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銅

仿古銅

仿古銅 又名:銅仿古。是一種環保型化學工業仿鍍劑,用於紫銅,黃銅,青銅著上其他色彩,如仿古,著綠色等等,使用簡單方便,上色後的工件色澤鮮艷,產品無重金屬和毒害物質。銅仿古又可以稱作古銅綠 銅孔雀綠著色劑 古銅色。仿古銅發黑劑適用於黃銅、青銅、紫銅件、黃銅鍍層、青銅鍍層和鍍銅層的仿古銅處理。

產品指標

1)透明綠色液體,基本無氣味。

2)PH值:中性產品

3) 比重:1.12~1.15.

使用方法

仿古銅 仿古銅

1.銅工件除油除銹後晾乾。

2.噴塗或浸漬仿古藥劑。用量:200~300克/平方米。

3.自然乾燥銅工件。

4.水洗。

5.乾燥。

6.再噴塗一次著色劑。

7.自然乾燥後再水洗,風乾。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 濰坊仿古銅工藝所屬地區: 山東 ·濰坊遺產編號:Ⅷ-52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申報日期:2006申報人/申報單位:濰坊市遺產級別: 市

工藝

仿古銅 仿古銅

作為中國四大仿古銅產地之一,老濰縣的仿古銅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揚名國內外的手工藝。1916年至1936年是老濰縣仿古銅的鼎盛時期,產品多至300多種,銷往上海、天津等地以及日本、歐洲諸國,之後逐漸衰亡。文革之後,市工藝美術研究所重新恢復仿古銅的研究生產。

濰坊仿青銅器工藝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產品主要是仿製爵、鼎、盤、爐以及佛像、鳥獸和人物等。當時一個名叫胥倫的農民,生性聰敏,巧於手工製作,並擅長書畫。為了餬口,他鑄造假漢印和古代造像,冒充真品,賣給當時著名的金石收藏家陳介祺。當陳介祺發現是冒牌假貨後,並沒有責怪他,反而盡出個人所藏三代青銅器、六朝佛造像、印章等文物,與他共同研討,以求仿製。經過協作,採用拔臘翻砂法仿製,製品維妙維肖,幾乎亂真。從此胥倫名揚四方,因其技藝精湛,晚年赴京為國子祭酒王懿榮等鑄印,很受器重。此後,仿古銅器在濰坊廣為傳播。新中國成立後,仿古銅工藝迅速發展,品種已由過去的幾個增加到現在幾十個,且在質量上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上銹工藝,在原來一兩種的基礎上,增加到出士銹、家藏銹、黑漆銹、鎏銀等六種技法,使製品上的斑銹逼真,色澤肖似天成。長保存,顏色不變。濰坊已成為全國重點仿古銅器產地之一。其代表作有“長信宮燈”、“毛公鼎”等,“毛公鼎”原件是清朝同治年間在陝西出土的西同青銅器,曾被當時濰坊金石學家陳介祺收藏,後流失國外。為使這件真品重現,解放後老藝人靠手頭上的拓片和其他資料的借鑑,著手研究和複製工作,終於在1982年複製成功。這隻仿製的毛公鼎,內壁鑄有銘文497字,保持了原件的風貌和神彩。“長信宮燈”是本世紀六十年代末在河北滿城出土的西漢文物,也是一件藝術水平極高的 珍品。其造型是一位面目清秀的坐狀宮女,手托圓筒帶罩的燈台,燈台底部可以盛水。點燃油燈、時,油煙可以通過連線燈罩和宮女手臂、身軀及盛水底座的圓管而漸漸消失,起到了很好的消煙除塵作用此外,“馬踏飛燕”“文王鼎”、“雞魚爐”,以及那些小巧玲瓏古樸精一致的“觀世音”.“笑面神佛”等,都仿製逼真,暢銷國內外。現在濰坊已經把仿古銅藝術和木器嵌銀工藝相給合。製作出更多的產品。如“四扇博古掛屏”。

工藝發展

仿古銅 仿古銅

近幾年,國內仿古銅熱再度興起,濰坊出現了多個仿古銅研究機構和專業性生產單位,個體私營者更不計其數。 老濰縣仿古銅的製作工藝主要有“翻沙成型”和“拔蠟翻沙”兩種,兩種手藝各具特色,產生了許多精美的作品。近幾年來,工藝師們開始大膽嘗試,引入現代化工業技術和科技材料,逐步提高該工藝的科技含量。趙益民經過多年的探索實驗,研製出了具有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的“複合模具”工藝,攻克了蠟型成型速度慢的一大難關,提高工作效率20倍。多年來,仿古銅一直是一種純精神需求的文化產品。隨著時代的發展,要使這門技藝具備新的發展活力,就必須變身為融觀賞價值、使用價值和收藏價值為一體的產品。眼前的“戶守”就是這樣一種產品。“戶守”是大門上的門環,古代具有辟邪作用,皇室王侯和普通民居都非常重視“戶守”的作用,給它以相當高的位置。趙益民告訴我們,現在的這個“戶守”採用了新工藝,材料也分紫銅和青銅,更凸出了其裝飾作用。  趙益民如今是掌握這門技藝的頂尖人物之一,談到老工藝的新發展,他首先提出的論點就是傳家寶要捨得示人。這也是濰坊整個工藝行業的共同癥結所在。只有勇敢地擺出來,才能在交流、批評、溝通中實現新的發展。其次,一門工藝誕生不代表著永久不變,而是要時刻追隨時代發展的腳步。他甚至希望老濰縣仿古銅能變成大學裡的一門課程,這是廣泛傳播的優勢途徑,即使做為相關藝術門類的一個小小分支,也是值得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