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黃湯魚

二黃湯魚

二黃湯魚,半湯菜,鹹鮮味型。特點:有菜有湯,細嫩脆爽,鹹鮮中略帶乳酸辛香。烹製法:煮。此菜始於清初的竹海,為紀念始創者黃氏兄弟而名。

做法

1、鮮魚經剖殺治淨,片切成片,用鹽、料酒碼味後,用蛋清豆粉拌勻。

2、鍋內化豬油燒至五成熱時,下剁細的泡辣椒和泡姜、花椒炒香,摻鮮湯燒開。

3、打去料渣,下香菇片、玉蘭片略煮,將魚片抖散入鍋。

4、加鹽、味素、胡椒粉燒開,煮熟後舀入湯盆內,撒上蔥花即成。

操作要領

魚片要去盡細刺;漿好的魚片要抖散入鍋。

來歷

明末清初,育江河畔邊住著黃姓兄弟二人,因以打魚養生餬口,故長期生活在船上,他們以泡海椒、泡生薑加入水熬成湯,加入河魚煮熟,這樣既有菜,又有湯的一舉兩得吃法,便以傳下來。

經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改進,加入香菇、酸菜片、玉蘭片、上等清湯來熬制,便成了現在的一道佳肴,後人為紀念黃氏兄弟的首創之功,便取名“二黃湯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