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寧遠縣南端。公園於一九九二年七月經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總面積8226.7㎡,是一個以森林景觀為主體,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依託,集森林旅遊、娛樂休息、避署療養、文物考古、教學實習、科學考察、自然資源保護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大型國家森林公園。

基本信息

概述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寧遠縣南端,距縣城30公里,屬南嶺山脈之萌諸嶺山系,為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

九疑山乃天下名山,中華民族始祖舜帝就葬於九疑山下。
九疑山國森林林公園,於一九九二年七月,經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總面積8226.7㎡,是一個以森林景觀為主體,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依託,集森林旅遊、娛樂休息、避署療養、文物考古、教學實習、科學考察、自然資源保護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大型國家森林公園。

九疑山山體孤峰挺撥,峻峭而秀美。境內海撥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0餘座,海撥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1座,最高峰畚箕窩海撥1959.2m,是湖南第四高峰,海撥最低處為326.5m,垂直高度達1632.7m。

九疑山山高林密,茂林繁竹,古木參天,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是中國森林和植物資源富集地區之一。素有天然動植物園之稱。園內森林覆蓋率達86%,在5680公頃原始次森林中,樹種達87科596種,屬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植物160種,其中九疑山斑竹堪稱“中國一絕”世上罕有。

景區概況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湖南省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省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寧遠縣南部。從京珠高速到衡陽,轉衡昆高速到永州,再轉永連公路可達。距永州120公里、郴州130公里、桂林140公里。屬泥盆系沉積地層,以石灰岩為主,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區內名勝古蹟眾多,有兩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互交錯的大型景區。九疑山因九峰而得名。《山海經》載:“九峰相似,游者疑焉”。《史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後人為祭奠祖先,朝拜舜帝,夏朝建舜廟於九疑山。秦漢後,歷代帝王遣官致祭。文人騷客登臨九疑山,留下大量詩文和摩崖石刻。但九疑山見於文字記載,始於楚辭。1984年向社會開放。
九疑山風景名勝區規劃總面積200平方公里,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互交錯,融為一體,自然和諧。突出地表現了九疑山古雅、神奇、秀麗、險峻、獨特的美感。九疑山北部為石灰岩低山,海拔高300-800米,峰林和岩溶地貌發育。南部為花崗岩中山地貌,海拔500米以上。系一億多年前劇然的地殼運動,在炎熱、潮濕、多雨的氣候條件下,強烈的風化剝蝕,流水切割,加速了現代地貌發育。
九疑山九峰相似,山隨水轉,水繞山流,山水相映,格外生輝。群峰之下,分布眾多岩溶洞宇,其態萬千,各具特色。九疑山為舜帝崩葬之所,留下了大量聖跡仙蹤,有較多的古建築、摩崖石刻、詩畫、景記、題名、匾額以及風土人情和眾多動人的傳說。九疑山向社會開放後,擴建了舜帝陵園,開展了古舜帝陵廟遺址考古,修通了旅遊循環公路和通往核心區的道路和游道。自2000年以來,九疑山每年舉辦舜文化旅遊節和各類祭祀舜帝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

主要景區有舜陵景區、灌溪仙境景區、青山尾峽谷景區。主要景觀有舜帝陵、紫霞岩、玉琯石刻、千年皇家寺院永福寺、三分石、萬山朝九疑、十里畫廊斑竹園鳳凰岩、萬畝杜鵑園、灌溪攬勝、王琯湖漂流等37個一級景點,規劃景點共89處。

歷史文化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疑山九峰聳立,山勢雄渾,龍蟠虎踞,控三湘,臨北粵,連峰接岫,競秀爭高。九疑山名人詩賦題刻多不勝舉。舜陵、舜廟、玉琯岩等古蹟是遊覽重點,遊人至此,不免發思古之幽情。

舜源峰下有舜陵,歷代相傳舜陵在九疑山,君王祭祀之,文人墨客長歌短賦讚頌之,於是九疑山盛名遠揚。今舜廟一側的山麓岩壁中嵌有“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附近還有許多塊不同時代祭祀舜陵的石碑。這些碑石因風雨侵蝕,文字多已漫衍,無法辨認,足見其年代之久遠。

