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井

五眼井

五眼井位於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的西來初地西來后街,是古代廣州九大名井之一,又名“達摩井”。為了方便多人同時取水,建造時將井口分設五個“孔”,五眼井的名稱由此而來。原來水量充盈,水質極優,是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五眼井五眼井
五眼井是古代廣州九大名井之一,又名“達摩井”,位於廣州市下九路的西來初地西來后街。五眼井是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井前開闢了近200平方米的小廣場,井旁還修建了一個壁亭。史料記載,由於該井5個井眼由整塊大石鑿成,並有規律地排列成星形,又互不相連,故被稱為“五眼井”。

史料記載

五眼井五眼井
五眼古井原在華林寺內,據清《番禺縣誌》記載,相傳五眼古井為菩提達摩居留西來初地時帶領開挖的,因有五個泉眼,通稱“五眼井”,又名“達摩井”。左側是“敕封廣濟桐君廟碑”。又傳說五眼井水能止煩渴,療疾患,頗為神異。為了方便多人同時取水,建造時將井口分設五個“孔”,五眼井的名稱由此而來。相傳“五眼井”是一口大井,井中水源充足,為了能令多些人可以同時垂桶下井汲水,而又不致互相糾纏不清,所以便造了5個井眼,有規律地排列成星形,讓5個人可同時從自己的井眼垂桶汲水,既快捷又方便。

據說當年附近“華林寺”的僧人,便曾汲取此井的水,配上丹藥替人醫治眼疾,甚有成效。如今,井眼已經封蓋上,旁邊有一溜的青磚綠瓦圍住,磚牆上還書寫著“五眼井”,旁邊分別立有五眼古井石碑,吸引著路上的一些行人,拍照留念。文革中,華林寺僅存的五百羅漢堂被破壞怠盡,近年得以重修,並重建達摩堂。

據清《番禺縣誌》記載,五眼井為菩提達摩帶領開挖的。井台占地約5平方米,5個井眼由整塊大石鑿成,並有規律地排列成星形,故稱“五眼井”。井內結構特異,井與井之間有間隔隔開,水量充盈,以往水質極優,現已受污染,不能直接飲用。

據記載,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印度高僧達摩祖師東渡中國,就是在現今的下九路一帶登岸。當時珠江水面寬闊,此地即為江岸達摩以一葦渡江,後人遂稱此處為"西來初地",其後陸續在這裡建起西來庵。

御賜石碑,五眼井的旁邊還有一塊清朝道光皇帝御賜石碑,記載我國藥神桐君廟非常靈驗。鴉片戰爭時,三元里人民抗擊英軍幸降大雨將英軍的火藥槍淋濕而不能使用的歷史事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