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選課

大學選課

大學選課即允許學生對學校所開設的課程有一定的選擇自由,包括選擇課程、任課教師和上課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量和學習進程。 在選課中需要注意,選課時一定要留有選擇餘地,功課成績很重要,但並不排斥興趣。另外,避免“貪多”、避免“盲目選課”、避免“避重就輕、舍難就易”、避免過分“注重實用”方能使選的課更適合自己。

基本信息

基本定義

對於習慣了中國小課程(所有的課程由學校統一安排,而且科目從國小到高中有連續性)的大學新生來說,大學的課程多得令他們眼花繚亂,課程分類也比較複雜,因此選課對他們而言還是一件新鮮而陌生的事物。但大學的學習與選課有莫大的關係,必須了解它,才能掌握主動權。而要了解選課制,首先要對大學的課程設定有所認識。

簡明版大學課程 簡明版大學課程

大學的課程按大類來說一般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一般指學校或院系規定學生必須修習某課程,學校對必修課程一般有統一的要求和安排。選修是指根據學生個人興趣或專業需要自由選擇修習某課程。簡言之,必修就是必須修讀,選修就是選擇性修讀。一般來說,基礎性的知識都作為必修課程。有些知識不是基礎性的,與興趣和研究方向有關,這部分知識可以選擇。這是大學與中學最大的不同之處。

細分起來,必修課又分為全校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選修課有全校性任選課、專業限選課、專業任選課和跨院系選修課。必修課的分類各校差別一般不大,選修課的分類有一定差異。有的學校這幾類課程同時存在;有的學校把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合併,叫專業選修課;有的學校全校性任選課和跨院系選修課是一回事,有的學校則分開,當然叫法會不一樣。你選課前要做的一件主要的事就是搞清楚自己學校的課程設定和每門課程的類型。因為學校和各院系對本科期間應修習的各種類型的課程都作了相應的規定。如果你不清楚或搞錯了,有可能連畢業證書都拿不到。前幾天,一個馬上要畢業的大四學生對我說,有一種類型的課程他沒選,原因是他一直以為自己選的一門課是那種類型的課程,問我有沒有補救的辦法,我只能搖搖頭,對他說,剛入學時就讓你們好好看發給你們的本科生手冊,你偏不好好看,沒辦法,錯誤只能由你自己承擔了。舉這個例子就是希望你們不要再犯和他一樣的錯誤,後悔藥可沒得吃。

課程設定

下面我們分別來了解一下大學的這些課程。

全校必修課是指全校學生都必須修習的課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論課程、外語課程、體育和軍事理論課程、計算機課程,有的學校,如中國人民大學,還有數學課和法律課。這些課程一般全校統一要求並進行統一考核,至多在文科和理科生之間有些許的差別。

專業必修課是指各院系規定本院系學生必須修讀的課程,這些課程為專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保證學生治學和就業的適應能力。

專業限選課又叫指定性選修課,它介於專業必修課和專業任選課之間,指學校或各院系對學生修習的課程進行某種程度的限制,一般是在某幾門課程或某一領域中要求學生至少選擇其中的幾門課程進行修習。

專業任選課和全校公共任選課是自由選修,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這部分課程主要是為了擴大學生知識面,或對某些領域進行深入研究而開設的。

跨院系選修課,從字面上講,就是學生選擇非本專業的課程進行修讀。在的大學一般都要求文科生選修一定學分的自然科學課程,要求理科生選修一定學分的文科課程,無論文理學生都要選修一定學分的藝術類課程。在很多高校,這種課程叫文化素質教育選修課,是為了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而設定的課程,既注重學生專業方面的學習,又兼顧他們的全面發展。這種課程一般是面向全校學生,採用任選或限制性的選修方式。這種課程的開設,除了強調知識結構的合理和完整外,還給了學生尋找興趣以及與多學科學生交流的機會。選擇這樣的課,課程不同,也就意味著你將擁有不同的同學。他們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建議大家在這類課程方面下點功夫,它給你帶來的收益你可能都無法想像。我國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課程覆蓋面極廣,涉及數學與自然科學類、人文科學類、社會科學類、思想政治類、計算機類、語言類、藝術類、體育衛生類、基本技能類等,還有跨學科課程。這些類別的課程在不同學校的分布和所占的比重不一樣。如清華大學語言類的課程占了1/3,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科學類課程占了一半以上。下面給大家幾個案例,來點感性認識。

