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理位置

筠連縣在川滇交界的武德鄉“麼店子”一帶,發現一處古色古香、長約200多米的秦“五尺道”。
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一段長約50多米,寬約兩米,為典型的秦“五尺道”遺蹟。
據介紹,新發現的這段秦“五尺道”,由石灰岩石板鋪就。石板歷經滄桑歲月的洗禮後,留下的騾馬印痕和人行走後留下的印痕等清晰可見。
歷史

當時吸引巴蜀人到西南夷地區的一項重要貿易是“僰僮”販賣。“僰僮”出自僰道縣,因而僰道縣成為蜀賈販賣“僰僮”的主要地區和通商貿易地。從蜀到僰道的道路早已經存在,到漢代稱為“僰青衣道”:由蜀出發,沿著青衣江水而下,經過夾江至樂山,又循岷江而下至僰道。青衣道至宜賓後分途:一為南夷道,即從僰道繼續南行至夜郎(今貴州安順)地區,再往南可至今廣東南海;另一條接著秦代修築的五尺道,通往滇池地區。漢武帝時唐蒙又“鑿石開閣,以通南中”,將五尺道加以整修擴建,形成由僰道南下,過石門(今雲南鹽津豆沙關)到朱提,然後經由味縣,到達滇池地區的官道。又因為這條道路以朱提樞紐,故又稱為朱提道。五尺道經由的地區山高水險,道路十分艱險,當時行人說其道“盤蛇七曲;盤羊、烏櫳,氣與天通”。
曲靖旅遊百科
素有“滇黔鎖鑰”、“雲南咽喉”之稱的曲靖,距省會昆明市135公里,地區面積3382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多樣,民族風情各異。來這裡可領略到彝、壯、苗、瑤等各民族獨特的語言、服裝、風俗和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