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特點
堀越二郎的設計團隊在設計九六式時以減少風阻和減重為主,全機以平滑的鋁合金構成外殼並且採用了凹頭鉚釘,機翼為橢圓形,原本採用倒海鷗翼但由於後來發生俯衝失事而改為水平,機翼下為固定式起落架,這是出於減重的目的而且包在流線形外罩之中以減少風阻,駕駛艙因為飛行員堅持的對外良好視野而採用開放式設計,動力採用中島壽五型風冷式發動機(600匹馬力),武裝為兩支在機頭的7.7毫米口徑機槍,1935年2月4日,在名古屋各務原機場首飛成功,最快時速280哩,這超過了軍方的要求和對手中島的表現,1936年11月19日正式命名為“九六式艦載戰鬥機”,簡稱“九六艦戰”。
全要型號
A5M1九六式一號
九六式初期型,改用中島壽二改發動機(580匹馬力),由於馬力減少而令其性能尤其爬升率下降,九六式一號在中日戰爭前已裝備大村航空隊。
A5M2a九六式二號一型
改用中島壽三型發動機(690匹馬力),螺鏇槳由兩葉改為三葉,發動機上蓋有兩支如同螃蟹眼的進氣管。
A5M2b九六式二號二型
機身略為放大,內里加裝無線電台,機翼下加上可掛20公斤炸彈掛架,駕駛艙加上駕駛艙蓋但此蓋經常被飛行員私自拆除以免阻礙視線,此蓋後來取消。
A5M3九六式三號
改用水冷式發動機和在其中加上機炮的實驗機,只有兩架。
A5M4九六式四號
改用中島壽41型發動機(710匹馬力),由此增強了最快速度和爬升率,機身下可加上一個160升副油箱。
A5M4-K二式教練機
九六式雙座教練機型。
參數
A5M4九六式四號
機長: 7.55米
翼展: 11米
機高: 3.2米
翼面積: 17.8平方米
空重: 1,216公斤
載重: 1,705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 1,822公斤
發動機: 一具中島壽41型風冷式發動機(710匹馬力)
最快時速: 440公里/小時(於3,000米高空)
航程: 1,200公里
升限: 9,800米
爬升率: 由平地到3000米高空要3分35秒
翼載: 95.87公斤/平方米
武裝: 機頭兩支7.7毫米口徑九七式機槍
實戰
九六式艦上戰鬥機裝備不久日本侵華戰爭爆發,1937年8月7日,九六式進駐中國大連周水子機場為運兵船提供空中護航,9月2日,在上海的“加賀”開始部署九六式,9月5日,兩架九六式和中國空軍霍克三打空戰,日軍宣稱擊落三架中國戰機,9月7日,九六式作為陸基戰鬥機進駐上海公大機場,9月9日,一架九六式被中國空軍飛行員劉粹剛擊落,9月18日至25日,九六式皆為轟炸南京的日本轟炸機護航,中國空軍的霍克三和波音P-26等戰機上前迎敵,實戰中敵我雙方都發現九六式是一架兼備速度輕快而有著良好格鬥能力的戰鬥機,這令中國空軍傷亡慘重,12月2日,一隊由南鄉茂章帶領的九六式擊落十架俄制I-16而自己無一損失,1938年4月28日,28架九六式和18架九六陸攻轟炸機一起去轟炸武漢,中國空軍和蘇聯援華航空隊上前迎敵,日軍宣稱擊落51架而自己損失4架,中國宣稱擊落21架而自己損失12架,7月18日,南鄉茂章駕駛的九六式在南昌被蘇聯飛行員擊落,而隨著日軍戰機不斷深入中國內陸,九六式航程越顯得不足,往往因此被中國空軍迎頭痛擊,日機戰鬥損失超過了百份之十,這個不可超越的數字令日本海軍研製九六式的後繼機,也就是後來的零式艦載戰鬥機。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當時“龍驤”和“鳳翔”等日本二線航空母艦依然採用九六式,12月8日,9架九六式和13架九七艦攻從航空母艦龍驤號起飛去空襲菲律賓棉蘭老島,當中一架九六式被防空炮火擊落,除此之外,當時駐守在馬紹爾群島的日軍基地依然是九六式,1942年2月1日,美國航空母艦企業號和約克城號派出飛機空襲馬紹爾群島的洛特島,日軍千歲航空隊的九六式上前和美軍F4F野貓式打空戰,九六式雖可以輕易駛入野貓的機尾再瞄準開火,但其子彈對野貓幾乎毫無殺傷力,九六式擊落了3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而九六式有一架被擊落和一架受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