【實例】

北京大學的素質教育通選課程分為5個領域:A.數學與自然科學;B.社會科學;C.哲學與心理學;D.歷史學;E.語言學、文學與藝術。學生畢業時必須修滿16學分。具體的要求是:每個領域至少選修2學分,在E領域至少要修滿4學分(其中必須有一門是藝術類課程)。獲人文與社會科學類學位的本科生,在A領域至少要修滿4學分。

清華大學:全校選修課分為文化素質、外語、體育3類。文化素質課程分為十大課組:歷史與文化;文學;藝術欣賞與實踐;哲學與社會思潮;寫作;當代中國與世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經濟、管理與法律;科學與技術;國防教育與學生工作。原則上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在以上10個課組中至少選修6個以上課組的若干門課程,必須修滿13學分。經濟管理、文學藝術、法學類專業本科生文化素質課程具體選修要求見本專業培養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為增加學生的自主選擇空間,任意選修課提高到20學分。學生的任意選修課學分可以在全校選修課、素質課、專業選修課和必修課選單中自行選修。素質課分為自然科學課組、人文素質課組和藝術教育課組,學生需選擇8學分的素質課。

北京師範大學的全校性公共選修課包括人文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教育心理類、藝術體育類課程。要求學生在任意選修課中選修16學分,其中文科學生必須選修自然科學類課程4學分,理科學生必須選修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4學分,文理科學生必須選修藝術類課程2學分。

每個層次又有若干選擇,通選課、全校任選課,甚至一些院系的必修課都給予了學生一定的選擇權。一些全校必修課,如政治課、體育課、文科計算機課程等,在保證必修課性質不變的前提下,開設了多個課堂,不再規定具體的修習時間,由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選擇學習時間、內容和教師。清華大學提倡在各類課程組中規定必修學分,而不是必修課程,即在規定的必修學分中指定多門課程供學生選擇。中國農業大學從2003級新生開始,逐步將必修課也引入選修,把選課機制引入整個教學過程。選修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例,因學校性質和辦學方向不同而有所不同。綜合性大學的選修課占的比重要高於其他類型的高校,能達到40%,一般學校在25%~30%之間。如果你有幸在有很多課程可選擇的學校里求學,那真是一大幸事,當然如前面報導里所指出的,你的煩惱也會增添不少。何去何從,由你自己決定了。

另外,還要向大家介紹一種特殊的課程類型:校際選修課。為實現高校之間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拓展聯合辦學的新領域,我國一些地理位置臨近的高校還開設了校際選修課。各校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校際間互相承認學分,學生也可共用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如北京海淀區學院路地區的16所高校聯合組成教學共同體,各高校儘量將最受本校學生歡迎的課程拿出來。如北京大學醫學部開設了“營養與疾病”、“美容醫學基礎”等課程,北京體育大學開設了“時尚街舞”等,北京電影學院開設了“影片賞析”等。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等6所高校也分別根據不同的專業特色向大學生開放選修課,其中,暨南大學以人文、社會科學、經濟學、醫學倫理學、生命科學等專業為主;華南師範大學以教育學、心理學、藝術學為主;華南理工大學以工科、建築類為主;華南農業大學則開放一些農業類課程。這些課程信息你可以從網上查詢到,也可以去學校詢問。但要記住,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選,只有你所在的學校是這些共同體中的一員,你才可以享受互相選課的權利。如果你有機會,又有精力,可千萬別錯過,因為你不僅可以享受別的學校的教學資源,還可以充分感受其他學校的學風、校風和教風。