舜廟前方有娥皇、女英兩峰相峙,其山四壁如削,林木青翠,儼如一對輕歌漫舞的少女,羅衣彩帶隨風飄曳。斑竹岩在娥皇、女英二峰南側,相傳舜死在蒼梧,娥皇、女英二妃聞訊,晝夜兼程趕來九疑,哀哭不止,灑淚於竹,遂使滿山竹留下點點斑紋。這裡的杜鵑花也不一般,顏色有紅、黃、白三種。九疑山有珠丘,相傳舜死蒼梧,常有鳥從海濱銜來珠砂,日積月累,年年增益,遂成小阜,人稱珠丘。珠細如塵,又有珠塵之名。

九疑山還有天燈之說,相傳舜死以後,陵前古老的十五株杉樹,每株高約百來米,每當月夜,樹梢晶晶閃亮,人不知故,取名天燈。

九疑山不僅山美、林美、水也美。從灌溪仙境溯溪而上,百里峽谷,一江流水,船在山中轉,山在水中行。兩岩山峰青翠,山水相映,格外生輝。每至晨曦初露,峽谷中迷濛一片,座座山峰,象碧沙中尚未醒來的仙女,那秀姿似有若無,令人遐想。

散居在公園內的瑤族,勤勞勇敢,淳樸厚道,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腳樓,甘甜芬香的瓜簞酒,艷麗的瑤族服飾,優美的瑤家長鼓舞,無不使人陶醉。

景區景點

舜帝陵景區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
該區位於公園北部,離寧遠縣城32公里,面積1469.3hm2,景區主要以舜帝古蹤,奇峰異洞、摩崖石刻、詩畫碑文為遊覽主題,另有動植物標本展覽館、森林景觀為輔的遊覽內容,是近期開發建設、中遠期充實完善的重要景區,是公園內遊客集散地。
舜帝陵:舜帝陵是華夏始祖舜帝的陵寢,位於九疑山舜源峰北麓,始建於夏朝,現已仿清式建築風格修復一新,占地5萬多平米,由山門、午門、拜殿、正殿、寢殿、左右廂房構成,氣勢恢宏,結構嚴謹,是中國始祖陵中最古最高最大的陵,被稱為“華夏第一陵”。
紫霞岩:紫霞岩原名重華岩,以舜帝名重華而得名,又因洞內紫氣飄繞,每近中午時分,似縷縷炊煙,又似紫色彩霞,自洞口徐徐升起,獨特而又神奇,故此紫霞岩。
玉王官岩:由紫霞岩南行,過馬蹄石,相傳石級上留有舜帝路過時的馬中蹄痕,石壁上留有二妃俯石痛哭的手掌印,至九疑洞即可見玉王官岩,玉王官岩是聳立在盆地上的一座石山溶洞。周圍開闊,煙村四匝,阡陌畝隴,田園風光,美不勝收。周宇不深,卻軒坦明豁。秦漢以來,舜廟即在岩前百步處。隔瀟水,有五臣峰拱侍於前孟康《漢書注》及《宋書樂志》都載有:“漢哀帝時,零陵文學奚王景,於泠道舜祠下得玉王官十二,獻之朝。”十二支玉王官本是舜南巡時,十二州牧奉獻的石制管樂,奚王景在此尋得,因而得名玉王官。
舜源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舜源峰乃舜帝崩葬之所,又屬九峰之首,豐茂的原始次森林,珍稀的動植物(彌猴、石樅等),令遊客流連忘返。

原始森林景區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內5660公頃次生林分布在九嶷山最高峰畚箕窩(海拔1959米)周闈,是一個天然的動、植物“博物館”。次生林景區以森林觀賞、瀏覽、林中沐浴、野營為主。林中常年雲霧繚繞,氣象萬千,清新幽靜。山巒重疊,獼猴成群.猿聲陣陣,山鷹盤鏇,山腰瑤家吊腳樓點綴其間,山腳老樹長藤。奇花異草,溪水清幽。林濤奏樂,疑是仙界之境。
森林樂園:設有遊人野營和進行森林浴的平台、吊床、帳篷、竹屋。林海、藍天,百鳥啁啾,林濤輕鳴,令遊人陶醉。
姊妹池:在婆婆沖內兩條溪流的交匯處,有兩個天然落成的小水池,水質清澈明亮,甘甜可口,池之四周不規則花崗岩卵石,猶如石桌古凳,是遊客的天然洗漱、休憩場所。歇息戲水,頓有“華清池裡洗凝脂”的愜意。涼傘亭、林海軒,紅柱黃瓦,在滿目翠綠的茫茫林海中,分外顯目,登亭榭或覽或歇,爽心悅目。

