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隱子

天隱子

《天隱子》八篇。作者司馬承禎,約成書於南北朝末至唐朝前期。全書分為神仙第一、易簡第二、漸門第三、齋戒第四、安處第五、存想第六、坐忘第七、神解第八。講述神仙之道以長生為本,長生之要以養氣為先;氣受之於天地,和之於陰陽;陰陽神虛謂之心,心主晝夜謂之魂魄;人通過刻苦修煉可獲仙道。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

漸門第一

《易》有漸卦,老氏有漸門,人之修真達性,不能頓悟,必須漸而進之,安而行之故設漸門。一曰齋戒,二曰安處,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何謂齋戒?曰:澡身虛心。何謂安處?曰:深居靜室。何謂存想?曰:收心復性。何謂坐忘?曰:遺形忘我。何謂神解?曰:萬法通神。故習此五者,曰五漸之門。先了一,則漸次至二;了二,則漸次至三;了三,則漸次至四;了四,則漸次至五,神仙成矣。

齋戒第二

齋戒者,非蔬茹飲食而已;澡身者,非湯浴去垢而已。盛其法在節食調中,磨擦暢外者也。夫人稟五行之氣,而食五行之物,而實自胞胎有形也。呼吸精血,豈可去食而求其長生!但世人不知休糧服氣,道家權宜,非永絕粒食之謂也。食之有齋戒者,齋乃潔淨之務,戒乃節身之稱。有飢即食,食勿令飽,此所謂調中也。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敗閉氣之物勿食,此皆宜戒也。手常磨擦皮膚溫熱,去冷氣,此所謂暢外也。久坐、久立、久勞役,皆宜戒也。此是調理形骸之法,形堅則氣全,是以齋戒為漸門之首矣。

安處第三

何謂安處?曰:非華堂邃宇、重摑廣榻之謂也。在乎南向而坐,東首而寢,陰陽適中,明暗相半。屋無高,高則陽盛而明多;屋無卑,卑則陰盛而暗多。故明多則傷魄,暗多則傷魂。人之魂陽而魄陰,傷於明暗,則病疾生焉。此所以居處之室,必使之能向天地之氣。若亢陽之攻肌,淫陰之侵體,豈不傷哉!修養之漸,倘不法此,非安處之道。故曰吾所居室,四邊皆窗戶,遇風即闔,風息即開;吾所居座,前簾後屏,太明則下簾以取其內映,太暗則捲簾以通其外曜。內以安其心,外以安其目,心目皆安,則身安矣。明暗尚然,況太多事慮,太多情慾,豈能安其內外哉!故學道以安處為次。

存想第四

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閉目即見自己之目,收心即見自己之心。心與目皆不離成身,不傷我神,則存想之漸也。凡人目終日視他人。故心亦逐外走;心終日接他事,故目亦逐外視。營營浮光,未嘗復照,奈何不病且夭耶?是以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成性存存,眾妙之門。此存想之漸,學道之功半矣。

坐忘第五

坐忘者,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見其行,非坐之義乎?有見而不行其見,非忘之義乎?何謂不行?曰:心不動故。何謂不見?曰:形都泯故。或問曰:何由得心不動?天隱子默而不答。又問:何由得形都泯?天隱子瞑而不視。或者悟道,乃退曰:道果在我矣!我果何人哉?天隱子果何人哉?於是彼我兩忘,了無所照。

神解第六

齋戒謂之信解,安處謂之閒解,存想謂之慧解,坐忘謂之定解,信、定、閒、慧四門通神,謂之神解。夫神之為義,不行而至,不疾而速,陰陽變通,天地長久,兼三才而言謂之易,齊萬物而言謂之道德,本一性而言謂之真如。入四真如,歸於無為。故天隱子生乎易中,死乎易中,動因萬物,靜因萬物,邪由一性,貞由一性,是以生死動靜邪貞,吾皆以神而解之。在人謂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故神仙之道,同歸一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