別看選課制的含義很簡單,實際上花樣很多,各大學的選課模式也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課程選課模式也不一樣,相應地給學生的選擇權利也有差異。有的學校採取網上選課,有的學校採取網上選課與面對面選課相結合,有的學校學生幾乎不用選課。

選課方式

北京大學:課程分為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通選課、公選課以及全校必修課(含政治、體育、英語、計算機和軍事理論等)。英語課在學生入學分段考試之後就按測試結果分班,從第二學期開始學生在網上自選英語課。專業必修課由學生所在院系統一安排。政治課、體育課、計算機課程和全校公選課直接由學生自己上網選課。通選課採取面對面和網上選課相結合的方式。在選課期間,每門通選課都有一個固定的選課教室。學生在指定時間內到想選的課程的教室聽任課教師講解並和教師就有關問題進行交流,然後填寫選課單。如果留條的學生超過計畫額,則由老師當場或第一周內決定誰能上這門課。其餘的學生則只能指望選上的同學在網上退課後再補選。北大在網上給已經滿額的課程亮起“紅燈”,“紅燈”一滅便是“乘虛而入”的好機會。

上海財經大學:學生一進校就會拿到大學4年的課程安排表。每學期按專業不同都有固定統一的課程表,一般學生完全不用選課。上海財大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採取獎勵學分制,即每學期平均績點在3.4以上的學生可以提前選修4學分的課程,平均績點在3.7以上的學生可以提前選修6學分的課程。這些選修課程均為其今後的必修課程,在網上掛牌,學生上網自選。

同濟大學:學生在大一時除了可自選一門公共選修課程之外,其他課程均按專業統一安排。之後每學期學生可自選1~2門公共選修課,其餘課程科目仍為統一安排,但學生可自選上課時間和授課教師。公共選修課程採取隨機分批輪流上網選課的方法。

上海交通大學:每學期由各院系向本院系學生開出一張推薦課表,內容包括英語課、政治課、專業必修課等,學生根據推薦課表所列科目可選擇授課老師和上課時間。推薦課表的選課分為兩輪,在第一輪選課中未能選上所有課程的學生可參加一周后的第二輪選課,在第一輪選課的剩餘名額中繼續選擇。第三輪選課時選公共選修課程,除大一第一學期不能選修公共課程外,學校對之後每學期選修的公共課程數沒有任何限制,只是對文理科學生在所選科目要求上有所不同。

這一部分的知識你讀起來可能有點枯燥,可能會覺得和你沒什麼關係。實則不然,它可是影響你選課最深層次的東西——觀念。不同的觀念會讓你作出不同的課程選擇。至於這個不同在哪兒,你了解了選課制的產生和發展歷程就明白了。

選課制的思想基礎源自德國的學術自由的原則及由此發展而來的學習自由。從它產生到現在,主導選課制的理念不外乎兩種:追求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張揚學習自由。但這兩者之間總是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雖然改革者們並未因執其一端而不顧另一端,並力圖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但在運行過程中,這兩種理念的表現形式常常是衝突的。人們價值取向的側重點總是在二者之間擺動,或側重合理知識結構的獲得,或側重於人的自由的充分舒展。

以張揚學習自由為理念的人提倡自由選修制,他們認為學生對自己的選擇能負起責任,強調學生的愛好和特殊才能應當在教育中受到尊重,主張大學應滿足學生不同的要求和愛好,允許學生自由選課。追求合理知識結構的人提倡集中和分配製,他們針對自由選修製造成的學生知識零亂和膚淺的弊端,主張對學生選課的自由作一定程度的限制。但這兩種制度又各有弊端:自由選修制給了學生充分發展的自由,但它過高估計了學生自由選修的能力。學生選課的過分自由引起的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和共同目標共同價值觀的喪失成為許多人批評的焦點。集中和分配製在一定程度上既保證專業課學習的深度,又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的廣度,為學生的個人愛好留有適當的餘地。但問題在於,對集中的領域與分配的領域怎樣組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還無人能提出合理明確的答案。至今為止,國內外還沒有哪一所大學敢說自己真正找到了知識的合理結構和人的自由發展之間和諧統一的途徑。這也是這兩種制度並存的原因所在。各個學校根據自己的側重點而決定採用哪種制度。實際上,我國的很多高校對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的界定以及各類課程所占比例的劃分,也是尋求選課制兩種理念的張力在“度”上平衡的表現。

