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醜方尊

亞醜方尊

亞醜方尊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形制與【亞醜諸姒方尊】近似。全器腹壁曲線分成四個轉折,口緣外張,同肩部內縮形成脰部,由脰部又向外斜出形成肩部,肩部向足部平直而下,形成腹部,腹部稍外斜形成足部 ,形成多轉折、稜角畢露的器制。脰飾蕉葉紋及回首夔紋,蕉葉紋中有直立回首夔紋。腹飾獸面紋及夔紋。圈足飾夔紋及獸面紋。主體紋飾皆為寬頻,鼓出器表,此寬頻為細線淺浮雕的雷紋及線紋填滿,主體花紋之外則亦有細線淺浮雕雷紋作底紋。 這些襯底雷紋與主體紋飾上的雷紋皆作方轉,其在獸面紋及夔紋眼睛旁隱約可見細線淺浮雕的方框,其鉤狀棱脊,其肩上浮雕獸首以象首及手掌式雙耳獸相間的手法,皆與【亞醜諸姒方尊】同,顯示亞醜族所鑄方尊的共通風格。銘文亞醜在外張的口部。器底仍殘留心土。亞醜鑄器多次出土於山東益都蘇埠屯,學者或以為即《左傳》之薄姑氏,晚商時極盛,至西周早期為成王所滅。 存世具銘之亞醜鑄器,約四成為方形器,與婦好墓所出方尊、方彝、方罍、方缶、方壺、方斝及方鼎,共同建構起晚商銅器造型之絢爛異彩。 方尊,中國商代晚期青銅酒器。清宮舊物,現存有相同一對,一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較完好;一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圈足部有殘損。

文物規格

亞方尊(yà fāng zūn)腹深27.7公分,足徑17×16.3公分

外形特徵

亞醜方尊 亞醜方尊

尊方形,侈口,寬折肩,高圈足。肩上四角各飾一象首,象首間夾飾獸頭,頸、腹、足均飾八條棱脊。肩中部有四雙角分叉龍首。獸面紋和夔紋是其主體紋飾,以雷紋作地。腹部與圈足有曲折角型大獸面紋,圈足曲折角雕成龍形。器四隅及每壁中心線皆設有棱脊,上端侈出器口,形象莊嚴。酗亞方尊是採用分鑄法澆鑄而成的。

刻錄銘文

口內側鑄銘文2行9字:

酗亞者垢以 大子尊彞。

酗亞族祭祀諸位王后和太子的寶器。

文物出處

亞醜方尊 亞醜方尊

尊是盛酒器,流行於商早期至春秋戰國時期。方尊傳世較少。傳世的亞酗器有50件上下,器型不一,有方簋、方尊、方罍、方爵和兕觥等,僅台北故宮博物院就藏有15件。70年代在山東益都蘇埠屯出土了幾件帶有亞酗銘文的青銅器,從挖掘的墓穴來看,規模都不小,其中一座還是有四個墓道的大墓。加上眾多的帶有亞酗銘記的器物,說明它們所代表的可能是一個大族。再從本器銘文看,能祭祀諸王后和太子的,也不會是一般的部族。此外,早年間蘇埠屯還曾出土過一些“亞酗器”,也有學者就此推測蘇埠屯是酗亞族的墓葬區。

名詞解釋

夔紋:我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夔,神話中形似龍的獸名。《莊子·秋水》中言:“夔憐蚿,蚿憐風。”釋文:“夔,一足獸也。……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