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姓名:伊勢貞親(いせさだちか)
羅馬音:Yise satachika
時代:室町時代中期
生年:應永24年(1417年)
卒於:文明5年1月21日(1473年2月18日)
戒名:聽松院悅堂常慶
職務:幕府政所執事
出身:桓武平氏流伊勢氏
父母:父:伊勢貞國 母:蜷川親俊之女
同族:兄弟:貞藤 子:貞宗 侄子:新九郎長氏(北條早雲)
生涯
早期執政伊勢貞親出身於京都的伊勢氏,家族中人多供職於幕府。作為室町幕府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的親信重臣,從義政年幼時便輔佐在旁。嘉吉三年(1443年),由管領畠山持國為中介,確立了義政和貞親擬似父子的關係。
享德三年(1454年),貞親繼承伊勢家一門總領,成為家督,逐步確立自己在幕府的地位。由於足利義政沉迷於茶道和享樂生活,消極對待幕政,因此伊勢貞親與僧人季瓊真蘂掌握了幕府的實權。通過確立“分一錢”制度(地方守護及寺廟在發布德政令時需要向幕府繳納一定的費用,額度為免債額的一成)及其他措施,伊勢貞親重建了幕府財政,這令足利義政更加信任貞親。
寬正元年(1460年),伊勢貞親就任幕府政所執事。
寬正五年(1464年),足利義政多年無子,便決定由自己的兄弟足利義參繼承自己征夷大將軍的職位,並令他還俗,取名足利義視,由管領細川勝元擔任保護人。但是寬正六年(1465年),足利義政的正室日野富子誕下一男,即日後的足利義尚,並打算另立義尚為繼承人,由有力守護山名持豐(宗全)為保護人,而伊勢貞親則作為乳父輔佐義尚成年。二者爭奪繼嗣地位的鬥爭,使中央勢力發生分裂。
此時管領家(斯波氏、細川氏、畠山氏同為管領家,三家輪流出任管領職)斯波氏內部爭奪繼承人的鬥爭卻搶在了將軍家前面,斯波義敏與斯波義廉為爭奪家督發生爭鬥(武衛騷動)。1466年,伊勢貞親作為政所執事介入此事,並向足利義政進言,推舉斯波義敏出任斯波氏家督。但是山名持豐支持斯波義廉而細川勝元則支持斯波義敏,因此地方上的守護勢力也開始分裂,並發生激烈對立。作為足利義尚的乳父,伊勢貞親由於排斥足利義視被細川勝元以誣陷的罪名逐出幕府中央。伊勢貞親逃離,並流亡近江國。由此,在幕府中央,貞親、赤松政則、真蘂等人徹底倒台(文正政變)。
1467年(應仁元年)1月18日,畠山政長和畠山義就也為爭奪家督發生鬥爭,並在京都發生武裝衝突,山名持豐助義就獲勝。以此為導火線,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各自調集援軍進入京都。細川方面有斯波義敏、畠山政長、赤松政則、京極持清等,大本營在將軍駐地幕府,稱東軍。山名方面有斯波義廉、畠山義就、一色義直、六角高賴等,大本營在幕府以西的山名持豐邸,稱西軍。5月26日,兩軍開始大戰。最初東軍稍強。8月,大內政弘率軍2萬東上京都,支援西軍,10月激戰於相國寺,未決勝負。此後京都地區的戰鬥進入膠著狀態,戰亂逐漸波及地方。戰爭中,東軍控制將軍足利義政、后土御門天皇和後花園上皇,西軍則控制義視和南朝的後龜山天皇之重孫,雙方均以自己為正統,稱對方為賊軍。
長期戰亂極大地消耗了雙方的實力,也幾乎令京都地區化作廢墟。地方武士則藉機擴大自己的領地,爭奪領國統治權,有的甚至企圖奪取守護大名的地位,在京都作戰的守護大名對此深感不安,因而出現厭戰情緒。雙方意圖和談結束戰局。
1467年,在經歷了一年的流亡後,伊勢貞親被足利義政召回,歸幕。
文明三年(1471年),伊勢貞親出家,辭去政務宣布隱退,死於文明五年(1473年),享年57歲。
晚年為兒子伊勢貞宗留下《伊勢貞親教訓》一文,成為最早的武家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