實行選課

願意為自由付出“代價”

中國青年報 從發一張課程表到學生自己選課排課,從只能排隊到機房選課到可以在任何地方選課,復旦的選課制度隨著學分制的推行,在一次次的嘗試和變化中走到今天。自主選課令學生的學習變得自由,但它時不時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使學生選不上想選的課,因而學生時常會對它生出一些“不滿”。但大多數學生表示,這些“不滿”是為“自由”付出的代價。

學生認為,現行的選課制度的確存在不完美的地方,究其根本原因還是老生常談的教育資源稀缺問題,而這個問題並不是在短期內就能解決的。但不管怎樣,與過去的復旦相比,還是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上的自由。如果復旦至今沿襲發課程表的做法,也就不會橫生諸多枝節,但相應的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也就沒有了。

那么選課制對學生來說到底有什麼好處,值得學校這么大力推廣,學生也願意為此付出代價呢?

其一,我們知道,一個人並不是很早就會認識到自己的專長之所在,因此,對某些人來說,在作出最後決定之前,一個摸索與嘗試的階段是十分必要的。在北京大學,因選修了非本專業的一門課程而對這個專業產生興趣,繼而繼續深造(在國內或去國外讀研究生)的事例並不少見。因此,在初入高等學府面臨無數選擇時先採取開放的態度,面向知識海洋多開幾個視窗,大膽嘗試,待逐漸明確興趣所在後再下功夫鑽研,會更有成就。

其二,年輕人的愛好和長處是多種多樣、各不相同的。對他們的教育,應該是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儘可能使他們每個人的愛好和長處得以充分發展。若用一套課程把不同愛好、不同長處的學生捆在一起學習,這樣做的結果常常是愛之實足以害之,使許多學生的愛好、長處被抑制、被傷害。而選課制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才能、學習程度,各取所需,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使學生的愛好和長處得以迅速成長和較好發揮。可以說,承認學生個性差異,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是選課制被接受並受到青睞的最根本原因。它給了學生對於學什麼的問題以很大的自主權。當然,不能說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充分地利用選課制的優點,但只要這種制度存在,任何學生都有可能得到成才的最好機會。

其三,選修課還有一個好處,可稱為“自由市場效應”,老同學會給你介紹經驗說,某某教授好說話,選他的課可得高分,不費力氣。這樣學生通過選修課能得以主動地調配學習精力,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每門課上都花費同樣大的力氣不僅自己很累,還有可能落得個什麼都學不好的結果,而且你還會因此而失去很多生活樂趣。

其四,選課制的存在,能讓學生獲得更高質量的教育。站在講台上講課與真正講好課有天壤之別,大學生一般都有較好的鑑別力,他們怎么肯把寶貴的時光花去聽索然無味的講課呢。而且,學生要交學費,交錢就自然有權利獲得好的教育。因此,自主選課在滿足不同學生不同需求的同時,也在老師中形成了一種競爭機制。優者門庭若市,差者門可羅雀,一切都變得很現實。老師們必須不斷完善自我來吸引學生,即便是人氣很高的老師也並非高枕無憂。有競爭,自然就存在優勝劣汰,學生不喜歡不願意聽的課程自然就會被淘汰出局。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人,就要懂得追求上天賦予你的正當權利。

選課注意

大學生有很多課程可選,只要在學校提供的課程範圍內選夠學分,就可以拿到學位。但同時因為多了自由,選課也變得極為重要,選課決策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的順利進展,所以,選課可是一門大學問,選到好的課,不僅讓你學到很多的東西,而且興許可以得到很不錯的成績。一句英語諺語說得好:Well begun , half done .(能善其始,事成其半)。記得曾和一個學生聊起選課的事情,他說,“剛入學時,面對課程表一頭霧水,上了半學期還看不到彼岸。當時就是因為沒有人來告訴我,才讓我走了不少彎路”。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些選課的注意事項,以便你就讀期間能夠事半功倍。

