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藤本,長可達20米以上;枝稍肉質,嫩枝綠色,有條紋,被柔毛,老枝肥壯,具褐色、膜質、通常無毛的表皮,散生疣突狀皮孔。葉紙質,闊卵狀近圓形,很少闊卵形,長7-14厘米或過之,寬約5—13厘米,頂端近驟尖,基部深心形至淺心形,彎缺有時很寬,後裂片通常圓,全緣,兩面被短柔毛,背面甚密;掌狀脈5條,最外側的一對常近基部二叉分枝,在背面微凸起;葉柄被短柔毛,長6—13厘米。總狀花序先葉抽出,雄花序長1—4厘米或更長,單生或有時幾個簇生;雄花:萼片6,外輪3片小,長圓形或近橢圓形,長1—1.5毫米,內輪闊卵形,長達5毫米,寬約3毫米;花瓣6,近菱形,爪長約1毫米,瓣片長約2毫米;雄蕊6,花絲長約4毫米;雌花序單生;雌花:萼片和花瓣與雄花近似;心皮3。核果紅色,近球形,內果皮卵狀半球形,長達10毫米,有明顯的背肋和許多小疣狀凸起。花期4月,果期5—6月。
分布範圍
產雲南南部和東南部;常生低海拔地區之疏林中,廣東(模式產地)和廣西南部常見。斯里蘭卡、印度和中南半島北部也有。
主要價值
莖藤為常用中草藥,有舒筋活絡的功效,華南地區稱寬筋藤。
【傣藥】竹扎:用於祛風除濕,氣虛體弱《傣醫藥》。
竹雜領:藤莖治風濕關節痛,氣虛體弱《傣藥志》。全草治風濕疼痛,跌打,骨折,蛇狗咬傷;
赫端(德傣):根治跌打,骨折,風濕,筋斷,骨痛,蛇咬,犬咬,拔毒《滇藥錄》。嘿豁羅:藤莖治感冒,痢疾,月經不調,風濕筋骨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坐骨神經痛;治風濕關節痛,氣虛體弱;德宏州還用於蛇、狗咬傷《滇省志》。
赫端:莖或葉主治風濕疼痛,跌打,骨折,蛇咬,狗咬《民族藥志二》。
【阿昌藥】隔夜找娘:莖治筋骨折斷《滇藥錄》、《民族藥志二》。藤莖治感冒,痢疾,月經不調,風濕筋骨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坐骨神經痛,風濕疼痛,跌打骨折《滇省志》。
【崩龍藥】隔耶召娘:莖治跌打,傷折,風濕《滇藥錄》、《民族藥志二》。
【景頗藥】矛刀鎳:莖治骨折,跌打風濕《滇藥錄》、《民族藥志二》。藤莖治感冒,痢疾,月經不調,風濕筋骨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坐骨神經痛,風濕疼痛,跌打骨折《滇省志》。
【苗藥】蔓瓜,慢栝,莽作欏:藤莖、葉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半身不遂,骨折牙痛,外傷出血《滇藥錄》。藤莖治感冒,痢疾,月經不調,風濕筋骨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坐骨神經痛。用於風濕疼痛,跌打骨折《滇省志》。
莽作楞:莖主治骨折筋斷《民族藥志二》。
【佤藥】額思多,答額息多:葉用於目赤痛;藤莖治感冒,痢疾,月經不調,風濕筋骨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坐骨神經痛及陽痿《滇省志》。答額息多:葉主治目赤痛《民族藥志二》。
【藏藥】勒哲:莖用於肝熱,五臟熱,肺病,風濕性關節炎,衰老病《部藏標》。勒哲:莖用於肝熱,五臟熱,肺病,風濕性關節炎《藏標》。勒哲:莖治“龍”病,“龍”,“赤巴”合併症,“培根”病,時疫,熱病,肺熱,五臟熱,風熱,風濕性關節炎《藏本草》。勒哲:莖主治肝熱,五臟熱和肺病,風濕性關節炎《中國藏藥》。列志,勒哲:莖治肝熱,肺熱,五臟熱,風濕《滇藥錄》。勒哲:莖治肝熱,五臟熱,肺熱,風濕性關節炎《民族藥志二》。勒哲:莖、枝用於風熱時疫,流感,“龍”病,咽喉痛,肺炎,肝炎,風濕疼痛。
【毛南藥】繆硬:根、莖或全草治風濕,腦膜炎後遺症,跌打傷筋,半身麻痹,莖水煎沖酒服治陽痿《桂藥編》。
【仫佬藥】貓馬:根、莖或全草治風濕,腦膜炎後遺症,跌打傷筋,半身麻痹,莖水煎沖酒服治陽痿《桂藥編》。貓馬:莖或全株主治風濕,腦膜炎後遺症,半身麻痹《民族藥志二》。
【瑤藥】紅堆梅:根、莖或全草治風濕,腦膜炎後遺症,跌打傷筋,半身麻痹,莖水煎沖酒服治陽痿《桂藥編》。藤莖治時疫,熱病初期,風熱,風濕,衰老《滇省志》。
青九牛:用於關節不利,半身麻木,跌打損傷。
【壯藥】棵溫:根、莖或全草治風濕,腦膜炎後遺症,跌打傷筋,半身麻痹,莖水煎沖酒服治陽痿《桂藥編》。
棵鉤溫:莖或全株主治風濕,陽痿《民族藥志二》。
【哈尼藥】咧則:藤莖治感冒,痢疾,月經不調,風濕筋骨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坐骨神經痛。
【德昂藥】隔耶召娘:藤莖治感冒,痢疾,月經不調,風濕筋骨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坐骨神經痛《滇省志》。
參考文獻
所屬卷:Tinospora Miers ex Hook. f. et Thoms
所屬科:Menispermaceae
中文名:中華青牛膽
文獻來源:Tinospora sinensis(Lour.)Merr.(1934).
Campylus sinensis Lour.(1790);Tinospora malabarica(Lam.)Miers(1851);Diels(1910);Menispermum malabaricum Lam.(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