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以撒祭獻銅門浮雕
【規格】兩扇門扉分成28個正方形框,每扇為14個畫面,每個畫面約45×40厘米。
作品賞析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一般都兼擅建築與建築工程設計,這是由雕塑藝術本身的歷史所決定的。學習雕塑的學徒,從12歲起就得在師傅的作坊里先做雜務當幫工。雕塑這門行業是屬於石匠公會的,它與建築行業關係密切,簽訂一項建築工程契約,總是把建築物的完工期限,石材裝飾項目(包括製作各種雕像與浮雕裝飾),以及用料的性質等等,一起考慮進去,因而許多建築家本身也是雕塑家,如15世紀建築學家布魯奈列斯奇即是,而米開朗基羅則更是兼擅建築與雕塑的雙重藝術大師。
吉貝爾蒂的這一塊青銅門扉浮雕《以撒祭獻》,是他於1401~1402年參加佛羅倫斯浸禮堂第二道門扉設計時獲勝的作品之一。初時參賽的設計者共七個,經篩選,最後在他和著名建築師布魯奈列斯奇兩人中取其一。他們以同一聖經故事《亞伯拉罕祭獻》為題,各自設計該教堂的大門裝飾浮雕。布魯奈斯奇的浮雕,人物的姿態雖然自然,但帶有過多風俗色彩,情節不明確,人物關係鬆散,有些人物已超過四幅一組的規定範圍;吉貝爾蒂的設計則不然,他的浮雕人物能服從於整體結構與裝飾任務,四幅一組情節安排,恰到好處,場面緊湊、線條柔美,引起了觀者的興趣。其中這一幅亞伯拉罕殺以撒的場面迄今被保存得很完整。
我們所注意的是,作者沒有按聖經所示,把以撒塑成驚恐異常的孩子模樣,而把他刻畫成古希臘式小運動員的樣子,他豪邁地挺著胸膛,讓父親來殺他,這是頗有諷刺意味的。一則神學說教的傳說,不以真實性見長,只賦以可笑的喜劇性,作者存何意圖,值得深究。
聖經典故
聖經《舊約》中說,在人類遭遇洪水之後,挪亞的家族便繁衍到各地,其中有個名叫亞伯蘭的閃族人,被上帝看中,要他替天在世上行道。耶和華(即上帝)讓亞伯蘭離開閃族往南遷移。他受神的指示,扶老攜幼,輾轉遷徙到迦南的幔利橡樹林定居,其時亞伯蘭已99歲。上帝令亞伯蘭改名為亞伯拉罕,並使他家業大興,後來得了一子,取名以撒,愛之如掌上明珠。一天,耶和華突然來到亞伯拉罕家,命他將愛子以撒作為犧牲獻給耶和華。篤信上帝的亞伯拉罕甘願忍受這一殘酷的天命,帶著孩子和祭具到摩利亞山上去行祭。孩子不知自己就是祭品,問父親祭祀為何不帶祭品?父子倆到了山上,亞伯拉罕作好一切準備,正欲將兒子放上祭壇動刀砍殺時,突然霹靂一聲巨響,天使飛來,拉住亞伯拉罕的手,不準他殺子,告訴他這是上帝試探他是否虔誠。這一考驗超出了凡人的最大限度。從此,上帝便授命亞伯拉罕為世上的代理人,連後來的耶穌降生也屬於他第五十二代的後輩之事。
此類故事是當時教堂建築與裝飾藝術的必用題材,吉貝爾蒂不能例外。在這一道銅門上的浮雕,反映了這位雕塑家的繪畫技法,並顯示出他繼承哥德式工藝傳統的卓越水平。
當稿子獲勝後,吉貝爾蒂便著手製作,以1403年起至1424年才告完工。兩扇門扉分成28個正方形框,每扇為14個畫面,每個畫面約45×40厘米,其中20框是表現新約傳說中的故事,4框是福音故事,4框是教會長老故事,這一幅屬於最後的4框之一,青銅鍍金。吉貝爾蒂這裡所創造的人物,輪廓較為鮮明,與背景細節組織得較有節奏感。總的看來,風格上是接近於14世紀雕塑家安德烈·彼薩諾 ,後者也為這座教堂設計過第一道銅門。
作者簡介
吉貝爾蒂(1378~1455)是金匠作坊出身,他的雕塑技巧得益於珠寶工藝的精細訓練,他曾是佛羅倫斯一位著名的金銀匠師貝爾托洛·德·米開列(貝爾托洛齊)的得意弟子。他一生的藝術成就是為這座教堂裝飾門扉浮雕。晚年,還有一部藝術史著作留存下來。此作品現藏於佛羅倫斯國立巴哲羅美術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