列的圓柱上架設屋頂,其正方形或長方形的設計可做變動,亦即視需要可增列或移去支柱來擴大或縮小面積。塞爾柱時期和薩非時期(1501∼1736)的伊朗採用不同的清真寺建築設計,該設計由4座面朝中庭的圓頂廳廊所組成。這些磚造的清真寺也聯用圓頂和有裝飾的內角拱。波斯的建築特色傳到印度後所產生的影響則可見於珍珠清真寺(1653)和泰姬•瑪哈陵(Taj Mahal)。出自伊斯蘭和拜占庭建築傳統的鄂圖曼建築則以位於土耳其埃迪爾內(Edirne)的謝里姆清真寺(Selimiye Mosque,1575)為例,該建築中央有一大圓頂,也有細長的尖塔。至於非宗教性的伊斯蘭建築,最佳範例之一為西班牙格拉納達的艾勒漢布拉宮(Alhambra,13∼14世紀)。
文學
伊斯蘭文學以4種主要的語言寫成︰阿拉伯語、波斯語、土耳其語和烏爾都語(Urdu)。阿拉伯語作為揭示伊斯蘭教和《可蘭經》的語言,居絕對重要的地位。《可蘭經》是穆斯林眼中優秀的文學典範。阿拉伯詩歌的基本要素延續了伊斯蘭教未創之前的模式,採用單韻(指一首詩中每一行均使用相同的韻腳之格式)和複韻(指將長短音節皆安排為16個格律)。阿拉伯詩歌可以分為3種基本類型,其中厄札爾(ghazal)通常為情詩,是5到12節的單韻詩;頌詩(qasidah)則是20甚至於100節以上的單韻詩,通常用來表達正式而精雕細琢的頌讚。波斯人以自己的語言,套用阿拉伯詩歌的類型、形式與規則進行詩歌創作,並且加以改良。他們也發展出新的詩歌類型——瑪斯那維(masnavi),此類詩歌是以一連串的有韻對句所組成。波斯人用它來寫作敘事詩(此形式並不為阿拉伯人所知),代表作為菲爾多西(Ferdowsi,1020年卒)所寫的《王書》(Shah-nameh)。波斯文學依序影響了烏爾都文學與土耳其文學,特別是關於字彙和格律部分。土耳其文學也具有豐富而獨立的民歌傳統。伊斯蘭文學也包括了純文學的、教誨的和通俗的散文。最足以代表伊斯蘭散文的文學形式為瑪卡梅(maqamah)體,這種文體用刻意經營而複雜的手法來講述相當簡單的故事,故事裡有許多隱喻、雙關語和其他文字遊戲。在通俗文學的領域中,最著名的作品要算《天方夜譚》,這部著作集結了各個穆斯林地區豐富的神話故事。
音樂
伊斯蘭音樂為一種單音音樂,沒有和音,其特色在於節奏和旋律是兩個不同的系統,以單線進行的旋律為主展開各種裝飾,並且重視音樂名家的即席表演。節奏和旋律的編排則遵循一定的規則或音階。伊斯蘭音樂利用微分音,亦即不完全均等的半音如四分之三音等等,來達成旋律的裝飾效果,此外也利用小音程或大音程來獲致此效果。伊斯蘭音樂通常由一個小型合奏團演奏,即一名歌手和數名樂器手以獨唱和樂器的演奏交替表演。歌手或樂器手負責引導旋律,節奏則由打擊樂器負責,這包括有框架鼓、鈸、敲擊用的木棒。管樂器包括若吶(zorna,一種類似雙簧管的樂器)、不同型式的笛子、長喇叭、號角以及與豎笛相似的雙管單簧樂器。不過,弦樂器最受人們喜愛,最著名者為厄烏德琴(ud),這是一種四弦或五弦的短頸魯特琴。此外還有一些梯形樂器,如撒吐爾琴(santur),演奏時用兩根椽木製的小棒來敲擊琴面的金屬弦,以及用手撥的夸奴琴(qanun)。其他弦樂器還包括小提琴和弓魯特琴,例如卡曼琴(kaman)、凱曼賈琴(kamanja)和拉巴布琴(rabab)。
阿拉伯伊斯蘭教藝術不但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而且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而發展、變化。儘管如此,阿拉伯伊斯蘭藝術仍然不乏一些較為明顯的共性特點。
征服過程
阿拉伯大帝國在征服西亞北非廣大地區的過程中,廣泛吸取了被征服民族高度發達的藝術精華,從而使阿拉伯伊斯蘭藝術帶上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建築藝術,尤其是宗教建築藝術——清真寺,是阿拉伯伊斯蘭藝術的主要代表。但是由於各氣候條件、建築材料、建築技術以及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阿拉伯世界各個地區的清真寺亦各有特色。如敘利亞的伊斯蘭建築受到拜占庭和羅馬建築的影響;埃及的建築受到科普特人的影響;在美索不達米亞和波斯則受到景教和薩珊王朝的建築影響;而中國和印度的清真寺不可避免的受到當地民族建築風格的影響。同樣,阿拉伯書法藝術在傳統的庫法體和納斯赫體的基礎上也創造出許多帶有地方色彩和書法家個人風格的變體。
生存環境
但是阿拉伯伊斯蘭藝術的生存環境使它不可能脫離伊斯蘭教的影響,而且也正是這一影響使產生於不同地區的,原來具有明顯地方色彩的各種藝術形態趨於同化,都染上了伊斯蘭精神。
從安達盧西亞的阿拉伯西方到巴格達的阿拉伯東方,作為伊斯蘭藝術集大成者的清真寺,一定包括高聳入雲,顯示伊斯蘭至高無上的宣禮塔,供宗教儀式浴身的水池(“蓄水池”),供世俗和宗教權力的代表們用的地方(“馬克蘇拉”),甚至包括一個專門隔開的,有單獨入口的廳供女人用。在清真寺的禮拜殿里,一定要有“米哈拉卜”——給虔誠的穆斯林指明麥加方向的一個裝飾華麗的壁龕,還要有“講經壇”——宣讀判決書和國務命令的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