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事項會計理論認為,會計的目標是提供用與信息使用者各種可能的決策模型的相關經濟活動的信息。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具有個性化特徵,依賴於個人的期望函式、個人的偏好函式、個人的決策模型以及決策者的心理類型等,並且同一信息使用者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信息要求。
正因為如此,事項會計提出在既定的技術條件下,較少地匯總信息是合適的。也就是說,要儘量提供與經濟活動相一致的原始信息。會計信息用戶可以通過對相關的原始信息進行匯總處理來獲取與其決策模型和效應函式相一致的信息輸入值。事項會計真正做到了“各取所需”。實現了“決策有用觀”與“受託責任觀”的統一。
會計要素
事項會計構築於會計事項基礎之上,按照事項會計的觀點,事項是指可以觀察到的,亦可用會計數據表現其特性的基本活動、交易和檔案。事項會計的核心就是將事項作為會計分類的最小單元,即事項會計的會計要素就是事項本身。在日常核算中,僅把各項交易活動的事項進行存儲、傳遞而不進行會計處理。會計信息用戶根據各自的需要,對事項信息進行必要的積累分配和價值計量,最終將事項信息轉化為適合用戶決策模型的各種會計信息。
計量屬性
事項會計克服了傳統財務會計採用單一的歷史成本屬性的缺陷,將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分為不同類型的事項,如交易活動信息與環境變動信息等。不同類型的事項具有不同的特徵,對不同信息用戶的意義也不相同,這就需要擴大會計計量屬性的範圍,對不同的事項採用不同的計量屬性。例如,存貨以歷史成本計量,反映的是存貨的取得和使用;以重置成本計量,則反映了環境事項的變化。另外,事項會計允許採用多種計量方法來描述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如以勞動、時間計量。因此,眾多難以用貨幣計量的信息如人力資源、團隊精神、社會責任等,在事項會計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真實地提供給信息使用者。事項會計正是為了滿足人們對將客戶滿意程度、產品質量、市場份額、人力資源、社會責任等非財務信息與財務信息兼收並蓄反映這一客觀需要應運而生的。
列示方法
事項會計信息收集的範圍要遠遠超過傳統財務會計的範圍,它涉及與信息使用者決策相關的會計主體的所有經濟活動,包括那些難以計量的、不影響現時資產和權益構成的事項,如生產力、質量、擔保、契約執行情況和租賃等。事項會計的信息列示方式與傳統財務會計不同,它要求較少的匯總,儘量提供與經濟活動相一致的原始信息。至於如何將經濟活動的原始信息運用於決策之中,則依靠會計信息用戶自身的選擇,按照各自的需求將企業提供的原始會計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和評價,將原始的事項信息轉化為適合於決策模型的會計信息。
財務報告
傳統財務會計的報表數據中融入過多的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因而會計信息難以滿足所有報表使用者的需求。而在事項會計下財務報告中列示的信息中,原始數據較多而匯總數據較少,便於信息用戶從充分的原始數據中選擇所需要的信息。因此,事項會計的資產負債表將成為已發生的各種事項的綜合,是企業自創建以來的所有事項的匯總反映。例如,固定資產項目可能不反映固定資產的估計使用年限和預計淨殘值,但卻反映固定資產的購進成本、用途、性能、維修保養情況;應收項目反映所有應收項目的發生額、期末餘額、信用政策、壞賬損失等情況。損益表則直接反應企業的經營事項或活動,按最有利於信息用戶分析企業的經營業績、預測未來發展前景的形式加以列示。現金流量表的重點應投放在企業的財務與投資事項是否與決策相關,根據信息用戶的需求,反映企業的經營、投資和理財事項。因此,不同的信息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決策需要和對風險的態度選擇不同的會計處理模式,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關注某些特殊事項。同時,信息使用者還可以自主選擇會計政策,進行分類、匯總並生成實時事項會計報告。
技術支持
事項會計的套用必須建立在網路廣泛普及和財務軟體高度發展的物質基礎,以及會計人員和信息使用者的素質較高的智力基礎之上。在事項會計處理的過程中,會計信息系統通過內聯網、外聯網直接收集有關數據信息,並按照事項會計的幾大特點,將計算機的“事項驅動”引入會計信息系統,將信息用戶需要的信息按照使用動機不同劃分為若干種檔案,存儲於資料庫之中,資料庫則處於“動態”之中。通過網際網路,得到系統身份確認的信息用戶可隨時訪問資料庫,根據不同的事件驅動相應的“過程”處理程式,獲取與其決策模型相關的原始事項信息,在將原始信息套用於決策模型之中。
現行各種高新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會計電算化的普及,為事項會計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隨著信息用戶對會計信息要求的不斷提高,與網路時代相匹配的事項會計的產生將成為必然。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事項會計將成為網路時代會計發展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