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河社區

仁河社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興隆街道,占地面積0.5平方公里。集仁東橋、新河口、二道橋、螺絲橋、棉花堤五個社區的餘韻為一體。是一個有文化的社區。

基本資料

仁河社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興隆街道,社區成立於2007年7月,東至河北大街2號,西至河南大街100號-螺絲橋大街80號,南至河南后街3-212號,北至河北后街1-108號,占地面積0.5平方公里。在原來五個老社區為框架的基礎上,歷經前後兩次組合建成的,集仁東橋、新河口、二道橋、螺絲橋、棉花堤五個社區的餘韻為一體。社區居委會辦公地點位於清河路79號。

歷史背景

發展由來

新社區組成後,經建鄴區興隆街道審批,取原仁東橋社區的“仁”字與新河口社區的“河”字組合起來,內含以古老的“遠糧河”為主線,定名為“仁河社區”。全社區現有居民2450戶,總人口5634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占9%。相繼,社區黨組織亦經街道工委報批,於同年10月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共仁河社區總支委員會”,下設:樹人、龍江、綠洲、錦河、霞光、康樂、濱江、貼心、雙和等9個支部,共有正式黨員117人,預備黨員2人。新組建的仁河社區,卻也跳動著古老的脈搏。說她古老,因為原五個社區,當年幾乎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步建成,有近60年的光榮史,社區民眾引以為傲!
仁河社區地處南京西郊——原上新河鎮,東邊與金陵古城相望,南邊與河西新城接壤,西邊以浩渺的江水為屏藩,北邊與濱江大道建防。享譽歷史的“太陽宮”和新興的、聞名於世的“綠博園”,同是轄區內兩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歷史與地理傳承,集人文與名勝於一體,更有膾炙人口的“五橋”為點綴:有經歷歷史戰火、目擊當年戎馬倥傯的“ 螺絲橋”,有佛教 盛傳、香菸繚繞的“菩提橋”,有一代稅津、名標金陵的“拖板橋”,有祈求吉祥、庇佑福祉的“崇安橋”;而最負盛名的是經歷六百多年的雨雪風霜、目睹幾多興廢、數經滄桑變遷的“清遠橋”,也就是如今的仁東橋。仁東橋頭枕“龍江關”,平臥“運糧河”,是上新河地區的交通樞紐,曾被前社區命名,已享60年之盛譽!

文化建設

2010年3月,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推行“一委一居一站”管理體制新模式。仁河社區成立了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社區管理服務站。同時選舉產生了社區黨委委員。
仁河社區組建後,有利於加強黨群之間的聯繫;進一步促進社區的安定、和諧;為下崗和失業人員廣開“就業”渠道;便於關注“民生”,把“低保”工作做深、做細;倡導文體活動,關心離退休老人身心健康;辦好“一會一站一中心”,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組織義務服務隊,為社區孤、寡、病、殘人員盡心照應;引導社區民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等一系列措施,起到推波助瀾、發揚光大的美好效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