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格與意象對話》,本書系統闡述了人格與意象對話的關係,可以讓讀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內心,同時書中專門介紹了意象對話培訓的一些內容,非常適合諮詢師及對意象對話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作者介紹
李驥,國家職業心理諮詢師二級,美國國家催眠師學會認證催治療師,張怡筠情商工作師講師,出版過《和自己的夢在一起》《十五分鐘改變孩子》《地震後兒童和青少年團體心理遊戲培訓手冊》等書,師從孫新蘭老師系統學習意向對話技術。
目錄
第一章 什麼是意向對話
第二章 意向對話人格理論
第三章 意象對話案例分析
第四章 意向對話課程規劃
後記 生命的故事
附錄 《人格多側面的分析與整合法在發展型心理諮詢中的論語套用研究》(論文摘錄)
段落選摘
前言 九歲的我
時光飛逝,記憶的影像飛速回放,倏地一記,一個9歲的小男孩穿越時空,站在我面前。
人家說這就是我---上國小時侯的我。我在老遠的地方看著他,還能記得這身校服,白上衣綠短褲,跟我國小時穿的一模一樣。我能理解他為什麼沒精打采的站在那兒,旁邊的孩子都不願意跟他玩,因為他跳不高、跑不快、成績差,就連女孩玩的跳橡皮圈都玩得磕磕絆絆,所以他只能一個人待著,沒精打采地站著。幾十年時間,我好像己經忘了這孩子,都這么大年紀的人了,誰有時間跟自己的童年約見?要不是這幾個月學習心理諮詢,我壓根都沒意識到心裡還住了這么一個人。一開始我是責備這孩子的,因為人格發展理論告訴我,自個兒身上的壞習慣都是從他身上養成的,我像是為自己的罪行找到了開脫的藉口,把自己都不能接受的惡行一項一項地歸罪在這孩子的身上,就是他當時的懦弱、愚蠢、逃避才讓我現在這么的不完美,就算我再怎么努力也彌補不了他的錯誤。一開始很好,給自己的行為找到了合理化的解釋,覺得自信多了!漸漸地我發現,這不能長久,很多許久不曾出現的情緒在生活中重現,某些我甚至以為早就遺忘,不可能再想起的疼痛都回到意識中,我開始害怕,是不是最終我會因為不能承受那些可怕的回憶而失控崩潰,跌入萬丈深淵?
人家讓我靠近些,仔細看著這孩子,我才發現他低著頭不看我,而清晰可見的是他緊蹙著眉頭,好像什麼事情都藏在心裡。我當然理解,這個9歲的孩子不知道該怎么說,父母親還有另外三個孩子要照料,他不想造成父母親的困擾,所以從沒有把真心想要的愛說出口。我突然發現自己的殘酷,在這一刻之前還在責備他造成我的痛苦,卻沒發現他也需要愛和關懷,然後人家說你應該無條件地接納他,不論他犯錯還是難受。我真的做不到,我覺得他一定恨死我了,把所有的錯都歸咎到他的身上;我顫抖著身體,用盡全力,我想說我能接受他的一切,張口卻說了這樣一句:我希望你能原諒我!
然後我開始想起更多的事情,這孩子再過幾年會成為國小樂隊的一員,答應老師坐在班上一位總欺負同學的女生的鄰座,忍著被咬得滿手傷痕的難受跟這女生成為好朋友,這個孩子一直很懂得感受別人的喜努哀樂,並沒有我想像得一無是處。於是,我告訴他,你還是很不錯的,如果你看到現在我看到的一切,你不會總是皺著眉頭。然後我“抱”起這個9歲的自己,跟他說,我還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勇氣,不過我會接受你,盡我所能地愛你。他斜眼看著我,仿佛覺得不敢相信這話是從我嘴裡說出來的。我真不知道怎么表達,只能對著他傻笑,仿佛,他也理解了,回應了我一個很真心的傻笑。我還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知道,我想要給他那些他曾經以為不會有人能理解的關懷,也許我應該對那些誤解和責難道歉,不過我確定,我很樂意抱著這個9歲的孩子,因為他一點都不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