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課制產生
學生入學之初不必確定自己的最終專業,只需考慮學校的專業體系是否涵蓋了自己的發展意向。新生入後,首先學習全校通識課,而後學習門類通識課,最後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生的專業選擇通過課程選擇實現,學生在校學習的任一階段,都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選修課程,實現改變專業的目的。即使已經開始專業課程的學習,也可以將已經修完的專業課程作為選修課,另外選修新專業的相關課程,從而改變專業。
實行學分制、選課制,有利於滿足學生不同的個性需求和發展願望,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也有利於適應資訊時代快速變化的社會節奏,適應行業崗位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和企業單位多樣化的人才需求。實行學分制、選課制,使學生不必在步入大學之初就倉促確定專業,而是在學習一段時間後,對自己和專業都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慎重作出選擇。
全面實行學分選課制,雖然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但是,我們將這些看作貫徹實施學分制的成本,並且認為,付出這樣的成本是值得的。實行學分—選課制的最大受益者是學生,因為學分制,不少學生得以提前完成學業,既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又能夠早日走上工作崗位;因為選課制,很多學生經過比較挑選,理性地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專業,也因此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
產生原因
人類知識生產和傳播正在實現從個體式、封閉性和區域化到全體式、開放性和全球化的根本轉變。只有通過選課制,鼓勵教師開新課、上好課,才能實現大學和教師的與時俱進。只有積極引入競爭機制,讓所有的課程和教師公開接受學生選擇,才能誕生名副其實的名師名課,也才能培育自主學習獨立創造的一代新人。
選課制含義
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去選擇喜歡的老師,和喜歡的課程去學習。培養學生的興趣與愛好,突破中國傳統的硬式教育模式,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學校建立以學生滿意度為基礎的全方位的任課教師評價體系,通過學生到課率、學生網上評分、專家評價,對教師的任課效果進行實時監控,並以此決定教師的收入和職稱評定,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建立起一支 年富力強、結構合理、敬業勤勉的教師隊伍。學生的到課率直接和老師的工資相掛鈎,更好的保證了師資力量。
選課制優勢
1、使學生有可能更合理的選擇專業。
學生高中畢業進入大學之初,對社會的了解較少,對自身的發展定位也未做出明確選擇,此時難於恰當選定學習專業。為適應新生的這一特點,我校採用讓學生逐步選定專業的做法,即只要學生認為我校開設的專業範圍能涵蓋自己的學習願望,即可申請入學。進入學校後,先學習全校通識課,待掌握較多信息後再按選擇專業門類、選擇專業主幹、選擇具體專業的順序逐步選課,直至選定專業。
2、滿足學生髮展的多樣性需求。
我校各專業的規定課程的學分總合,與該專業的畢業學分之間留有一定的學分餘額,供學生按自己的願望任選學習課程之用。全校課程總目錄里的任何課程,都可以在這一餘額內選擇,包括各類才藝課程或自己所選專業之外的其他專業門類、專業主幹、專業方向的課程。
3、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
由於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專業難度各不相同,學生每學期選擇的課程數量和完成學業的總時間也可以不同,有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在保證學習質量的前提下合理確定。
選課制實例
中國信息大學選課制
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選課工作於12月11日14:00剛剛開通,不到5分鐘時間,國際交流學院白雪老師、信息工程學院萬里老師、傳媒藝術學院王海峰老師、經濟管理學院林春老師等多位老師的教學班迅速選滿,截止至16:00,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教學班都已選滿。學校為滿足學生選課的需要,及時對教學班容量和數量進行調整。白雪、萬里、王海峰以及林春等四位教師都是我校優秀的任課教師兼德育老師,不僅授課質量穩定、教學效果顯著、到課率高而且德育管理紮實、學生穩定率高。本網編輯針對學生選課情況對我校的選課制進行了回顧。 從“分層教學”到“學分—選課制”
從2005年開始,中國信息大學推出校考專業,針對“分層教學”的利弊,學校實行以學分制、選課制為標誌的教學改革,將全校開設的課程對全體學生開放,供學生選學。我們將所有課程分為全校學生必修的“通識性”課程、體現專業要求的“專業性”課程、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願望的“素質類”課程,以及根據社會不斷發展對人才規格變化要求的 “適應性”課程。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和職業定位,自主選擇專業、課程和教師,修滿相應專業的骨幹課程和規定的學分後,即可以申請畢業,不受學習時間限制。推行“學分—選課制”的基本做法及成效
學生入學之初不必確定自己的最終專業,只需考慮學校的專業體系是否涵蓋了自己的發展意向。新生入學後,首先學習全校通識課,而後學習門類通識課,最後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生的專業選擇通過課程選擇實現,學生在校學習的任一階段,都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選修課程,實現改變專業的目的。即使已經開始專業課程的學習,也可以將已經修完的專業課程作為選修課,另外選修新專業的相關課程,從而改變專業。 實行學分制、選課制,有利於滿足學生不同的個性需求和發展願望,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也有利於適應資訊時代快速變化的社會節奏,適應行業崗位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和企業單位多樣化的人才需求。實行學分制、選課制,使學生不必在步入大學之初就倉促確定專業,而是在學習一段時間後,對自己和專業都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慎重作出選擇。
全面實行學分選課制,推進了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以往,教學管理部門只要根據各年級學生人數和計畫開設的課程,就可以制訂相應的教學計畫。現在,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教學主體,幾千個學生可能表達幾千個學習願望,只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才能制訂出符合學分制要求的教學計畫。此外,為滿足一些學生調整課程和改變專業的要求,將以往多為剛性的教學計畫,調整為彈性教學計畫,從而加大了教學管理的複雜性和難度。
為了改善學分選課制管理狀況,學校增加投入,自主研製開發了選課系統。該系統能夠容納每學期開設的100多門課程涉及300多個教學班的5000人同時選課;後又擴展了系統的功能,進一步研發為教學計畫執行、管理、選課的教學管理系統,並且為到課率數據統計及教師調停課管理提供管理平台。 學分制和選課制受到學生普遍歡迎。2008年11月,學生進行第二學期選課,選課系統開放當天,八個多小時有近千名學生通過個人計算機完成選課。寒假前98%的學生完成了選課,從而可以提前做好課程安排,各部門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教學準備。全面實行學分選課制,雖然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但是,我們將這些看作貫徹實施學分制的成本,並且認為,付出這樣的成本是值得的。實行學分—選課制的最大受益者是學生,因為學分制,不少學生得以提前完成學業,既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又能夠早日走上工作崗位;因為選課制,很多學生經過比較挑選,理性地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專業,也因此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