第一個注意事項:選課中一定要留有選擇餘地

在最終確定課程之前,應儘量多聽不同的課程,以擴大自己的選擇餘地。認準一門課一修到底的做法既不明智,也很被動。因為個人的主觀願望可能與現實有很大差距。一門自以為很感興趣的課程可能會在上過幾次課後變得興味索然,到那時無論是放棄此門課,或是另選一門課都已為時過晚。新生更要避免這種教訓。一般學校都會給學生試聽的時間,因此你可以在課程註冊截止日期前儘量多選。具體來說,如果你決定在本學期選修2門課的話,可以先註冊4~5門課,然後在“挑課期”內,趕著到各個課堂去試聽,看具體內容、教授的水平和風格,以選出2門最喜歡也最能夠勝任的課程。當然,對那些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中心的學生,可以緊緊圍繞自己的方向和中心,有針對性地選習有關的課程,為造就自己成為某種專家而配套。

第二個注意事項:要作好調查,做到“知彼知己”

在選定一門課之前,要多方收集課程內容的資料,多方了解授課教師的表現、考核要求、作業難度及課堂閱讀量等多方面的情況,最好事先了解課程內容是否對你有用、你是否感興趣、教授教研水平如何、為人如何、教學方式如何等等,以求“知彼知己”。

你要通讀這學期、下學期、前一兩年的課程簡介。因為選課應該是針對整個學位的運籌帷幄,不是一學期兩學期的一城一池。同樣的必選課,由不同老師教,可以是天壤之別。如果第二年是一個德高望重的教授教,那么值得等到下一年再修。另外,不必細讀各門課程的簡介,這個基本沒有用。每個老師都會用美麗的學術語言描述自己的課程,從中根本看不出課程質量以及是否對自己的路子。最好的捷徑是找到一位有見解、熱心腸的學長,他可以幾句話指出一門課的精妙,因為他或者選過此課,或者了解授課教授的功底和風格。要相信,只要有交流,就會有收穫。

選課在很大程度上是選老師。有的課老師給的成績高,考試容易過;有的課老師管得比較嚴;有的老師口碑好,學生喜歡他的課,覺得能學到東西,而且對他的成績評定標準感到滿意。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時某門課的名稱、內容相當吸引人,但若打聽出該教授是個“Killer”,你又不可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這門課上,可考慮放棄該門課。所謂“殺手”教授通常有很多考試、作業,而且分數給得不高,一般而言不受學生歡迎。當然,有心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同學,可以著重考察教授的學術能力和觀念等等。

在對對象有了詳細的了解後,再根據個人的基礎和潛能,選擇不同深度和難度的課程。另外,還要提醒大家的一點是,大學的考試不同於中學,中學的考試方式幾乎全是筆試,大學課程的考核有的憑考試,有的憑作業,有的則兼而有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所習慣的考核方式來決定課程的取捨。最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考核方式,以求揚長避短,減輕學習壓力。這是自知之明的需要。

記住:充分和翔實的信息可以減少選課中的盲目性。反之,在選課中憑興趣或實用辦事,不講究個人的條件及學習中的策略性,不作好調查,則可能在後來的選課中吃大虧,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可以多聽聽過來人的經驗之談。選課之前可以問問師兄師姐,哪些課老師講得比較好,哪些課可以學到東西,畢竟選課是花時間去聽的,付出了就該得到相應的回報。另外,還可以從他們那裡了解一下專業課數量和難易程度,以便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知己知彼,選起課來才會有的放矢。

