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調

五大調

調子是指畫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層次。是體面所反映光的數量,也就是面的深淺程度。對調子的層次要善於歸納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調子體現的不同的個性、風格、愛好和觀念。在三大面中,根據受光的強弱不同,還有很多明顯的區別,形成了五個調子。除了亮面的亮調子,灰面的灰調和暗面的暗調之外,暗面由於環境的影響又出現了“反光”。另外在灰面與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響,因此擠出了一條最暗的面,叫“明暗交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大調”。

定義

五大調子指高光、中間調、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

高光

高光:受光物體最亮的點,表現的是物體直接反射光源的部分,多見於質感比較光滑的物體。

亮灰部

亮灰部:高光與明暗交界線之間的區域。

明暗交界線

明暗交界線:區分物體亮部與暗部的區域,一般是物體的結構轉折處。(明暗交界線不是指具體的哪一條線,它的形狀、明暗、虛實都會隨物體結構轉折發生變化。)

反光

反光:物體的背光部分受其他物體或物體所處環境的反射光影響的部分。

投影

投影:物體本身遮擋光線後在空間中產生的暗影。

區分“五調子”

素描基礎教學中常用石膏球體舉例說明如何區分“五調子”。
在素描基礎繪畫學習中明確的表現物體的三大面五調子,更有助於表現物體的體量感、質感,有助於體現畫 面的空間感、層次感。
特殊形體、特殊材質的物體受光影響後不會產生明確的三大面五調子變化,如:液體,玻璃,金屬等

注意要點

明暗五調子在深淺變化上有規律,以明暗交界線為界,在背光部是逐漸亮起來到反光;在受光部是逐漸亮來到高光(輝點)。這被稱為漸變規律。漸變規律在每一塊面中部存在,在寫生時,正確找準每一塊面中的明暗漸變是深入描繪的重要手段。

任何物體,無淪形體變化有多么複雜,接受光源角度有多大的變化,都可以在物體的整體或局部之中忽強忽弱地找到五調子的排列順序,因此,首先要有體、面的觀念,養成分析的習慣,並將明暗變化與對體、面的理解結合起來,在畫紙上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儘管明暗關係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在繪畫藝術處理上,作畫者為了滿足畫面效果的需要,可以改變明暗的狀態,加強或者減弱明暗對比,或對投影位置移動、變換等,

畫明暗調子的基本要素是線,排線的方法有多種,運用時要依據描繪對象的質地感覺和為求得畫面筆調的和諧而加以選擇。明暗調子主要靠鉛筆線條的排列積疊而成,排線要“齊而不齊”,太齊易呆板,不齊易散亂,注意要有節奏感。線條要有鬆緊、疏密、輕重等變化,畫面調子的深淺主要依靠落筆的輕首,其次是靠線的積疊層次與鉛筆的軟硬來表現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