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指安隱(穩)心與快樂心。據菩薩地持經卷一載,菩薩初發心堅固有二事,於諸眾生起真淨心附註
(一)安隱心,謂眾生受生死逼迫之苦,沉溺惡道,菩薩即為種種開示,除不善處,而置之於善處,令彼心各獲得安隱。(二)快樂心,謂眾生貧乏困苦,無所依怙,菩薩即起大慈之心,利濟攝受,平等饒益,令彼心各得快樂。
二種心是一種人生境界,指安隱(穩)心與快樂心。
(一)安隱心,謂眾生受生死逼迫之苦,沉溺惡道,菩薩即為種種開示,除不善處,而置之於善處,令彼心各獲得安隱。(二)快樂心,謂眾生貧乏困苦,無所依怙,菩薩即起大慈之心,利濟攝受,平等饒益,令彼心各得快樂。
二種精進心,謂行人熏修懺法。即當克取限期。破諸惑障。如修法華三昧。以三七日為期。於中禮佛懺悔。行道誦經。有事有理。俱當精進。故有二種心也。(梵語三昧。華...
概述 參考概述 【意業有二種心】 【出大乘理趣六波羅蜜經】 意業者。意根所起...口意三善業。亦由精進力。方得發生。然三業之中。意業最勝。故有二種心也。一精進心謂發菩提心。修習善業。畫夜禪誦。不令放舍。遠離一切懈怠心也。二退轉...
概述 參考論雲。施主有二種。一者貧。二者富。皆能於三寶中種福。故名二種福田。
概述 出處二種心相是一個佛教用語,所謂二種心相就是指心內相和心外相。
簡介持戒之人,心無所著,一切之戒,猶如虛空,了無持犯之相,稱為離相戒。[華嚴大疏卷五]
二種戒 其它【二種懺悔】 【出補助儀並天台四教儀】 梵語懺摩。華言悔過。華梵兼舉。故名懺悔。又懺名修來。悔名改往。謂修未來之善果。改已往之惡因也。一事懺悔事即事儀。...
概述 參考二種生死:佛教所說生死有二種, 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謂六道眾生。隨其業力所感果報。身則有長有短。命則有壽有夭。而皆流轉生死。故名分段生死。(六...
二種生死 生死方式 詞典解說 三藏法數《詠績溪道中牡丹二種·重台九心淡紫,進退格》是宋代詩人楊萬里所做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是名智慧莊嚴。 是名莊嚴。 是名莊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