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教育模式
所謂“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互動影響和互動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最佳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係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一經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互動方式
互動式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也各有特點,教員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特點靈活運用。一是精選案例式互動
運用多媒體等手法呈現精選個案,請學員利用已有知識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勘校正誤,設定懸念,然後抓住重點、熱點作深入分析,最後上升為理論知識。一般程式為案例解說——嘗試解決——設定懸念——理論學習——剖析方案。這種方法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環環相扣,對錯分明,印象深刻,氣氛活躍。缺點是理論性學習不夠系統深刻,典型個案選擇難度較大,課堂知識容量較小。
二是主題探討式互動
主題是互動教學的“導火線”,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有利於達成教學目的。其方法一般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缺點是組織難度大,學員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
三是多維思辨式互動
把現有定論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提供給學員,讓學員指出優劣加以完善,還可以有意設定正反兩方,在爭論中尋找最優答案。一般方法為解說原理——分析優劣——發展理論。這種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但要求教員必須充分掌握學員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並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四是歸納問題式互動
就是課前針對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問題,歸納互動問題。教學開始,教員一一向學員拋出,學員廣泛思辨、爭論,最後達到了解熟悉所學內容的目的,同時開闊思路。這種方法,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要求教員必須充分備課。
互動教育重要方面
優選互動節點“問題”是教學互動得以開展的條件和基礎。確保互動式教學的實施,教員課前必須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立足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互動問題。一是“動”在教學熱點上。選擇大部分學員熟悉,最好是熱點、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進行互動,有利於學員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如果問題生僻、學員不熟悉,互動就可能開展不起來。一些較大或持續時間較長的課程,熱點互動問題還可以提前告訴學員,讓學員預有準備。二是“動”在教學重點上。教學重難點關乎學員素質能力的生成。教員必須吃透大綱和教材,把握重點、難點,使選擇的互動問題具有重點價值,同時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學員的興趣,使學員在思維的碰撞中生成知識,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動”在教學疑點上。“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教學中應抓住學員容易生疑的知識點設計互動問題。對於疑點,學員往往比較敏感,圍繞疑點問題開展互動,可以激發學員探索欲望,換來學員心態的開放和創造力的激活。
凸顯學員主體
讓學員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得到落實和凸現,既是互動式教學的內在要求,也是學員能力發展的需要。只有讓學員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互動式教學才能有效開展。必須營造民主氛圍。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民主、自由、平等、開放式的教學。“雙向互動”能夠形成,必須經由教員和學員的能動機制、學員的求知內在機制和師生的搭配機制共同形成,根本上取決於教員學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及教員教學觀念的轉變。所以,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是開展互動式教學的基本前提和條件。必須突出多邊互動。教學過程是一個全息的過程,要促使每個學員、教員積極參與其中,而決不能只局限於教員與個別優秀學員之間。對於不主動發言的學員,教員可以採取“拋繡球”的方式,觸動其思考回答問題,也可點名回答。只有互動教學的全員性、廣泛性,才能實現教學互動向更深更廣的方向拓展,使全體學員能力得到培養和鍛鍊。必須鼓勵學員探索。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個壞的教員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員則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教員要留給學員“空白地帶”,讓學員去質疑、解疑。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推動互動式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觀念,確立學員的疑問意識。同時,應尊重學員提問,鼓勵學員積極大膽提問,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多角度的心理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