三分石景區

位於原始次生林區以南,香爐山以北。景區內有九嶷第一高峰畚箕窩(海拔1959.2米),第二高峰三分石(海拔1822米)。景區內高山環繞,坡陡溝深,溪水清幽,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又是瑤族同胞的居住地。深入其境,猶如進入了一個奇異幽深的“綠色宮殿”。美麗奇特的自然景觀,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令人流連忘返。
三分石:又名山峰石。三峰並峙,巨石參天,如玉筍直插雲霄。晴霽望之,如瀑布垂練。峰頂怪石嶙峋,形狀奇異。常年浮雲繚繞,如遇天晴,則紅霞萬朵,蔚為壯觀。每至秋高氣爽,在百里之外的縣城,也可以清晰地看見這矗立藍天的三峰雄姿,乃為天下奇觀。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登臨三分石,露宿山頭,探索山川奧秘,終於找到“五澗縱橫,交會一處”的三分石分水嶺,弄清了三分石是瀟水、巋水、沱水的分水處。他在《楚游日記》中作了詳盡的記載。三分石相傳為舜葬之所。《九嶷山志》載:三分石“其上有仙桃石、棋盤石、步履石、馬跡石。又有香爐石,有足有耳,形質天然。其問有冢,以銅為碑,字不可識,或疑為舜冢。”三峰之陽,斑竹遍布,零陵香草叢生,獼猴、娃娃魚、鷹嘴龜等珍稀動物深藏其中。三分石是登山探險,觀日出,望雲海的絕妙之處,勇攀三分石,登頂遠眺,必然“一覽天南楚粵收。”
白馬亭:位於三分石西南部,為九嶷山特種竹構築亭。亭旁有雕刻的花崗岩白馬。傳說白馬是舜帝南巡時的坐騎,因舜帝仙去,葬在三分石,白馬不思遠去,便永遠守護在三分石旁。
瑤家山寨:位於羊岩坪村、為全竹構築的瑤家吊腳樓。但見竹牆、竹梁、竹柱、竹瓦,全屋皆竹。在瑤族風情館、展示著瑤族文化和民族文物;有表演聚會廳,可以欣賞瑤家長鼓舞、婚娶、情歌、對歌、講歌、留客歌、還原歌的精彩表演。遊人在一覽大森林美好風光的同時,也領略著瑤家獨特的民族風情。
仙娥井:在瑤家山寨北部,林木環抱的山谷中,有一潭碧水,清澈晶瑩,被倒映的樹木染成一片深綠。傳說此井水,經娥皇、女英二紀點化,成了“聖品”。冬季熱氣騰騰,夏季清涼無比。掬捧品嘗,甜潤、清涼、疲勞頓消。
畚箕窩:為香爐山的頂峰,海拔1959.2米,寧遠第一高峰;在湖南高山中位於第四。頂部怪石林立,巨大陡壁拔地而起,直插雲天。明徐霞客游九嶷。登香爐山,在《楚游日記》中記:“山頂有深潭,廣三十畝,中有石筍兩枝,亭亭出水後三丈余高。”明萬曆《九嶷山志》稱其為天湖,香爐山風景奇特,與九峰齊名。中部峽谷植被蔥鬱,是一個四季如春,鳥語花香的百翠園。有山茶、玉蘭、珙桐、紫薇等花卉,杜鵑花有紅、白、黃等十多個品種。石壁、樹叢中常見獼猴攀援嬉戲。登上山頂,極目遠眺,疊嶂般的群峰盡收眼底。

斑竹林景區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
該區位於公園的南部。面積534hm2,斑竹又名淚竹,因其竹山布滿棕色郴園紋斑,形如淚竹,故得此名,該竹不僅形狀奇特,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且經濟價值亦高。此外,其它竹類資源亦極為豐富,如毛竹、金竹、觀音竹、羅漢竹、黃竹、鳳尾竹、東竹、秀竹、孩竹、苦竹、紫竹、方竹、實心竹、文竹等二十多個稀有珍貴品種,形態不一,各具風姿,因而該景區是以觀賞珍稀竹類為主要遊覽內容的景區。也是近期開發建設的景區之一。

