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是魯迅1918年7月15日發表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一號上的一首自由體新詩,署名唐俟。此詩用象徵和寫實的手法,寓託了詩人深邃的哲理思辯,使全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詩歌原文
一人說,將來勝過現在。
一人說,現在遠不及從前。
一人說,什麼?
時道,你們都侮辱我的現在。
從前好的,自己回去。
將來好的,跟我前去。
這說什麼的,
我不和你說什麼。
詩歌欣賞
詩歌結構這是魯迅1918年發表在《新青年》上的一首自由體新詩。此詩用象徵和寫實的手法,寓託了詩人深邃的哲理思辯,使全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全詩分為兩層意思。前三句為第一層,敘述了三種人對於“時”的不同看法:第一種人認為將來勝過現在,這些人雖然有理想,但他們迴避現實,把理想寄托在虛無飄渺的空想之上,因而這種理想是難以實現的;第二種人認為現在遠不如從前,這些人總是留念過去,念念不忘“祖傳”、“國粹”,對新思想、新事物總是看不慣,不滿意,甚至採取扼殺手段,是典型的復古主義思想的表現,根本上是不足取的;第三種人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看法,實際上對“什麼”都漠不關心,這些人精神已經麻木,根本看不到“現在”的黑暗,又鼠目寸光,看不到將來的光明,好似昏睡在“鐵屋子”中的保守主義者。
後四句為第二層,是“時”對三種人的表態。“你們都侮辱我的現在”,是對三種人的總駁,雖然只有一句話,卻力抵千鈞,一語中的指出他們都錯在對“現在”所持的觀點上。接下來“時”再針對三種人的不同思想,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對那種認為從前好的人,就請他自己回去,回到辛亥革命的“從前”——封建社會,奴隸社會,甚至原始社會中去,但只是他自己去,別人可不陪他去;對那種認為將來好的人,就請他“跟我前去”。意謂著這種人的大方向雖然正確,但空喊口號,迴避現實,理想終歸是不能實現的,既然如此,那么只有請他立足現在,正視現在,改進現在,以實際行動才能戰勝光明,實現美好的未來; 對那種僅僅只說了“什麼?”的糊塗蟲,就沒什麼好說的,只有讓他自己清醒過來,才能為他構想將來。
全詩由“從前”到“現在”,由“現在”到“將來”,構成了時間的長河。同時又用擬人的手法,藉以表達了詩人獨特的見解,鼓勵人們抓住“現在”,改進“現在”,只有腳踏實地的奮鬥,才能創造光明的未來。這種思想無論是對於過去,還是現在,抑或將來,都是有著積深遠的意義的。
讀詩建議這首詩平白如話,似乎缺乏詩歌的韻味。其實不然,它有其獨特的韻味,我們不能用欣賞抒情詩的審美習慣來讀哲理詩。這首小詩語句短促,節奏鏗鏘,頗有氣勢,這是詩歌的另一種韻味。
這類哲理詩詩句淺顯,意蘊深遠,閱讀時,決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既要知人論世,又要運用聯想。這就要求我們既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時代背景,還要多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人生感悟,真正透過詩歌的表象抓住其實質,感知生活的真諦。走進去後,還要走出來。讀詩的目的是陶冶情操,提高認識,美化生活。
作者簡介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鬍鬚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寫作背景
此詩是魯迅先生給青少年寫的一首小詩,激勵他們珍惜時間,只有腳踏實地的奮鬥,才能創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