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名稱】伊什塔爾大門
【類別】雕像、裝飾浮雕
【年代】約公元前606~前539年
【原屬】新巴比倫
介紹
公元前7世紀,亞述在敵人的聯合進攻中滅亡了,曾經制訂著名的漢穆拉比法典的巴比倫王國,在1000多年以後再度取得了統治地位,歷史上稱以後的王國為新巴比倫王國。不過,這個新巴比倫統治者已不是軍事首領,而是商業高利貸的奴隸主上層人物了。新巴比倫王國在美術上的最大成就是在建築方面。巴比倫城以其豪華壯麗而著稱於世。到了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時代,城市建設已呈現出十分繁榮的面貌。
尼布甲尼撒二世使巴比侖城成為一座宏偉的城市,也就是這個原因,在以後幾千年直到今天,在人類文明幾乎每一處都流傳著巴比侖神話。幼發拉底河從這座城市中流過,把全城分為東西兩部份,主要部份在東城。全城由兩道厚城牆圍住,城牆各處都設有高高的塔樓。各個城門都以巴比侖的神名命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伊什塔爾門。這裡要欣賞的就是這座新巴比倫城北城牆大門上華麗的琉璃磚裝飾,世稱伊什塔爾大門。巴比倫城自從尼布甲尼撒一世建都以後,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城中建設:王宮、神廟、大道和寺塔。著名的王宮附屬建築物空中花園,即建立在城內的北角,被古代希臘稱之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它是一座高達25米的土台,上鋪石塊、磚、鉛板和泥土,在泥土上栽種各種樹木和花草。據說是新巴比倫國王為王后建造的)。
古城的遺址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數十里。全部城牆長約13.2公里,每隔44米有一座塔樓,繞城總計有三百多個塔樓。城牆共有三道,最厚的一道有7.8米;最薄的也有3.3米。牆根與城外之間隔著一條寬闊的壕溝與土圍,這是為了防範敵人的進犯,受到入侵時可以放水淹沒城外周圍一片土地,使敵人無法接近城牆。而北面這座伊什塔爾大門,實際上是座四方形的高大望樓,望樓與望樓之間用拱形過道相銜接,它顯得更為壯麗:共有兩重城牆,高達12米,兩旁有突出的塔樓。城牆與塔樓的牆面砌的是藏青色琉璃磚,整個牆面嵌飾著瓷磚製成的野牛和龍獸形象浮雕共575個。通貫這條伊什塔爾大門的,是一條呈南北向的城內大道,這條大道也非常壯觀,古代隆重的聖典遊行行列都要通過這條大道,故稱聖道。它用1.05米見方的石灰石砌成,中央用白色與玫瑰色石板鑲拼,兩邊以紅色石板鑲拼,石板上還刻著楔形文字的銘文。
巴比倫城的八道城門全用八個神的名字來命名的。北門所稱的伊什塔爾,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詩--巴比倫英雄敘事詩《吉爾伽美什》中司愛情的女神。整個北門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各種金色的動物塑在藏青色琉璃磚上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它是那樣高雅、素樸而又光彩奪目。這種牆面裝飾與古代亞述宮殿內的裝飾浮雕相比,顯示了古代藝術智慧的一大躍進。以後西亞地區的伊斯蘭教建築藝術,在許多方面繼承了新巴比倫的裝飾風格。在琉璃磚的採用上,東方阿拉伯建築從古代巴比倫建築中獲得了啟迪。這座伊什塔爾大門現由柏林國家博物館復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