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動物分類
古人把動物分為五類,即羽蟲(禽類,鳳凰為羽蟲之長)、毛蟲(獸類,麒麟為毛蟲之長)、甲蟲(後多稱介蟲,指有甲殼的蟲類及水族(如貝類、螃蟹、龜等,靈龜為甲蟲之長))、鱗蟲(魚類及蜥蜴、蛇等具鱗的動物,還包括有翅的昆蟲,龍為鱗蟲之長)、蠃蟲(也作倮蟲,倮通裸,即無毛復蓋的意思,指人類及蛙、蚯蚓等,人為蠃蟲之長),合稱“五蟲”。
《西遊記》第一回:“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
清 惲敬《都昌元將軍碑銘》:“有血氣之中,毛羽鱗介,並在五蟲,而人為最驗。”
《大戴禮·易本命》子曰:
“夫易之生人、禽獸、萬物、昆蟲,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飛或行,而莫知其情,惟達道德者,能原本之矣。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數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馬,故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鹿,故禽鹿六月而生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月化也。其餘各以其類也。鳥魚皆生於陰而屬於陽,故鳥魚皆卵。魚游於水,鳥飛於雲,故冬燕雀入于海,化而為蚧。萬物之性各異類,故蠶食而不飲,蟬飲而不食,蜉蝣不飲不食,介鱗夏食冬蟄。齕吞者八竅而卵生,咀嚾者九竅而胎生,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無角者膏而無前齒,有羽者脂而無後齒。晝生者類父,夜生者類母。凡地東西為緯,南北為經。山為積德,川為積刑。高者為生,下者為死。丘陵為牡,溪谷為牝。蜯蛤龜珠,與月盛虛。是故堅土之人肥,虛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息土之人美,秏土之人醜。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絲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惠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生而神。故曰: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為之長;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為之長。此乾坤之美類,禽獸萬物之數也。故帝王好壞巢破卵,則鳳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魚,則蛟龍不出焉;好刳胎殺夭,則麒麟不來焉;好填溪塞谷,則神龜不出焉。故王者動必以道,靜必以理,動不以道,靜不以理,則自夭而不壽。妖孽數起,神靈不見,風雨不時,暴風水旱並興。人民夭死,五穀不滋,六畜不蕃息。”
來源
成形古代哲學思想陰陽五行學說滲透到醫學領域,對藏象學說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古代陰陽學人認為陽氣產生於盤古開天闢地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陽氣就是陽清之氣,雖有盤古真人將其劃分但仍不能完全隔離,陰陽二氣混雜從而化育了萬物。 萬物中陰陽比較平均的就演化成了人和蟲。至陽者化為神,陽氣高於人者化為山神或靈獸。至陰者化為虛空,陰氣稍重者化身為草木。陰陽不平衡人的運勢走下坡,容易遇到小人。五行偏奇,或五臟有缺陷身體也會出現疾病。
古代民俗中女為陰用昱珀、男為陽用鵐趾配九葉鈴蓮封印厄運使得陰陽歸位。陰陽歸位生靈各有所屬,東方鱗蟲,龍為長,魚類屬;南方羽蟲,鳳凰為長,眾鳥屬;中央裸蟲,人為長,無屬;西方毛蟲,虎為長,狼熊屬;北方介蟲,龜為長,鱉蚌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