第三個注意事項:功課成績很重要,但並不排斥興趣

每年到選課的時候,學校的BBS上就會有很多人問哪個老師給成績高,哪個老師脾氣好,這似乎成了自主選課的“併發症”。尤其現在大學生找工作要看成績,出國要看成績,評獎學金更要看成績,成績被看成是評價一個學生能力的首要指標。所以有一部分學生在一番折騰之後,鎖定全校有名的“好人”,哪管興趣和有用沒用,只要成績高就選,樂得悠閒自在。面對壓力,選課時對成績的關注固然沒有錯,但成績高低不應成為選什麼課的惟一標準。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自己喜歡的,才不會後悔。而且,從興趣出發,就會有學的衝動,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過去,會去鑽研,不惜時間與心血,一般來說成績也不會差的。記住,早點讓自己習慣於憑著興趣做事,會讓你的人生更加精彩,你的人格更具魅力。

第四個注意事項:要避免幾個現象

(1)避免“貪多”

莘莘學子們有幸躍入煙波浩淼的海洋,踏上攀登高峰的道路,他們深恐竭盡四年的青春年華,還望不到大海的彼岸和高峰的光輝頂點,所以,很多學生望著選課單上許多誘人的課程,恨不得一次都選上,結果使自己處於艱難的境地:要么疲於應付,一天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把自己搞得很累;要么精力和能力有限,導致有的課成績很低,沒學到什麼東西自己還很疲憊。現在很多學校都以GPA來評估學生,既要看學習的量,也要看學習的質。因此,為了獲得高質量的學習,你應該對自己所感興趣的課程分清主次,作好輕重緩急之安排。剛開始就讀的第一個學期,特別要注意課不要選得太多、太重,以免為自己帶來沉重的功課負擔。要知道,時間的空隙並不需要被填滿,而是可以用來整理思緒,消化所學。假如你每分每秒都在學習,你將無暇自省,慢慢地就會搞不清自己究竟在做什麼,以及目的何在。建議諸位放慢節奏,避免將日程安排得太滿並不意味著我們提倡胸無大志,正相反,這是鼓勵大家量力而行,設計自己的成功之路。其實,學會忙裡偷閒,利用空閒時間放鬆及獨處,有利於保持足夠的動力,從容面對學業中的挑戰。

建議你不要貪多的另一個原因是,大學是一個具有開放性和多元性的社會團體,有著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尤其是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它既是大學師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了解學校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你要善於利用,在與優秀群體共同生活中學習活的學問,吸取新的知識,學會怎么合群。課程安排既緊張又輕鬆,適當留出彈性時段,你就能有較充裕的時間在校園學習和生活上發揮自己的才智與潛力。

記住:你真正應該掌握的是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進行適當選擇的能力。

(2)避免“盲目選課”

有些學生,尤其是新生,因為經驗少、閱歷淺、自主能力弱,選課時容易造成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覺得四年時間還很長,可以慢慢選,結果等到高年級大家都忙著實習、作畢業設計和找工作的時候,他們還在為學分奔波;另一個極端是有些人對許多課程同時發生興趣而難以取捨,或是因過分看重某些課程的實用性而不顧一切地加以選修,其結果是陷入學習上的被動。建議新生把培養手冊仔細讀幾遍,了解四年應該修滿多少學分,自己又打算在四年之中學哪些東西,粗略規劃一下。各個學校一般都有不同的新生選課方法和指導,學生註冊後最好向有關負責人諮詢清楚,以免一時疏忽誤了大事。現在很多學校都配有導師,導師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幫你選課。你在選擇課程之前,應和導師商量,充分聽取導師的建議。如果導師不主動找你,甚至你沒有導師,不要怕羞,主動請教。要想這是他們的責任,不要覺得我給您添麻煩了。臉皮子薄,會吃不少暗虧。

另外,選課時須注意難易搭配要恰當,不要一學期全是輕鬆易懂的課,下學期卻又累得透不過氣來。尤其是第一學期,剛從高中進來,會有些不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因此選課一定要多加考慮,細心選擇,最好能多選比較容易、熟悉的課程,對較難的課最好放到以後去選。

(3)避免“避重就輕、舍難就易”

在選課中經常遇到的一個現象是,有的學生不從自身發展的角度考慮,愛鑽空子,選擇容易過或容易得高分的學科,這種避重就輕、舍難就易的現象,會妨礙自己知識結構的完善和個性的發展。

(4)避免過分“注重實用”

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大學生變得越來越“勢利”似乎有情可原。但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這一定是好事嗎?