高峽平湖景區

該區位於公園西側,從舜源峰往西南約15公里處,面積1105.1hm2。由於小東江、黃河壩的建造而形成了兩大平源,即高峽平湖。在平湖周圍,植被繁茂,林相整齊,多姿多彩,碧澄的清泉流水,優美的森林植被,構成了本景區湖光山色的風景特徵,是遊艇、划船、垂釣、游泳、欣賞自然山水的理想場所,限於目前的交通條件,在總體規劃中,作為中期開發建設的景區。
山水畫廊:從居龍門沿居龍門河至小東江水庫的狹長地帶。光陛甫的《九嶷行並序》:“泉從石罅穿花來,味似白玉凝素液。蒼藤宛曲龍蛇姿……。千尋古樹怪咄咄,不如重淵上青天。”曾形象地描繪了此間泉水、古藤、古樹的形態和優美的自然山水景觀。
黃河瀑布:距水上樂園1公里處,出3個落差20餘米的瀑布組成。小東江源頭從峻崖陡溝飛瀉而下,一分三股拍擊成飛沫,揚起輕淡氣霧,氣勢恢宏。

自然景觀

山體地貌

山體地貌山體地貌
九疑山北部為石灰岩峰林地貌,群峰之下,分布著眾多的岩溶洞宇。據初步調查,九疑山有大小溶洞300多處,其態萬千,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溶洞有玉王官岩、紫霞岩、飛龍巖、象岩、鳳凰岩、碧虛洞、綠馬岩、月波洞、觀音岩、斑竹岩、野豬岩、麒麟岩萬安岩讀書岩、莫知岩、燕子洞、銀子愁等。其中紫霞岩、玉王官岩、飛龍巖均為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岩《楚遊記》載12名。

生物景觀

九嶷山森林公園內,古木參天,林海茫茫,繁花似錦;溪河、流水、深潭、飛瀑、高峽平湖,融山、水、林於一體。山在水中生,水在山間流,林中珍禽異獸,空中彩雲飄逸,有靜有動,時空布局自然協調。公園是一個豐腴的自然寶庫,總面積為8500公頃,其中森林5660公頃。有上千畝金葉白蘭、光葉白蘭和大片的茶花、杜鵑。植物種類達271科,1206屬,3262種。其中屬國家和省級的保護珍稀植物有淚竹、銀杏、珙桐、紅豆杉、觀光木等六十餘種。淚竹(斑竹)、香杉、石樅為九嶷“三寶”,尤以淚竹為著,堪稱世界一絕。靈芝菌、杜仲、厚朴、黃柏、天麻等珍稀中草藥散見其中。繁衍其間的野生動物有200餘科,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九嶷獼猴、豹、娃娃魚、鷹嘴龜、猴面鷹等。

人文景觀

奇山異石、山水如畫,風光秀麗的九疑山,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中國名山之一。特別是九疑山為舜帝崩葬之所,更是留下了大量聖跡仙蹤。雄偉的古建築、眾多的摩崖石刻,詩畫、景記、題名、匾額等文物珍寶,以及民俗風情和優美動人的傳說,無不證明九疑山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是中國歷史文物寶庫中一束徇麗多彩的奇葩。

