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餘年來,亳州市梆劇團為發展黨的文藝事業,活躍民眾文化生活,遍涉蘇、魯、皖廣大城鄉,憑藉優良的技藝獨特的藝術風格,以優秀的團風、劇風、學風均贏得了觀眾的好評。亳縣梆劇的傳統劇目多達四百多個,著名的有:《張羽煮海》、《李天保弔孝》、《洛陽橋》、《柳蔭記》、《天門陣》、《大狼山》、《香囊囊》、《陳州放糧》、《穆桂英掛帥》、《西廂記》、《天仙配》等。先後在華東、安徽省戲曲大賽中榮獲大獎37個。
亳州升格為地級市,更給劇團添加了活力。目前,劇團行當齊全、設備先進,陣容強大,劇裝更新,以團結進取,創建文明團的姿態向觀眾奉獻優厚的精神食糧。1988年亳州梆劇團與亳州二夾弦劇團合二為一。現劇團不單能夠演出梆劇,還可以兼演稀有劇種二夾弦,二夾弦這一稀有劇種瀕臨滅絕,亳州梆劇團正在申請安徽省能夠保留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2004年安徽第七屆藝術節我團演出“三板正堂”,獲得演員獎四個,優秀組織獎一個。2005年亳州梆劇團被國家人事部、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
亳州梆劇
亳州梆劇又稱豫劇,是亳州最受歡迎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安徽亳州梆劇團創演的新編古裝劇《拆磨記》 ,在舞台美術設計方面又創出了新手段。 《拆磨記》是根據《舊...
基本介紹 起源及發展 角色行當 主要流派 傳統劇目 -
梆劇
梆劇,源於豫劇四大聲腔之一的沙河調。又叫河南梆劇、淮北梆劇、江蘇梆子等,梆劇在音樂和唱腔上與豫劇相同,有慢板、二八板、飛板、流水板等板式。
-
亳州二夾弦
二夾弦劇種起源於河北,發展于山東荷澤,流傳於蘇、魯、豫、皖四省邊界地區,解放後在亳縣受到重視,得以迅速發展,並逐步形成自己的特點,目前仍興盛不衰,成為亳...
名字來源 傳奇故事 民眾基礎 特色 歷史 -
亳州清音
亳州清音,最早產生於清朝光緒年間,以北方八角鼓結合亳州當地的地域風俗、特色語言,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清音的唱腔特點是:音多字少,屬聯曲體,由引子、...
為人清不清,聽他哼兩聲 輝煌後的衰落 一次意外的收穫 重唱百年雅韻 -
獅吼劇團
獅吼劇團是中國第一個正規豫劇團 ,是一個從事豫劇改革和教育的演出團體。1934年10月,由樊粹庭在開封創辦豫聲劇院,邀集陳素真、趙義庭、張子林等,民國二...
創始人 成立過程 歷史變遷 主要成就 劇班人才 -
亳州滬譙中醫藥文化博覽園
亳州滬譙中醫藥文化博覽園 中醫藥文化,代表人物主要是華佗,代表景點有華祖庵、中藥材交易中心、亳州藥用植物園、滬譙中醫藥文化博覽園等。白酒文化,代表白酒有...
摘牌 發展基礎 發展構想 -
毫州市豫劇團
毫州市豫劇團又名梆劇團,伴隨改革開放,該團如沐春風,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李景芝 《三板正堂》 《民聲的印記》 -
大平調
(1498年)《滑台重修明福寺碑記》中記載:"除修葺佛塔外,敬獻大梆紅、大...》、《發土地證》、《寡婦改嫁》、《大團圓》等。“大油梆”有近500年的發展...濟寧、兗州,南至徐州、亳州,北達磁州。特別在魯西南,大平調和山東梆子一樣...
藝術特色 傳統曲目 發展歷程 發展現狀 名稱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