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鎮[四川省梓潼縣仁和鎮]

仁和鎮[四川省梓潼縣仁和鎮]

仁和鎮地處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城以東,距縣城30公里,梓鹽交界,公路貫穿全境;與鹽亭的來龍、劍河,安家、柏梓;本縣的大新、文興、寶石、定遠等鄉鎮接壤,是原仁和區公所在地,是梓潼潼江河以東僅有的兩鎮之一。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幅員面積56.5平方公里,轄12個村,77個農業合作社,有總人口11274人,其中,農業人口9993人,勞動力4268人,總耕地面積13578畝。

區域概況

仁和鎮地處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城以東,距縣城30公里,梓鹽交界,公路貫穿全境;與鹽亭的來龍、劍河,安家、柏梓;本縣的大新、文興、寶石、定遠等鄉鎮接壤,是原仁和區公所在地,是梓潼潼江河以東僅有的兩鎮之一。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該鎮幅員面積56.5平方公里,轄12個村,77個農業合作社,有總人口11274人,其中,農業人口9993人,勞動力4268人,總耕地面積13578畝;其中,田4275畝,氣候特點為多旱,十年九旱,主要栽播農作物為水稻、小麥、玉米、油菜、花生、西瓜、海椒、等以種養殖業為主的生豬、山羊、小家禽、蠶桑及中藥材為主,境內有小型水庫5座、1處石堰、山坪塘108口,石河堰75道,總蓄水量485萬方。

行政轄區

下轄村:新松村 白果村 新民村 太平村 烈火村 天樂村 愛國村 上游村 觀龍村 戰鬥村 檬椏村 新建村

歷史沿革

1950年置仁和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金寶公社,1989年復置仁和鄉,1992年建鎮。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0682
5525
5157
家庭戶戶數 3130
家庭戶總人口(總) 10400
家庭戶男 5308
家庭戶女 5092
0-14歲(總) 2240
0-14歲男 1167
0-14歲女 1073
15-64歲(總) 7485
15-64歲男 3925
15-64歲女 3560
65歲及以上(總) 957
65歲及以上男 433
65歲及以上女 52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0480

鄉屬學校

梓潼縣仁和鎮國小校

梓潼縣仁和鎮國小校天樂國小

梓潼縣仁和鎮國小校太平國小

梓潼縣仁和鎮國小校烈火國小

梓潼縣仁和鎮國小校愛國國小

梓潼縣仁和鎮國小校觀龍國小

特色農產品

臍橙、菸葉、藥材、白果、農藥、水稻、小麥、玉米、紅薯、棉花。

資源環境

該鎮屬典型的丘區農業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200元,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50元,比2005年人均增加收入270元,實現快速增長。

經濟發展

仁和鎮黨委、政府抓發展的工作思路是突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狠抓蠶桑、畜禽、中藥材、兩雜制種等四個協會的基地建設,畜禽生產快速發展,人均出欄生豬2頭,羊1.6隻,全鎮出欄肉牛1000頭,培植養牛大戶10戶;人均出欄小家禽25隻,種植牧草500畝,發展養殖大戶100戶;狠抓蠶桑生產不放鬆。新栽桑1000畝,加強管理,科學飼養,實現發種2000張,產繭1200擔;發展海椒1500畝,早玉米3000畝,早花生1500畝,早西瓜500畝;轉移勞動力3000人。

政府職責

鄉鎮黨委職責

一、負責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及本級黨代會(黨員大會)的決議。

二、討論決定本鄉鎮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三、領導鄉鎮政權機關和群團組織,支持和保證這些機關、組織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職權。

四、加強鄉鎮黨委自身建設和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

五、領導本鄉鎮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民武裝和計畫生育等工作。

六、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黨員的黨性、黨風、黨紀教育;

鄉鎮政府職責 

一、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貫徹執行上級行政機關的決議、命令及同級黨委的決定,執行鄉鎮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編制和執行本鄉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編制並執行財政預算。

三、管理本行政區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行政工作。

四、負責轄區內行政執法工作,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民人身、民主、財產等合法權利,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指導、支持和幫助村民委員會工作。

六、法律規定的其它職責。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