地方風情與傳說

瑤寨風情

瑤寨風情瑤寨風情
瑤歌:瑤歌內容十分豐富:上山有山歌,在家有講歌,來客有留客歌,還有情歌,還願歌等。曲調有的壓抑低沉,以表達他們世代受苦的情緒;有的高亢明快,以表達他們在高山大嶺勞動生活的情景;有的歡快熱烈,以表達節日喜慶的歡愉心情;還有的深沉舒緩,以表達相互之間的關懷愛慕之情。瑤歌曲調一般婉轉悠長,鏇律很少大的跳躍,節奏也較自由。以宮、征、羽等調式多見。“拉法”是瑤族同胞經常唱的民歌,因一首歌中兩次出現襯詞“拉法”而得名。歌詞一首四句,每句七字,曲調由兩個樂段組成,第二樂段是第一樂段的變化重複,歌詞的安排和曲調的分句有著獨特的處理法。每個樂句均以調式主音作結束。整個曲調高亢、優美、自由、遼闊。
長鼓舞:長鼓舞起源來源於傳說:很久以前,瑤族祖先盤王在一次狩獵中,不幸被野羊撞死在空桐樹下;盤王的六個兒子聞訊趕來,悲慟萬分,追捕擒住了野羊。為報父仇,他們砍下空桐樹挖成長筒,剝羊皮蒙其兩端,是為長鼓,每逢節日,擊鼓起舞而祭奠盤王,至今成為瑤族的傳統習俗。長鼓舞亦名長篌,長約三尺,梓木為之,獸皮蒙其兩端。舞者一手握鼓腰部,一手拍擊兩端。合樂時,八音竟鬧,氣氛甚為熱烈。長鼓舞所表現的主要是開荒種地,砍樹建屋,製作長鼓等三大內容,也人模仿自然形成祭祀禮儀的。整個舞蹈動作有72套之多。每項內容前後銜接,獨立成章,表現得樸實真切,結構嚴謹動作穩健。在表演形式上主要有男子對舞和二男二女合舞兩種。技藝最高的能在方桌上表演。在風格上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比較穩重,有微小的顫動,溫和而且柔韌,節奏較慢;“武打”比較活躍,動作帶跳躍法,節奏較快,有不少花樣變化,整個來說,它是以粗曠,穩健,嚴謹的風格見長,曲、扭的動律是它突出的動作特點。
③風趣的瑤族婚俗:瑤族婚俗十分有趣,尤其以姑娘出嫁的坐歌堂和男方的迎親別有情趣。
坐歌堂”在姑娘出嫁的先天晚上舉行。堂屋裡張燈結彩,擺滿豐盛的食品,顯得十分熱烈歡快。歌堂里,以新娘和伴嫁姑娘為一方;新娘的嫂嫂、嬸娘和已出嫁的姐妹為一方,互相對歌,對歌分說郎、道情、盤歌三部分。
“說郎”由嬸娘、嫂子等提問,新娘自己回答或由未出嫁的姑娘代答。如嫂子問:“一條扁擔四個釘,兩個肩膀壓百斤。左挑右挑三五載,何妹挑中哪個人?”新娘答:“挑柴不怕山路遠,挑不怕井水深,小女長到二十多,一根扁擔挑到今。”伴嫁姑娘則接著新娘往下唱:“一根扁擔挑到今,又挑柴水又挑人,遠近百里挑一個,挑中瑤家好後生。”
道情”是對歌的中心。對歌雙方運用大量的比喻,雙關等手法,回憶其共同相處的美好歲月,表示依依惜別之情。嬸嬸嫂子等,則把如何待人接物,尊老愛幼,勤儉持家,夫妻和睦等唱給新娘聽,姑娘要一一作答,表示謹記心上。
盤歌”是坐歌堂的最後程式,雙方在對歌時,請對主猜迷,互相祝頌,唱的內容很多,情緒歡快,輕鬆而熱烈,目的是唱得新娘擺脫綿綿別情,心曠神怡地走向新生活。
次日,新郎一方便吹起嗩吶,打起鑼鼓來“接親”,新娘在親屬(多為舅父母或父母)媒娘及女友的陪同下,於約定之地等候。新娘頭頂紅布面罩面向娘家站立,表示捨不得離開娘家。接親樂隊到來,須自左至右繞新娘兩圈,新娘然後轉身起程。送親的人陪著新娘在前面慢慢行走,接親的隊伍隨後緩緩面前。嗩吶鑼鼓要不停地吹打,若一時停奏,新娘也就停步不前,這樣停停走走,往往費很長時間,可是人們都很高興,一路上不時爆發出陣陣歡聲笑語。離新郎家不遠時,新娘則又停住腳步,再次表示對娘家的留念,須得媒娘出面,再三攔扯才起步。
來到新郎家門口,新娘不得隨便進屋,仍面向娘家立於門外,送親人也得站立門外等候,接親樂隊先進門吹奏一番,意即讓喜氣充盈堂屋。此時,新郎家即有人打來熱水,讓新娘洗臉洗腳,待樂隊再繞新娘兩圈,新娘方轉身進屋,最後再將送親的人接進屋。
拜堂時,舊俗有七十二拜,現已大大從簡。然後唱“抬酒”。新郎新娘抬一木盤,盤內置一碗酒,在一老婦的陪同下,一一向親屬及客人敬酒,意在向新娘介紹親屬長輩。被敬者,還說上風句祝福的話,如“早添貴子”、“夫妻和睦”等等,眾人說說笑笑,吃吃喝喝,樂隊吹吹打打,直至雄雞報曉。

