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閒話

人間閒話

《人間閒話》是由王國維 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11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王國維學術研究以外的通俗文章,反映了他對人生、學問、生 活等各方面的見解,也是他各個時期思想複雜變化的記錄。對於了解一代學人的人生歷程、人生追求,有很大的幫助;對於人們的生活道路、人生路程,也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1927),浙江海寧人,字靜安,號觀堂,中國近代的傑出學者,於文學、史學、美學、古文字學等領域都有非凡的貢獻。美學代表作有《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都是中西學術融會貫通的典範,尤其《紅樓夢評論》更是紅學研究的開山之作,以藝術的眼光、美學的眼光來深入《紅樓夢》,力反穿鑿附會、解謎影射的風氣,這在今天看來仍然是那么的正確、前衛和孤獨。

目錄

閒情逸緻
人間嗜好之研究
敬業堂文集序
樂庵寫書圖序
譯本琵琶記序
唐寫本殘小說跋
《漢書·藝文志》舉例後序
中國名畫集序
靜庵文集自序
讀書記
自序
自序二
沈乙庵先生七十壽序
郭春榆宮保七十壽序
誥封中憲大夫海寧陳君暨妻鄒太淑人合葬墓志銘
羅君楚傳
羅君楚妻汪孺人墓碣銘
墨妙亭
此君軒記
二田畫顧記
傳書堂記
庫書樓記
新學舊論
紅樓夢評論
西域井渠考
文學小言
屈子文學之精神
論哲學家與美術家之天職
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
去毒篇
文學與教育
奏定經學科大學文學科大學章程書後
叔本華與尼采
叔本華之哲學及其教育學說
書叔本華《遺傳說》後
論近年之學術界
論新學語之輸入
論性
釋理
原命
國朝漢學派戴阮二家之哲學說
書辜氏湯生英譯《中庸》後
雪堂校刊群書敘錄序
國學叢刊
唐寫本《春秋後語》背記跋
明太傅朱文恪公手定冊立光宗儀注藁卷跋
詞話詩說
人間詞話
詞論
玉溪生詩年譜會箋序
疆村校詞圖序
宋槧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跋
唐寫本韋莊秦婦吟跋
又跋
書宋舊宮人詩詞、湖山類稿、水雲集後
元刊伯生詩續編跋
南唐二主詞跋
澗上草堂會合詩卷跋

序言

吾鄉查他山先生《敬業堂文集》二冊,不分卷,後有吳槎翁跋,面葉隸書十二字,亦似槎翁手書,蓋源出拜經樓鈔本,而吳本又傳自海鹽張漚舫者也。先是,他山先生冢孫岩門(岐昌)輯此集,稿藏花溪倪氏六十四硯齋,陳簡莊(鱧)首錄一本,張漚舫從之傳錄,吳氏又錄張本,紫溪王氏(簡可)復從吳本錄之。未幾而倪本吳本、俱毀於火,槎翁又從紫溪傳錄,有跋見海昌藝文志中。此則從吳氏第一次寫本出,疑即王紫溪本也。先生外曾孫陳半圭(敬璋),又從王氏錄得一本,編為四卷,並撰年錶冠其首。今張、吳、二陳本俱不傳,則是本益足貴矣。此邑人張君渭漁藏書。當吾之世,吾寧言收藏者推渭漁,寧固文獻之邦也。康、雍之際,他山先生得樹樓,與馬寒中(思贊)道古樓,並以藏書著聞東南。至乾、嘉間,吳氏拜經樓,陳氏向山閣之藏,乃與吳、越諸大藏書家埒,而蔣氏生沐(光煦)之東湖草堂,寅肪(光焴)之寶彝堂,為之後勁。其餘如松靄周氏(春),耕崖周氏(廣業),綠窗錢氏(馥),淳溪管氏(庭芬),皆有藏書。馬、吳、周、蔣諸家,亦頗旁搜金石書畫,而陳受笙(均)、馬古芸(錦)、胡簾石(滎)、釋六舟(達受)遂以之名其家。其後諸家之藏,頗或散佚,至鹹豐赭冠之亂,遂掃地以盡,其幸而存者,蔣氏寶彝堂一家而已。

文摘

凡此皆欲生之心之所為也。夫人之於生活也,欲之如此其切也,用力如此其勤也,設計如此其周且至也,固亦有其真可欲者存歟?吾人之憂患勞苦,固亦有所以償之者歟?則吾人不得不就生活之本質,熟思而審考之也。
生活之本質何?“欲”而已矣。欲之為性無厭,而其原生於不足。不足之狀態,苦痛是也。既償一欲,則此欲以終。然欲之被償者一,而不償者什伯。一欲既終,他欲隨之。故究竟之慰籍,終不可得也。即使吾人之欲悉償,而更無所欲之對象,倦厭之情即起而乘之。於是吾人自己之生活,若負之而不勝其重。故人生者,如鐘錶之擺,實往復於痛苦與倦厭之間者也,夫倦厭固可視為苦痛之一種。有能除去此二者,吾人謂之日快樂。然當其求快樂也,吾人於固有之苦痛外,又不得不加以努力,而努力亦苦痛之一也。且快樂之後,具感苦痛也彌深。故苦痛而無回復之快樂者有之矣,未有快樂而不先之或繼之以苦痛者也。又此苦痛與世界之文化俱增,而不由之而減何則?文化愈進,其知識彌廣,其所欲彌多,又其感苦痛亦彌甚,故也。然則人生之所欲,既無以逾於生活,而生活之性質,又不外乎苦痛,故欲與生活,與苦痛,三者一而已矣。
吾人生活之性質,既如斯矣,故吾人之知識,遂無往而不與生活之欲相關係,即與吾人之利害相關係。就其實而言之,則知識者,固生於此欲,而示此欲以我與外界之關係,使之趨利而避害者也。常人之知識,止知我與物之關係,易言以明之,止知物之與我相關係者,而於此物中又不過知其與我相關係之部分而已。及人知漸進,於是始知欲知此物與我之關係,不可不研究此物與彼物之關係。知愈大者,其研究逾遠焉。自是而生各種之科學:如欲知空間之一部之與我相關係者,不可不知空間全體之關係,於是幾何學興焉。(按西洋幾何學Geometry之本義系量地之意,可知古代視為套用之科學,而不視為純粹之科學也。)欲知力之一部之與我相關係者,不可不知力之全體之關係,於是力學興焉。吾人既知一物之全體之關係,又知此物與彼物之全體之關係,而立一法則焉,以套用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