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甸子鎮

五里甸子鎮

五里甸子鎮位於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東南部,距縣城78公里。東與集安市大路鄉為鄰,南隔渾江與寬甸滿族自治縣下露河鄉相望,西與沙尖子鎮相接,北與四平鄉搭界。總面積224.47平方公里。現轄8個行政村、73個居民組。境內最高山峰大青頂子山,海拔1093.6米,最大內河裡岔溝河,長22公里。渾江由鎮境南界入境,境內流長17公里,出境處海拔108米,為縣內最低點。氣候適宜,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時數2372小時,年均氣溫7.3攝氏度,無霜期160左右。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五里甸子鎮屬於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鎮政府駐五里甸子,人口1.09萬人,面積224.47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樺樹甸三架窩棚、腰營、大鏡溝、五里甸子頭道河子夾皮溝、老黑山。

歷史沿革

五里甸子鎮五里甸子鎮
五里甸子鎮歷史悠久,據考證,公元前37年,高句麗民族曾在這裡居住,繁衍生息,現存瓦房溝遺址仍舊清晰可辨。建縣時,屬時和保(後為西時和保)。設區時歸沙尖子區。民國25年劃村時,設五里甸子村,其後一直是村、鄉、公社所在地。1984年,撤公社建鄉,同年又改鄉為鎮。1985年11月,改稱五里甸子滿族朝鮮族鎮。1989年更名為五里甸子鎮。“一方水土一方人”,青山碧水孕育了五里甸子鎮人民勤勞淳樸的民風。在這個以滿、漢、朝鮮蒙古為主的多民族聚集地區上,人們相處和諧融洽,通過團結協作、辛勤耕耘共同建設著美好的家園。

旅遊資源

五里甸子鎮老黑山
五里甸子鎮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大青頂子山坐落在境內的東北端,海拔1093.6米,為境內最高山峰。老黑山海拔804米,奇峻巍峨,氣勢磅礴,因山峰岩石和土皆黑色,加之從山腳遙望峰頂陰影甚黑而得名。夾皮溝村因為其獨特的自然風貌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每年吸引眾多丹青妙手來此作畫,被美譽為“畫家村”。域內最大河流里岔溝河,發源於大青頂子和大西岔山麓,全長22公里,縱貫境內,於五里甸子村注入渾江。五里甸子鎮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日照充足,全年無霜期達到150天,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素有遼東“小江南”之稱。礦產資源有石灰石、鐵礦、銅礦、煤礦等,儲量十分豐富。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五里甸子鎮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思想觀念

“思想促進發展,思路決定出路”。五里甸子鎮牢牢抓住思想解放這個“一號工程”,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上下真工夫。先後組織黨員幹部和農民民眾3000餘人外出到先進發達地區進行參觀考察學習。通過對照先進、尋找差距,促進幹部民眾解思想觀念得到轉變更新。在此基礎上,鎮領導班子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結合五里甸子鎮實際,明確了“一主三化”和“工業強鎮、產業富民、科教興鎮、生態立鎮”的發展思路,確定了工業企業和林果藥業兩個主導產業,為五里甸子鎮鎮村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注入了不竭的動力。

支柱產業

五里甸子鎮五里甸子鎮
遼寧省白水泥廠是五里甸子鎮的支柱工業企業,建於1993年,占地面積35000平方米,1998年企業實現成功轉制。該廠現有職工90人,平均年產7000噸白水泥,產值近300萬元,產品質量好,遠銷黑龍江、河北等地,年利潤達30餘萬元。擬通過招商引資渠道擴建年產30萬噸黑水泥生產線。另有五里甸子村磚廠三架窩棚村銅礦兩個集體企業,運作良好,效益可觀。五里甸子鎮以科技為先導,以資源為依託,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2004年招商引資1259萬元,實現了鐵礦、煤礦等資源的開發運營,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提高了鎮村經濟收入。鎮村企業的快速發展,牽動了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全鎮從事商飲服務、交通運輸等行業共有584家,集市貿易十分活躍。200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200萬元,促進了社會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桓仁滿族自治縣五里甸子鎮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綠色興農,生態強鎮,突出特色的發展思路,實現了農民增收,鎮域經濟大發展的好勢頭。

農業發展

五里甸子鎮五味子種植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的基礎。五里甸子鎮充分利用氣候優勢發展優質農業,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高粱、水稻等,播種面積906公頃,產量4243噸,畝產達600元。在穩定農作物的基礎上,我鎮用工業化理念謀劃鎮域經濟發展,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標準化、特色化的富民產業,逐步形成了市場帶產業、基地帶農戶、支部帶協會的科學發展模式,有力的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五里甸子鎮經濟田種植面積實現534公頃,並建立了以老黑山村生薑種植基地和樺樹甸子村千畝五味子示範園為主的六個產業示範園區。造林總面積實現4180公頃,其中經濟林1567公頃,速生豐產林1520公頃。現有板栗樹120萬株,實現人均“百株栗”,居全縣前列;中小藥材種植面積1274公頃,其中山地藥材931公頃、平地藥材343公頃,超額完成林業“221”工程目標。畜牧業“三個一”工程進展順利,五里甸子鎮黃牛存欄6511頭、豬存欄3872頭、羊存欄2000隻、鹿存欄255隻、家禽10餘只,畜牧業收入快速增加。生態建設不斷鞏固加強,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通過採取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營造生物堤等有效措施,大力加強生態綠化,保護山林資源。五里甸子鎮山林植被覆蓋面積達到74%,在全縣名列前茅。

