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識:我們的眼睛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就是眼識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見,而不會分別;如果你在區別這個是書、那個是筆,這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2、耳識:耳朵具有聽的功能,同樣耳朵只是具有聽見的功能,而不會區分這個是長笛的聲音、那個是小號的聲音。一區分,就是意識在作用了。
3、鼻識:鼻子具有嗅覺,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覺功能,一區分香臭,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4、舌識:舌頭具有味覺,同樣它也只是具有味覺的功能,一區分甜和鹹,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5、身識:身體具有觸覺的功能。
第六感覺
人體的“第六感覺”是指人們對內臟器官的感覺,是由於機體內部進行的各種代謝活動,使內感受器受到刺激而產生的感覺。例如,人們對飢餓、口渴等的感覺,都不是通過五個基本感覺器官所感知的,而是通過“第六感覺”而感知的。
第六感覺是一種神秘的感覺,不同的人會有程度不同的感知性。想知道你是否有第六感嗎?請用“是”或“否”來回答下列問題:
1. 曾經作過的夢境在現實中果然發生了;
2. 到一個從未去過的新的地方,卻發現非常熟悉那裡的景物;
3. 在別人尚未開口時,已知道他將說什麼;
4. 常有正確的預感;
5. 身體有時會有莫名其妙的感覺,如蟻爬感,短暫的刺痛感;
6. 能預知電話鈴響;
7. 預見會碰到某人,果然如此;
8. 在災禍到來之前有不適的生理反應,如窒息感、乏力等;
9. 常做彩色繽紛的夢;
10.會不時聽見無法解釋的聲音。
如果你有3個肯定的回答,你具有第六感覺;有5個或個以上肯定的回答,你的第六感比較活躍;超過7-10個,則非常敏感了。
第七感覺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為五感,第六感覺就是傳說中的直覺,第七感覺在佛學中被解釋為“末那識”,據說領悟了就可以看破生死,以活的狀態到達冥界。
末那,為梵語manas之音譯,意譯為意,思量之義。唯識宗將有情之心識立為八種,末那識即為八識中之第七識。為恆執第八阿賴耶識為‘我’之染污識。為與第六意識(梵mano -vijn~a^na ,意之識,乃依末那之識)區別,而特用梵語音譯稱為‘末那識’。此識恆與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等四煩惱相應,恆審第八阿賴耶識之見分為‘我、我所’而執著,故其特質為恆審思量。又此識為我執之根本,若執著迷妄則造諸惡業,反之,則斷滅煩惱惡業,徹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稱染淨識,又稱思量識、思量能變識。且其自無始以來,微細相續,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質為‘有覆無記’;乃不引生異熟果,卻能覆聖道、蔽心性。
第八感覺
超越死亡的能力,達到神的境界。就是擺脫了潛意識和本能控制的自我,能夠洞悉一切。
第八感覺,佛教稱為“阿賴耶識”(阿賴耶為梵語alaya之音譯),又譯作“阿羅耶識”、“阿黎耶識”、“阿剌耶識”,又稱“第八識”、“藏識”、 “本識”、“宅識”,俗稱:“前生後世覺”、“空間感覺”。
第八感覺為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中所說的第八識。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含能藏、所藏、執藏三義,是一切善惡種子寄託的所在。阿賴耶識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由無明(無明二字的含義見我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稱為阿賴耶識的見分,再因這妄想概念而幻現一種對象的境界,稱為阿賴耶識的相分。一切眾生,每一個起心動念,或是語言行為,都會造成一個業種,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所以此識有能藏的含義。前七識的作用是能熏能緣,第八識是前七識所熏所緣,所以有所藏義。第七識恆定執此識中的見分為我,而為它所愛,所以有我愛執藏義。
第九感覺
眾神的意識。通俗講,也就是感知天意的能力。
第九感覺,即第九識,是阿摩羅識,梵語amala-vijn~a^na。又作阿末羅識、庵摩羅識、唵摩羅識、庵摩羅識。意譯無垢識、清淨識、如來識。或稱真如心、自性清淨心、淨菩提心(菩提即覺悟之意)、實相心、佛性等。此識為真諦系之攝論宗所立。人心之本來面目乃遠離迷惑而本自清淨,故攝論宗認為轉阿賴耶識之迷而回歸覺悟之清淨階位,即阿摩羅識。
相關詞條
-
九·一三感賦
九·一三感賦是民國時期的詩人羊春秋寫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釋 作者簡介 -
清感九味丸
清感九味丸,消“粘”,解熱,止咳。用於瘟疫熱證,感冒咳嗽,咽喉疼痛。
成份 性狀 功能主治 規格 用法用量 -
色既是空神之九感
"小說類型異術異能內容簡介對李空來說居無飄渺的生活才是一個殺手所需要的
小說類型 內容簡介 -
永康省感戲
在南中國黃帝文化輻射中心永康的土地上,曾流行與婺劇血脈相連的古老劇種——永康省感戲。東晉神仙家、煉丹家葛洪首先將流行在漢代的黃初平、黃初起(黃大仙)的仙...
簡要介紹 歷史沿革 藝術特點 現狀 傳承價值 -
九華毛峰
九華毛峰又名九華佛茶,屬綠茶類。產於安徽省青陽縣陵陽鎮黃石村。相傳在唐代末年昭宗天復年間(901~904),有一僧一道在九華山之巔的天台山後一石洞中修行...
生長環境 品質特點 製作工藝 作用功效 品鑑技巧 -
稅感時代
稅感時代,即在公民“納稅人意識”增強的背景下,更加關注稅收是否合理。2011年9月,美國《福布斯》雜誌推出的榜單顯示,中國內地的“稅負痛苦指數”居全球第...
概述 稅收背景 覺醒 改革 各方觀點 -
《和元九與呂二同宿話舊感贈》
《和元九與呂二同宿話舊感贈》 作者是白居易 ,是一首唐朝時期的詩詞。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清感九味丸(呼和嘎日迪—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