急功近利選課只求實用 大學選修課“冷熱失調”

新華網上海頻道11月5日訊息 大學生對選修課的選擇正在變得日趨單一:學生熱衷於選修和自身就業密切相關的實用型課程,像經濟管理、第二外語、社交禮儀等都成了“香餑餑”。而政治學、哲學、名著賞鑒等選修課卻很“冷門”,不少課程最後不得不縮小課堂規模,而且這些“冷門”的出勤率也比較低。

有關專家認為,大學生在選修課上的“偏食”反映出他們學習知識的功利性,這也許在短期內會對學生畢業後就業等有一定幫助,但從長遠看違背了選修課的初衷,不利於綜合素質的提高。選修課還是應該豐富多彩、百花齊放。

選修課:冷熱差距大

同濟大學教務處周老師給記者看了2002~2003學年的選修課登記表,記者發現經濟管理類、第二外語類等“實用”類選修課普遍報名踴躍,不少原定150人的大班甚至還要擴大編制。而哲學、倫理等社科類選修課則多數未報滿,很少有百人以上大班;個別課程容量為120人,而登記報名的只有59人,還不到一半。

記者從其他高校也了解到,一般證券投資、物流管理、日語等選修課經常是兩三百人競相報讀,最後到上課時教室里還要加座,而許多人文、社科類選修課卻報不滿。

周老師指出,儘管不少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在文、理、工各方面選修相關課程才能獲得一定學分,但事實上不少同學對於學校要求的“非實用型”選修課大多興趣不濃,有的人甚至僅是為了拿學分而把上課當作“走過場”,所以有些課程不僅選修者寥寥,而且逃課現象普遍。

學生:“實用”是標準

小邵是同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大二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在課餘做股票。他告訴記者幾個學期的選修課他選的都是和股票投資有關的,比如證券投資、金融工程等,因為選修課上學的這些實用知識給了他很大幫助。小邵毫不諱言,自己在綜合素質上不夠平衡,對一些傳統文化幾乎是空白一片,但他還是比較青睞“實用型”選修課。

上海大學機械專業大四的阮同學則認為,老師講的東西如果不能“立竿見影”就很難吸引如今的同學了。他和很多同學都是把“實用性”當作選擇科目的重要標準。小阮說今年的選修課選了公共關係、現代物流,因為馬上就要畢業了,學點人際溝通方面的知識會對求職有所幫助。

專家:急功近利不應該

同濟大學教務處副處長童學鋒指出,大學生應該把選修課當作提高自身綜合修養的“大舞台”,而不應該局限於就業、考研等短期目標上,上選修課不應該急功近利。

童老師認為,大學生樂於提高自身實用技能,這是值得肯定和可以理解的。但是,大學的選修課之所以設定多種類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進修機會,大學生應當珍惜這樣的機會。其實,很多知識從長遠看不但實用而且有趣,像經典名著選讀、孫子兵法之類,不少同學選修了以後反而會迷上這些課程,從中學到很多有益的知識。因此,大學生選課如果過於功利,就像為一棵樹木而放棄整片森林,真的非常可惜。

作為一個過來人,真誠地奉勸各位學弟學妹,千萬不要抱著為今後就業打基礎的目的挑選課程。“要想從事某一職業就必須選修某系列課程”的想法有失偏頗,這種觀點會使你貽誤良機,無法接受完整的人文學科的薰陶。

第五個注意事項:詳細了解學校對於選課的規定

剛進入大學的你,想不想做一個自由的人?