五里甸子鎮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調整鎮域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特色農業。2007年發展特色經濟作物8010畝,其中發展中小藥材3400畝,發展板栗和水果2100畝。五里甸子鎮板栗總量達到120萬株,藥材總畝數達1萬畝,實現了人均百株栗、一畝藥材、一畝經濟田的即定目標。畜牧業快速發展,五里甸子鎮黃牛存欄數達到5000頭,山羊3000隻,家禽達到10萬隻。堅持工業富鎮的發展觀點,堅持民營經濟為主,實施產權制度改革,推進了鎮村企業和第三產業快速發展。鎮白水泥廠由於實施了產權制度的改革,強化了管理,瞄準了市場的需求,以效益為牽動力,使該廠轉虧為盈,全年生產白水泥8000噸,創產值400萬元,創利稅50萬元。通過招商引資開發了頭道河子鐵礦,創產值80萬元,創利稅12萬元。五里甸子鎮從事商飲服務、交通運輸行業的共有800多家,帶動了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五里甸子鎮五里甸子鎮
為改善生態環境,建設萬畝綠色通道。五里甸子鎮退耕還林1200畝,植樹造林總數達到8800畝。完成小流域綜合治理100畝,閘溝修谷坊50多處,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生產發展。2007年五里甸子鎮全社會總收入實現1.6億,比上年增長8.7%。企業收入實現10,789萬元,比上年增長9%;農民人均收入實現2878元,比上年增長10%。財政收入155萬元,經濟發展形勢喜人,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實施“九五”計畫以來,五里甸子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歷屆領導班子和幹部民眾的努力拚搏下,不斷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推動鎮域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4年全鎮社會總收入19059萬元,比1994年增長5倍,其中第一產業3232萬元,增長8倍;第二產業10107萬元,增長6倍;第三產業5720萬元,增長1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2799元,增長3倍。

網路富農

五里甸子鎮五里甸子鎮
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給百姓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加快信息化建設成為了當務之急。2003年7月,五里甸子鎮黨委、政府依託農業技術推廣站正式建立了信息服務站,建站當年就幫助農民做成了十幾筆網上生意,交易額近百萬元,成為全市開展農業信息服務工作的先進典型。隨後的三年,因機構改革、崗位調整等原因,農業信息工作大幅滑坡,一度成為全縣信息服務工作的後進鄉鎮。該鎮黨委、政府在痛定思痛之後,認真查找原因,確立了用信息化推動產業化、以產業化帶動信息化的發展思路,從戰略的高度重新認識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把開展村級信息服務當成頭等大事,不斷加強鎮、村信息站點的軟硬體建設,延伸網路終端,為信息服務站配備了專職信息員,6個村也很快建立了信息服務點,確定了兼職信息員,在全鎮組建了由村組黨小組長、村民組長組成的信息聯絡員隊伍,並要求各村每月上報農民生產經營信息10條以上。在制定信息工作管理考核制度的同時,全鎮加大了信息員培訓力度,2007年集中培訓3次,以村為單位分散培訓6次,使全鎮的信息員能夠熟練掌握微機操作,靈活運用微機查詢、發布和下載各類信息。信息站點的建設,為信息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信息報送量迅速增多,打開了全鎮信息服務工作的新局面。
五里甸子鎮五里甸子鎮
開展信息服務歸根結底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三農”。為了讓信息服務真正走進千家萬戶,五里甸子鎮每個村的信息員和信息聯絡員經常走訪專業戶和企業,了解他們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為他們建立了生產檔案,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信息服務工作,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五里甸子村村民馬廣福秋收時,急需購買一輛農用車,村信息員於洪洲及時為他在網上發布了購車信息,很快便買到了價格便宜的農用三輪車,解決了秋收難題。在五味子、平歐大榛子和中小藥材三大產業基地建設過程中,鎮、村信息服務站點充分發揮信息傳遞的橋樑紐帶作用,依託產業廣泛採集信息,並有針對性地發布、下載信息,解決了產業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2007年初,五里甸子鎮出現了五味子、大榛子等苗木緊缺的情況,鎮、村信息站點及時上網發布信息,與瀋陽大連通化新賓山東等地的客商很快取得了聯繫,最終以較低的市場價格,及時購入了五味子苗102萬株、細辛苗2170萬株、平歐大榛子苗15萬株,網上成交額達265萬元,解決了種植戶的燃眉之急。秋季,老黑山村的平歐大榛子獲得豐收,為了解決銷路問題,村里通過本溪農網發布了供貨信息,最後以每公斤60元的高價,將5000多公斤的大榛子全部銷售出去,實現銷售收入30多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