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視野中的女性詩歌

互文視野中的女性詩歌

互文視野中的女性詩歌作者是張曉紅,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8年12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平裝: 304頁

封面互文視野中的女性詩歌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63379282, 9787563379286

條形碼: 9787563379286

商品尺寸: 24.2 x 17.6 x 1.8 cm

商品重量: 499 g

ASIN: B001PBFGSO

內容簡介

《互文視野中的女性詩歌》是張曉紅博士新的研究成果,閱讀它增強了我對中國學界水準和國際化程度的信心。在詩歌研究不景氣和感性批評泛濫的今天,張曉紅博士等學者的努力,對當下中國詩歌的研究、西方詩歌與中國詩歌的比較研究、中國女性詩歌的研究將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張曉紅,1970年生,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荷蘭萊頓大學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和性別研究等。已出版英文專著The Inevention of a Disourse和中文合著《蒼山夜話》,以及《闡釋歷史:歐洲語境中的荷蘭文化》、《千萬別娶大腳女人》、《達爾文的夢幻池塘》、《阿姆斯特丹:一座城市的小傳》等多部合譯著作,在國內外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歷史語境中的中國女性詩歌

第一節 術語和概念的歧義

第二節 當代主要潮流

第三節 區別性文本特徵

第四節 女性文學傳統

第五節 歷史大觀園

第二章 作為一種閱讀策略的互文理論
第一節 互文現象掠影

第二節 互文性概念

第三節 套用型互文性

第四節 分析框架

第三章 走向共同的中國女性詩學
第一節 有關語言和性徵的女性主義理論

第二節 西方女性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接受

第三節 走向中國女性詩學

第四章 女性身體
第一節 傳統母題

第二節 當代重寫

第三節 闖入禁區

第四節 女性創造力的象徵:血和分娩

第五章 鏡子與寫作
第一節 傳統的鏡子意象

第二節 跨文化的鏡像作用

第三節 照鏡與鏡鑒

第六章 她們自己的黑夜
第一節 黑夜意識

第二節 黑色、女性性慾和主體身份

第三節 歷史記憶

第七章 死亡的聖地
第一節 文壇自殺事件

第二節 隱喻性死亡

第三節 戲劇化的生命敘事

第四節 死亡乃創造力之源

第八章 沉重的飛翔
第一節 女性身份和飛翔

第二節 飛行生物的生存境遇

第三節 小鳥和創造力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 走進翟永明的詩歌世界

附錄二 南行深圳:王小妮採訪筆錄

附錄三 詩里詩外:與海男談文學創作和性別話語

後記

書摘

第二章 作為一種閱讀策略的互文理論

互文性現象由來已久。不過,互文性這一術語卻是由法國後結構主義者朱莉婭·克里斯蒂娃於20世紀60年代命名的。根據後結構主義者德希達、克里斯蒂娃和羅蘭·巴特的闡述,抽象的原創性子虛烏有,封閉自足的文本無處可尋;一部文學作品總是和別的文學或非文學文本發生關係。互文性概念引起我們關注以下問題:在普遍擁擠不堪的文學環境中寫作者何以組成和構建文本?此文本和他文本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存在於各種文學傳統當中?然而,此文本和他文本的互為參照並非互文性概念的全部內涵。互文性意味著一個文本固定的界限被打破,所有文本都被置於一個龐大的、密密麻麻的文本網路之中,因而削減了文本的同質性、特殊性、獨特性。

互文性理論適用於任何一個文本的解讀。同時,任何一個文本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闡釋。關涉文學文本的閱讀策略多種多樣,學界常用的包括歷史的、傳記式的、結構主義的、新批評的、女性主義的、解構主義的、後殖民主義的等批評方法。筆者傾向於互文性視角,因為它有助於探察女性詩歌話語的形成機制。筆者的研究目的是為了辨析一個廣西關係網,以探究當代中國女詩人如何互為參照並如何吸收和轉化國內外先輩的文本。不僅如此,筆者的研究興趣更加著眼於考察當代中國女詩人在個體的文學實踐中如何創造性地接受、摒棄、掩飾或篡改前人的文本。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