如果是的話,就應該懂得遵守相應的行為規範。

為了管理的規範和有序,各個學校對選課都有相關的規定,而且一般都印製成手冊發到學生的手中,或者放到網上,學生可以很方便地查到,但很多學生往往忽視學校的這些規定,等出現問題了,才找來仔細地閱讀,並找各種理由乞求院系和學校能網開一面,可是為時已晚,遊戲規則就是如此,沒有道理可講。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了解這些規定,並善加利用,防患於未然。

(1)了解選課類型、選課門數或學分的要求

大多數學校對學生的每學期選課類型、選課門數或學分都有要求。學生原則上不能超過這個規定。如有的學校或院系規定學生第一學期只能上必修課,有的學校規定學生第一學期只能選一門選修課等等。有的學校對每學期的選課學分有限額,如北京大學限額規定是14~25學分,不能低於14學分,也不能高於25學分,如果超過,選課系統將對你的選課結果進行隨機刪除。各個學校對這方面的規定差異較大。

(2)了解退課和補課的規定

學校一般都規定,在開學後的一定時間內,學生可調換或退出已選課程。等過了規定時間再退課,學校就會在你的成績單上做一個記號。所以,如發現已選課程不符合自己需要或太難,應該當機立斷儘快辦理加、退選手續。記住,千萬要在改課、棄課截止日期之前完成。這裡有幾個關鍵字語需要掌握:A.課程註冊截止日期;B.改課程截止日期;C.放棄某一門課的截止日期。後兩個截止日期有的學校是重合的,有的學校則會分開。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最後再給你一次機會”的日期一定在課程註冊截止日期後幾周。這段時間是給學生到處逛逛、選選看看的時間。這些很重要的日期你的導師、老師不大可能提醒你,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早早搞清楚。剛到時,馬上向系裡教務老師問清楚,或者上網查閱。千萬要密切關注這些日期,搞清楚這幾個重要日期,選課就基本找到了節奏。

還需要提醒你的是,在選課前必須認真閱讀選課手冊,了解該課程的內容、課程提出的接納對象要求及先修課程的要求。另外,一定要認真研究、學習相應專業的培養計畫,必須修滿培養計畫中規定的各類課程的學分, 注意各門課程的課程類別,注意自己的選課範圍。

總之一句話,對各種規定一定要詳加了解。

選課看法

部分學生對選課制的看法

哲學系新生馬晶:選課比高考填志願還麻煩。入學的第二天晚上,全寢室就開始集體研究那本《本科生培養方案》。選課是我們從沒經歷過的事情,雖然許多專業課、文理平台課輔導員已經幫我們安排好了,可就挑那么一兩門選修課也讓我花去了一上午時間。原來以為交了選課表就跟交了高考志願表一樣萬事大吉了,誰知上網一查有一半的課都沒選上!選課真是個讓人頭痛的活,比高考填志願還麻煩!

社會學系大二學生許旖旎:“拿到籃里都是菜”。我今年大二了,起初選課時我很興奮——大一時我們選課晚,課都被學長們選完了,所以沒選到什麼喜歡的課。好不容易熬到大二可以跟學長們一起選課了,想把一年級時想選而沒選上的文理平台課都補上。起初我順利地選上了所有想選的平台課,誰知不久後我原來選上的學分被“踢掉”了一半!後來知道是學校為了保護大一新生而採取的非常措施,於是也只好接受並嘗試選其他的課。由於大一時我修的學分太少,所以為了趕學習進度,我只能“拿到籃里都是菜”,選上什麼是什麼了。

物理系大四學生張致誠:臨近畢業馬哲還沒選。大一、大二時以為高年級再去修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類的課會比較占優勢,於是不知不覺一拖就拖到大四,想選時卻怎么也選不上了。因為我已經開始實習和準備畢業論文,可以坐在教室里上課的時間實在很少。這個學期我只能選兩個時間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但不幸的是兩個時間段都沒選上。於是萬分焦急的我只能去苦苦哀求任課老師,在老師的簽名同意之下,我總算了卻了一樁心事。

如何選課

在給予學生更多選擇性的大學裡,求學選課是一門運籌藝術,只有做到知彼知己,才能確保在學習中掌握主動。希望前面的介紹和忠告能對你有所幫助。不過,千萬別把我的話或別人的建議奉為金科玉律,關鍵在於明確自己的真正所求。學你想學的,做你想做的,只要有機會嘗試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要義無反顧,即使你並不拔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