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橋自然村

五里橋自然村村隸屬於銀橋鎮五里橋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銀橋鎮,位於村委會所在地,距離鎮5公里,是五里橋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1.16畝,海拔2100米,年平均氣溫15.7℃,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893畝,其中人均耕地0.7畝;有林地829.4畝。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26戶,有鄉村人口1429人,其中農業人口1429人,勞動力78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12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工業、建築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五里橋自然村村隸屬於銀橋鎮五里橋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銀橋鎮,位於村委會所在地,距離鎮5公里,是五里橋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1.16畝,海拔2100米,年平均氣溫15.7℃,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893畝,其中人均耕地0.7畝;有林地829.4畝。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26戶,有鄉村人口1429人,其中農業人口1429人,勞動力78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12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工業、建築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93畝(其中:水田818畝,旱地75畝),人均耕地0.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829.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水面面積20畝,其中養殖面積9畝;有大理石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26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26戶通電,有24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1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3.6%和95.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7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0戶(分別占總數的82.8%和4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水泥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4輛,拖拉機8輛,機車38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86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86畝,有效灌溉率為71.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8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1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3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6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五里橋自然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9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4%;畜牧業收入118萬元,占總收入的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50頭,肉牛64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0.44%;第二、三產業收入4653萬元,占總收入的93.2%;工資性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0.3%。農民人均純收入3712元,農民收入以工業、建築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0人(占勞動力的7.6%),在省內務工60人。

人口衛生

五里橋自然村現有農戶326戶,共鄉村人口1429人,其中男性690人,女性739人。其中農業人口1429人,勞動力786人。該村以白族,漢族為主(是白族漢族混居地),其中白族1357人,漢族53人,其他民族19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62人,參合率88.3%;享受低保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村委會衛生所位於自然村內,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

文化教育

五里橋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五里橋完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銀橋鎮一中中學。五里橋完小設在自然村內,距離中學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數207人,其中小學生127人,中學生80人。
該村建有老齡活動中心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多次獲上級部門表彰。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第一、村民的整體意識與時代要求不合拍,在黨員隊伍內有個別黨員的宗旨觀念淡薄,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認識模糊。
第二、大理石加工原為我村的支柱產業,但大理石礦被查封整頓後,該產業受到了巨大挫折,原材料短缺,造成加工戶大量的開採加工設備和勞力閒置,現加工戶總計17戶。
第三、農業結構雖有改善,但還不合理,產品單一,農業經濟還處於收入低成本高的狀態,難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第四、由於我村遠離洱海,座落於大麗公路以西,農業灌溉用水一直比較困難,每年水稻栽插時洱海水提灌每畝成本高達120元以上,發展蔬菜作物,由於水的制約,發展緩慢,直接影響了人民民眾正常的生產和經濟收入。
五里橋村委新農村建設發展思路:
為有效推進五里橋新農村建設,結合本地區的村情,特擬定以下新農村建設發展思路。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強黨組織在基層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統領全村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境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注重結構調整,繼續打牢基礎,努力把五里橋村建成集大理石材產業,綠色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為中心的綜合特色村落,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