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車場

井底車場

井底車場是指連線礦井主要提升井筒和井下主要運輸和通風巷道的若干巷道和硐室的總稱。它聯繫著井筒提升和井下運輸兩大生產環節,是井下運輸的總樞紐站。

基本信息

組成

在井底車場結構中,除主要運輸線路和輔助線路外,為滿足生產管理和安全方面的需要,還設定了若干形狀不同、結構各異的硐室。按它們在井底車場中所處的位置和用途的不同,硐室可分為主井系統硐室、副井系統硐室以及其他硐室。

主井系統硐室

1.推車機、翻車機硐室或卸載硐室

該硐室位於車場運輸水平主井重車線和空車線的連線處,其內安設推車機和翻車機(亦稱翻轉罐籠、滾籠),將固定車廂礦車中的煤翻轉卸入煤倉中。對於底卸式或側卸式礦車而言,則稱為卸載硐室。在卸載硐室內安設有支承托輥、卸載曲軌、復位曲軌、支承鋼樑等卸載裝置。該硐室斷面較大.其下與煤倉相連。

2.煤倉

煤倉有傾斜式和垂直式兩種。當為傾斜式煤倉時.則其上口與推車機、翻車機硐室的卸煤口相接,其下與箕斗裝載硐室直接相連。當採用大型垂直圓筒倉時,其下部則通過給煤機硐室間接與箕斗裝載硐室相連線。

3.箕斗裝載硐室

該硐室位於井底運輸水平以下,上接煤倉下連主井井筒;當大巷採用膠帶輸送機運煤時,箕斗裝載硐室可以位於運輸水平以上。箕斗裝載硐室內安設箕斗裝載設備(定容或定重),將煤倉中的煤定量裝入箕斗,提至地面。

4.主井清理井底撒煤硐室

該硐室位於箕斗裝載硐室以下,通過30°~45°的傾斜巷道(清理撒煤斜巷)或平巷(裝載水平高於車場水平時)與井底車的水平巷道相接。其內安設清理撒煤設備,將箕斗在裝、卸和提升過程中撒落於井底的煤裝入礦車或清理箕斗中清理出來。

5.井底水窩泵房

該硐室位於清理撤煤硐室以下或清理撒煤硐室附近的井筒一側,其內安設水泵。

副井系統硐室

1.馬頭門

該硐室位於副井井筒和井底車場巷道相連線處。其內安設搖台、推車機、阻車器等操車設備。材料和設備的上下、矸石的排出、人員的升降以及新鮮風流的進入都要通過它。

2.中央水泵房及中央變電所

通常這兩個硐室聯合布置於副井井底遠離主井的一側。通過管子道和副井井筒相連.通過通道與井底車場水平巷道相通。其內分別安設水泵和變電整流及配電設備,負責全礦井下排水和供電。泵房與變電所之間設有防火鐵門。中央泵房主體硐室與井底車場的連線通道中裝有向外開的防火鐵門。

3.管子道

管子道是中央水泵房主體硐室與副井井筒相連線的一條傾斜巷道,傾角為25°~30°,一般布置在水泵房的端部。其作用是敷設水管和電纜,同時也是泵房的一個安全出口。一旦礦井發生水患時,可供外撤或內運排水設備。因此在管子道與井簡連線處留有3 m左右的平台,出口對準一個罐籠。平台上設有提運設備的絞車和轉盤道。

4.水倉

水倉是指位於井底車場水平以下的兩條相互獨立、斷面相同的一組巷道,稱為主要水倉。它由主倉和副倉(或稱內水倉與外水倉)組成。水倉入口一般位於井底車場巷道標高的最低點,末端與水泵房吸水井或配水井相連。水倉內鋪設軌道和其他清理煤泥的設備。水倉的作用是貯存全礦井井下湧水和沉澱湧水的泥砂等。設雙水倉的目的在於交替清理。

5.副井井底水窩泵房

以往採用單繩纏繞式提升時副井井底較淺.需設水窩泵房單獨排水。但是隨著多繩摩擦提升的套用,副井井底加深,為了簡化排水系統,副井井底積水通過泄水巷流至主井井底清理撒煤斜巷處並由主井井底水窩泵房的水泵排入車場水溝,進入水倉。

6.等候室

該硐室布置於副井井底附近,作為工人升井前候罐休息室,內設簡易長條板凳或聯椅,有較好的照明設施。

其他硐室

1.調度室

該硐室位於井底車場進車線的入口處。其內設電訊、電氣設備.用以指揮井下車輛的運行。室內調度盤上可明確地標明井下電機車所在的位置和運行情況、採區裝車站情況等。

2.電機車庫及電機車修理間硐室

該硐室一般位於井底車場內便於進車和通風方便的地方。其內安設檢修設備、變流設備和充電設備。它可供井下電機車的停放、維修和對蓄電池機車電瓶進行充電。

3.防火門硐室 ·

多布置於副井空、重車線上距馬頭門不遠的單軌巷道內。其內安設兩道便於關閉的鐵門或包有鐵皮的木門。一旦井下或井口發生火災時用來隔斷風流,防止災情擴大。

此外在井底車場範圍內。根據需要還設有乘人車場、消防列車庫、防水閘門硐室、井下考勤站硐室、井下醫務室、廁所等。炸藥庫和炸藥發放硐室一般位於井底車場範圍之外適宜的地方,要有獨立迴風道。