民間傳說

淚竹(斑竹)的傳說:舜帝去南方巡狩,征服孽龍,娥皇女英時刻都在牽掛著他,思念著他,等著他回來團聚。盼啊吩咐啊,冬去春來,終不見舜的蹤影。“莫非主公沒有戰勝孽龍?”“莫非主公病倒途中?”他們越猜越擔心,於是收拾行裝,前往南方尋找丈夫。
二妃走啊走,翻過了九十九座大山,涉過了九十九條大河,一直走了九百九十九天的路,來到了九疑山,她們沿著大紫荊河而上,又沿著小紫荊河而下,踏遍了九疑山的山山水水。一路上,問樵夫:“大哥啊,看見舜帝了嗎?”樵夫搖頭;問漁翁:“大伯啊,舜帝在哪裡?”漁翁搖頭;問牧童:“小弟阿,舜帝往哪裡去了?”牧童也搖頭,得不到舜帝的訊息。二妃急得大聲呼喊:“舜帝啊,你在哪裡?”九疑山受了感動,群峰齊聲呼喊:“舜帝啊,你在哪裡?”九疑山神受了感動,化成一位老公公來到二妃面前說:“鍾情的姑娘,跟我來吧!”
二妃跟著老公公來到三峰石,只見一座珍珠壘成的大墳墓,輝煌燦爛,周圍翠竹環繞,竹尾垂地,掃帚般將墓地掃得乾乾淨淨。老公公將舜帝憤斬孽龍,負傷身亡的事告知二妃,又說:“這座珍珠墓就是舜帝墓,是九疑山的仙寄信鶴從南海銜來珍珠鑲成的。”說完就不見了。二妃悲痛萬分,哭了七天七夜。她們的眼淚灑在竹上,留下了斑斑點點的淚痕,從此,九疑山里就有了淚竹,後業又有人叫它斑竹,因娥皇叫“湘君”,女英叫“湘夫人”,所以又叫“湘妃竹”。

交通住宿信息

高檔床位: 1張 價格: 280元/天
標準床位: 1張 價格: 120元/天
普通床位: 1張 價格: 80元/天
交通路線:
距郴州138公里,二級公路路途時間2小時;
距桂林215公里,一級公路路途時間3小時;
距冷水灘108公里,二級公路路途時間1小時30分;
距長沙410公里,高速公路(經郴州至長沙)路途時間5小時;
距廣州380公里,高速公路(經連州至廣州)路途時間4小時。

地方特產

九疑山斑竹
又名湘妃竹、淚竹,是中國一種稀有珍貴的竹子。斑竹的外皮,有逼真的淚痕和批紋痕,呈棕黑色或紫暈色。“斑竹一枝千滴淚”,說的是個神奇古老的故事:相傳舜帝地巡,死於蒼梧,葬於九疑,娥皇、女英二妃前來尋覓。她作溯瀟水而上,沿大小紫荊河而下,終未得見,慟哭不止,淚珠灑在竹子上,即成了斑竹。據生物學家考察,九疑山區原來有一個斑竹林帶,分布在寧遠、藍山、江華、道縣等四縣的毗鄰山區,東西長達三、四百里,南北寬近百里,現在只剩下460多畝了。1981年,這一帶已經建立斑竹自然保護區。
肉餡豆腐
寧遠縣的肉餡豆腐是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名菜。相傳很久以前,九疑山下的一戶人家,因兄弟不和,外出謀生時,一個往北,一個往南,但他們都非常孝敬自己的母親,每年年初外出,到了過春時,就趕回來和母親團年。有一年,哥哥買回了豬肉,弟弟帶回了油炸豆腐,心靈手巧的母親,就將肉和豆腐做成了香美可口的肉餡豆腐。團年席上,兄弟倆吃到這道菜,都感到味道鮮美,鬆脆可口,肥而不膩,多吃不厭。這時母親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你們兄弟要像這豆腐丸子一樣,團結親愛,就能做出大事來。”兄弟倆從中悟出了道理,後來團結一致,把一個家庭搞得很興旺,聞名整個寧遠縣。從此,九疑山下的家家戶戶,每到春節必做肉餡豆腐,以象徵一家人和睦相處。
肉餡豆腐製作技術很講究。首先要做好水豆腐,然後用茶油炸成象桃子一樣大小勻稱,色黃,有韌性,中間空心的泡豆腐。其次用八成瘦肉,二成肌肉,拌以少許蒜白,紅辣椒、食鹽、小粉和去皮的荸薺等佐料,一起剁碎,做成餡。再將餡掬進泡豆腐里,把豆腐擠成圓鼓鼓的一砣,這叫生肉餡豆腐丸子。然後將生豆腐丸子放入鍋內煮,煮時火要大,水要適量,直煮到豆腐表皮起了一層層皺紋,湯剛好乾,再放入小量豆豉水和芡粉,就成了味道鮮美的肉餡豆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