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討的貝里塞赫

乞討的貝里塞赫

《乞討的貝里塞赫》(Belisarius Begging for Alms)是由法國著名畫家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於1781年創作的畫作。作品描述了拜占庭帝國一位軍事統帥貝里塞赫(Belisarius,又譯貝利薩留)的悲慘結局。 貝里塞赫(約505-565)是拜占庭帝國的一位軍事統帥,曾屢建戰功且往往以少勝多、勇猛無比,在他的指揮下曾擊敗過波斯人、汪達爾人、東哥特人和匈奴人。540年,貝里塞赫攻陷東哥特都城拉文納,俘東哥特王維蒂吉斯。東哥特人以立貝里塞赫為王作為投降條件,貝里塞赫佯裝同意,但受降後又拒絕王位。此舉卻引起查士丁尼大帝的猜疑,貝里塞赫年底被召回,從此受到冷遇。562年,貝里塞赫被指控參與謀反,被捕入獄,次年獲釋,並最終於565年去世,享年61歲。同年底,查士丁尼一世去世。據傳說,貝里塞赫於563年獲釋後,被查士丁尼大帝派人刺瞎雙眼,晚年流落街頭,以行乞為生,十分悽慘。《乞討的貝里塞赫》描述的就是這個傳說中的故事。但據考證,此事純屬虛構,為拜占庭史學家普羅柯比著《秘史》一書所杜撰,其真實結局應為約翰.馬拉拉斯和迪奧菲尼斯的《編年史》所記述。 大衛創作此畫的目的主要是藉此古代故事表達作者鮮明的政治傾向:為當權者服務可能並不會有好下場。這在法國大革命的前夜起到了煽動人心的作用。

基本信息

世界名畫

【】雅克·路易·大衛 (Jacques-Louis David 法國)又譯(雅克-路易·達維德)

【創作年代】1781年

【】畫布油畫

【風格】古典主義

【題材】古代歷史

【規格】288x312cm

【材質】 布 油彩

【現存藏處】法國 里爾美術博物館藏

作品賞析

這是達維德1781年創作的第一幅有鮮明政治傾向的寓意畫《乞討的貝里塞赫》。作品描繪的是拜占庭帝國的一位軍事統帥的悲慘結局。貝里塞赫(約505-565年)是拜占庭帝國的一位軍事統帥,曾屢建戰功,在他的指揮下打敗過波斯人、汪達爾人和義大利的東哥特王國,但是由於他的戰功和威望受到查士丁尼一世的忌恨,傳說中,查士丁尼一世挖掉了他的雙目,使他淪為沿街的乞討老人。(但據考證,此事純屬虛構,為拜占庭史學家普羅柯比著《秘史》一書所杜撰,其真實結局應為約翰.馬拉拉斯和迪奧菲尼斯的《編年史》所記述。)

畫面前景畫著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身上仍穿著戰服,赤足摟抱著一位少女,一老一少同時伸出手向過往行人求乞,一位路過的夫人正在轉身向老人施捨,背後站著一位羅馬將軍,驚異中抬舉雙手:“天啊!這不是我們的貝里塞赫大元帥嗎 ”將軍的一聲驚呼,給人們留下無限的啟示。

畫家將人物置於莊嚴而神聖的古羅馬建築的柱腳下,更加顯得悲壯。 畫家借用這個古代題材,寓含對封建君主的不滿,實際上是給那些忠於王朝的官僚大臣敲起了警鐘:不要再死心踏地地為主子效勞,否則會淪為與這位老帥同樣的悲慘境地。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當藝術家還不能直言不諱地告訴人們自己的政治傾向和主張以及表達自己對現實的評價時,往往使用借古喻今的藝術手法,曲折地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畫家簡介

雅克·路易·大衛 (Jacques-Louis David )又譯:雅克-路易·達維德(1748年8月30日 - 1825年12月9日) 是法國著名畫家,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畫風嚴謹,技法精工。

大衛出生於巴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9歲時父親被殺,母親離家出走,他是被叔父撫養大的。16歲時考入皇家繪畫雕塑院學習,因為連續三年在比賽中沒有取上名次,幾乎要自殺,直到1774年獲羅馬獎,1775年前往義大利研究藝術,受古羅馬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影響,對古典主義發生興趣,1780年回國,1784年成為皇家藝術院院士,當年又去羅馬,創作了《荷拉斯兄弟之誓》,使他一舉成名,這幅作品的古典英雄主義主題、莊重的色彩和嚴謹的構圖使其成為古典主義畫派的代表作。

1789年達維德創作了《處決自己兒子的布魯斯》配合當時發生的法國大革命,在公眾中產生巨大的反響。1792年他被選為國民公會的代表,成為公共教育委員會和藝術委員會的委員,他為大革命時期法國博物館的建設和羅浮宮的保護與建設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成為法國博物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1793年他創作了名作《馬拉之死》,如實描述馬拉在浴室被暗殺的場景,他被指定為公安委員會的委員,追隨羅伯斯比爾,因此在1794年熱月政變後,作為雅各賓派的負責人之一而被捕。在獄中,他透過視窗看風景,畫出了《盧森堡花園景色》。由於他的學生們奔走營救,到年底獲釋。 獲釋後他主要從事教學和肖像畫的創作,教出許多歐洲後來著名的畫家,如安格爾、熱里科、格羅等。

經過五年的混亂,1797年拿破崙掌權,重新起用他,他成為拿破崙一世的首席宮廷畫師,為拿破崙創作了許多大型歌頌作品:《拿破崙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禮》、《授旗式》等。 1815年滑鐵盧戰役後,波旁王朝復辟,他逃亡到布魯塞爾依附他的學生,在布魯塞爾以創作肖像畫和風景畫為生,他在布魯塞爾時創作興趣又回到古希臘和羅馬的題材上,1825年在布魯塞爾去世,安葬在布魯塞爾艾弗爾公墓,他的心臟單獨運回巴黎,埋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