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多樣化的發展及網路的快速普及,傳統DCA會計的不足之處更加明顯。本文在詳細論述事項會計、資料庫會計及REA會計三種會計模式的基礎上,對三者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探討。
關鍵字:事項會計資料庫會計REA會計比較研究
針對傳統DCA會計模式的缺陷(如信息不充分、主觀性強、相關程度低、信息孤島及報告不及時等問題),sorter在1969年提出了“事項會計”的概念,Golantoni等在1970年提出了資料庫會計模式,McCarthy在1982年提出了REA會計模式①。
一、事項會計
Johson將事項會計理論概括如下:為了讓利益相關者(股東、雇員、管理者、供應商、顧客政府機構和慈善機構)更好地預測社會組織(家庭、企業、政府和慈善事業)的未來,而將影響這些組織的重要事件(內部的、環境的和交易的)的最相關屬性或特徵進行匯總(期間的和截面的)並定期發布,且避免推理性的偏見。
筆者對事項會計要點概括並定義如下:將“事件驅動(事項法)”引入會計信息系統,以“事項”為反映要素,以“數據收集”為中心,通過在財務報告中增加關於事項的描述②,儘量提供與經濟活動相一致的原始信息來建立資料庫,以便使用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會計處理模式,不同的事件驅動相應的“過程”處理程式,從而提供相應的會計信息(如自主選擇會計政策,自主分類、匯總並生成實時事項會計報告)。相對傳統會計而言,事項會計大大簡化了業務處理流程③,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④和準確性,不僅滿足了信息使用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管理當局盈餘管理的機會,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實現了“受託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的有機統一。
事項會計的目標是在無法確切定義和描述會計信息使用者各不相同的決策行為方式和決策模型的情況下,為各種信息用戶提供決策相關的事項信息。如何將事項信息運用於決策,完全由會計信息用戶自己處理,與會計活動無關。事項會計的核心就是將事項作為會計分類的最小單元,在日常核算中,對各項交易的事項進行存儲、組織、傳遞和輸出。
二、資料庫會計
該模式由Goetz於1939年提出,他認為會計人員只有完全了解需要進行決策的事項的本質,才能對經濟現象進行挑選、分類和計量;另一方面,使用者只有完全理解了產生信息的方法,才能正確評價信息;同時,由於不同的目的或適應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信息,應該記錄多種價值。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套用“基礎歷史記錄”或“基本資金記錄”,將資料庫或類似的發明用在會計和財務報告中,得到一個可調整的系統,達到支持管理的目的,針對法律或財務會計目的所作的必要調整則為該系統所得記錄的補充。Goetz的目標是按照最原始的形式保存數據,以便於每一個決策者均可以按照最適合自己的需求來重新組織這些數據。
在資料庫會計的理論基礎上,部分學者開始嘗試將理論與資料庫技術聯繫起來,建立儲存強大的非匯總(Disaggregate)和多維數據的會計信息系統。Colantoni,ManesandWhinston(1971)描述了可以將每個事項用貨幣與非貨幣特徵進行編碼的工具,用層次數據結構圖(樹形結構)將通用會計科目表與已編碼事項類型對應列示,並強調對數據進行管理必須引進一種數據管理語言。提出層次資料庫會計模式的還有Liebarman和Whinston(1975)、Haseman和Whinston(1976),他們引入了20世紀70年代先進的資料庫技術,提出了基於事項的會計信息系統的邏輯框架,並描述了系統實施的途徑。另外,也描述了在資料庫中將非結構化的數據檔案轉化為邏輯資料庫的過程。Everest和Weber(1977)將Codd⑤(1970、1972)提出的關係資料庫模型的概念用於會計領域,為了對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導出關係模型,他們採用了傳統會計體系結構,並用結構化分解法分解這一結構,形成資料庫的概念模式。接著,闡明了如何運用關係代數操作從資料庫中獲取信息。但是,他們發現在利用資料庫會計模式建立數據模型時,他們僅僅利用了資料庫這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而數據仍是按傳統會計模式來組織的,即除了表面上採用了先進的技術外,資料庫會計本質上並未克服傳統會計所固有的缺陷。因此,他們建議應研究如何利用先進的數據結構描述會計處理的對象本身,而不是只描述複式記賬會計體系有關的數據,使會計信息系統可以產生多個與更全面的事項數據相關的視圖。
三、REA會計
REA會計中的R、E、A分別代表資源(Resources)、事件(Events)和參與者(Agents),其中資源是企業控制下的稀缺的和有用的資產(Ijiri,1975)⑥,具體地說,就是指稀缺的,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價值且受組織所控制的易於辨認的有形實物對象。事件則是引起資源改變的現象,如生產、交換、消費和分配(Yu,1976)⑦,即在上述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影響組織經濟資源變化的經營活動。參與者是指參與企業事件或對下級的參與活動負有責任的個人、部門或單位。通過REA模型,各個組成元素以存量-流量關係(stock-flowrelationship,也稱資源-事件關係)、事件-事件關係(dualityrelationship,或稱二元關係)、控制關係(controlrelationship,亦稱為事件-參與者關係)及責任關係(responsibilityrelationship)四種形式加以表述。
REA會計認為業務過程和事件的本質決定了如何採集、存儲和使用數據。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會計信息系統中,以每個經營業務事件的語義化(Semantic)⑧的原始數據(如原始憑證)存儲與企業一切業務事件(財務和非財務的)相關的內容,即事件的內容、時間、地點及其相關的資源、參與者的有關屬性數據,不僅包括能夠進入DCA薄記體系的交易事項,還包括其他傳統會計不進行會計確認與計量的經營活動。以這種方式存儲數據,一個REA模型構造的會計信息系統能提供所有決策所需要的財務和管理信息,不會產生數據不一致、數據重複存儲等問題,從而避免了數據的冗餘及不一致性。正如ScottL·Summers(2000)所說,REA會計是一種擴充了的、數據信息更豐富、更靈活的會計系統,其著眼點在於能產生符合各種綜合程度要求的信息。
四、事項會計、資料庫會計與REA會計之間的關係探討
資料庫會計旨在提供一個資料庫以便信息使用者從中提取不同明細程度的數據,它是在資料庫環境中對事項會計模式的拓展,但又與前者有所不同。事項法的核心思想是儘可能地提供原始的未經加工過的經濟業務信息,即使進行了少量的加總,也能夠根據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恢復交易過程的原貌。而要想能夠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路徑查詢原始的事項信息就必須採用特殊的數據存儲方式。資料庫會計正是尋求一種數據存儲的結構以實現這一目標。由此可知,資料庫會計與事項會計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研究方向上則具有連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