形式及選擇

由於井筒形式、提升方式、大巷運輸方式的不同,井底車場形式也各不相同。根據礦車在車場內運行的特點,井底車場可分為環行式和折返式兩大類。

一、環行式井底車場

環行井底車場的特點是重列車在車場內總是單向運行,因而調車工作簡單,可以達到較大的通過能力,但車場的開拓工程量較大。

按照井底車場空、重車線與運輸大巷或主要石門的相對位置關係,環行車場又可分為臥式、斜式和立式三種。

當井筒位置與主要運輸大巷和石門相距較近時,主、副井儲車線與運輸大巷或石門可平行布置稱為臥式井底車場。

主、副井儲車線與運輸大巷或石門斜交稱為斜式井底車場。

環行立式井底車場的主、副井儲車線垂直於運輸大巷或石門。當井筒距運輸大巷很遠時,通常稱為刀式車場。

斜井環行車場與立井環行車場極為相似,也可以分為臥式、斜式和立式三種類型。其線路布置與立井環行車場基本相同。

二、折返式井底車場

折返式井底車場的特點是空、重車在車場內有折返運行。根據車場兩端是否可以進出車,折返式車場又可分為梭式和盡頭式兩種。

梭式車場,其主要特點是:主井儲車線完全布置在主要運輸巷道上,列車往返運行需經翻籠一側的軌道。這種車場的優點是:開拓工程量小,車場彎道少。

盡頭式車場與梭式車場的線路布置基本相似,但空、重列車只從車場的一端出入,另一端為線路的盡頭。

折返式車場的巷道開拓量小,巷道交叉點和彎道少,行車安全。但巷道由於斷面大,需要布置在比較堅硬的岩石中,否則維護困難。

井底車場內的主要硐室有:變電所、水泵房、水倉、翻籠硐室、裝煤設備硐室、電機車庫及修理間等。此外,屬於服務性的或因安全需要而設定的尚有調度室、等候室、井下防火門硐室、消防材料庫及炸藥庫等。

形式選擇

選擇井底車場形式時,應根據礦井的不同條件考慮以下主要原則:

(1)運輸系統和調車方式簡單,有利於採用集中、閉塞、自動控制信號系統;

(2)車場通過能力較礦井實際生產能力富餘30%以上;

(3)減少巷道開拓工程量;

(4)儘量減少巷道交叉點,以便減少施工的困難和提高行車速度,增大井底車場的通過能力;

(5)整個車場巷道和硐室,應布置在穩定的易於維護的岩層中。

一般來講,環行車場的重列車在車場內沒有折返運行,調車系統簡單,有利於採用自動控制信號系統。此外,車場內可以有幾台電機車同時運行,車場通過能力較大。但是,這種車場巷道交叉點和彎道多,施工比較複雜,車輛運行安全性差,而且繞道等工程量較大。與環行車場相比,折返式井底車場可利用運輸大巷或石門作為主井儲車線和調車線,車場的開拓工程量較小,且巷道交叉點少,彎道少,車場線路簡單,施工較容易,行車也比較安全。

設計要求

(1)井底車場富餘通過能力應大於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的30%。當有帶式輸送機和礦車兩種運煤設備向一個井底車場運煤時,礦車運輸部分井底車場富餘通過能力應大於礦車運輸部分設計生產能力的30%。

(2)井底車場設計時,應考慮增產的可能性。

(3)儘可能地提高井底車場的機械化水平,簡化調車作業,提高井底車場通過能力。

(4)在開拓方案設計階段,應考慮井底車場的合理形式,特別要注意井筒之間的合避免井筒間距過小而使井筒和巷道難以維護、地面絞車房布置困難。

(5)應考慮主、副井之間施工時便於貫通。

(6)在初步設計時,井底車場需考慮線路縱斷面閉合,以免施工圖設計時坡度補償困難。

(7)在確定井筒位置和水平標高時,井底車場巷道位置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宜選擇在相對穩定、堅硬的岩(煤)層中,宜避開斷層、陷落柱等不良構造和含水層、鬆散破碎岩(煤)層以及膨脹性岩層;不得布置在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煤層中和嚴重衝擊地壓煤層中;必須位於開採保護範圍內。井底車場主要硐室位置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應選擇在比較穩定堅硬的岩(煤)層中,並應避開斷層、破碎帶、含水層和採空區;不得布置在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煤層中和衝擊地壓煤層中;井下機電設備硐室應設在進風風流中。如果硐室深度不超過6m、人口寬度不小於1.5 m且無瓦斯湧出,可採用擴散通風。

(8)井底車場長度較大的直線巷道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相互之間的不利影響。深井中相連線的巷道必須具有不小於450的交角。

(9)對於大型礦井或高瓦斯礦井在確定井底車場型式時,應儘量減少交叉點的數量並減小跨度。

(10)井底車場線路應布局簡單、管理使用方便、建設工期短、節省工程量、便於施工和維護。

(11)井筒與大巷距離近、人井風量大的礦井,如果有條件應儘量與大巷結合在一起布置井底車場,以便縮短運距、減少調車時間、減少井巷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