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帖

"面額上方橫書“伊犁官錢總局”,右側為冠字編號,左側為發行日期“宣統年月日”。 左下角蓋紅色長方圖章

簡介

伊帖是清末宣統元年伊犁將軍發行的一種紙幣,以制錢兌換單位,面值有壹千文(合銀1兩)和貳千文兩種,流通範圍僅限於伊犁一府二縣(綏定寧遠)。緣新疆在清代光緒十年(1884)建省時,伊犁地區仍歸伊犁將軍代管,經費亦由中央直撥,故伊帖為伊犁將軍所發。

概況

伊帖系伊犁官錢總局發行的可兌現政府紙幣,由北京官報局印製,為豎式大官帖,紙質及圖紋均甚猜美。尺寸為186×110mm。正面圖文為藍黑兩色,中間直書漢文“憑票取制錢壹千文整”。面額上方橫書“伊犁官錢總局”,右側為冠字編號,左側為發行日期“宣統年月日”。日期及字號等多處漢文均系用毛筆填寫,編號及金額數字上均壓蓋紅泥印章(紅壓黑)。左下角蓋紅色長方圖章,文為隸書“官錢總局”四字。在豎行龍紋內側,右邊有漢文小字“認票不認人”,左邊小字為“失票不掛號”。錢票右邊用毛筆書寫編號,上蓋騎縫章。鈔券下首有細小漢字“北洋官報局印”。四個邊角印有滿文“壹兩”。背面圖文為淺棕色,花框線內分三格,上格為漢文布告,文為“為仿假冒事:查製造錢票,原以便攜帶而資周轉。乃有奸徒仿造假票,欺騙害人,已奉軍帥(指伊犁將軍)出示查拿在案。誠恐未及周知,用特布告城鄉部落,遇有行使假票者,扭送錢局究辦。如不能辨認,務記明來手,以便根究,庶閭閻免受欺矇,不負軍帥諄諄諭誡之至意也。官錢局謹布。”中格為同義滿文,下格為同義維文。左上角及右下角印有阿拉伯文

收兌

民國初年,伊犁革命黨人與新疆巡撫袁大化交戰,為籌集軍費,增印伊帖2,854,000兩,因不能兌現,信用不佳。民國3年(1914)新疆省與伊犁議和後,中央政府即將伊犁地區劃歸新疆省管轄,其增發的伊帖由省方以省票6錢折合伊帖1兩之比價收兌,使幣製得以統一。後實際收回增發數的49.4%,其餘50.6%即留在伊犁市上,按六折作價作為省票的輔幣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