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介水傳染病指通過飲用或接觸受病原體污染的水而傳播的疾病,又稱水性傳染病,其流行原因有二:①水源受病原體污染後,未經妥善處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飲用。②處理後的飲用水在輸配水和貯水過程中重新被病原體污染。地面水和淺井水都極易受病原體污染而導致介水傳染病的發生。病原體
![介水傳染病](/img/8/dd7/nBnauM3X4AzNwUDN4YDO1YjN2QTM3IDO1gzMxADMwAzMxAzL2g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流行特點
介水傳染病的流行特點表現為:①水源一次嚴重污染後,可呈爆發流行,短期內突然出現大量病人,且多數患者發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潛伏期內,若水源經常受污染,則發病者可終年不斷。②病例分布與供水範圍一致。大多數患者都有飲用或接觸同一水源的歷史。③一旦對污染源採取處理措施,並加強飲用水的淨化和消毒後,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危害
介水傳染病一旦發生,危害較大。因為飲用同一水源的人較多,發病人數往往很多;且病原體在水中一般都能存活數日甚至數月,有的還能繁殖生長,一些腸道病毒和原蟲包囊等不易被常規消毒所殺滅。現狀
![介水傳染病](/img/2/351/nBnauM3X3gTN3EjN5YDO1YjN2QTM3IDO1gzMxADMwAzMxAzL2g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隱孢子蟲是一種腸道寄生蟲,隱孢子蟲感染人體導致腹瀉是目前世界上腹瀉病常見的原因。患隱孢子蟲病的人或動物的糞便如果污染了飲水或飲水水源,可導致該病的介水流行。1987年在美國喬治亞州某地發生該病的流行時,64900當地居民中有13000餘人染病而出現以腹瀉為主的臨床症狀,從病人糞便及水廠出廠水中均檢出隱孢子蟲囊。1993年,美國威斯康辛州某地也發生過一次涉及40.3萬人的經自來水傳播的隱孢子蟲病大爆發,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我國關於隱孢子蟲病的報告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