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
本病好發於冬春季節常見於兒童和青年。
病因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有人認為是食物過敏,藥物過敏和某些細菌、病毒或系統性疾病所致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紅斑損害。
臨床表現

診斷
根據發病急皮疹形態,發病前有食用某些食物或感染,診斷不難
中醫病機和辯證
1.中醫認為多因內蘊濕熱,飲食失節,使濕熱結毒入於營血,毒邪外透發於肌膚而致病。
2.中醫辨證分型
主證:急性發作,皮損潮紅腫脹,有時有點狀出血。有發熱,頭疼,胸悶,腹疼,小便赤短舌質紅絳,舌苔白膩,脈弦滑而數。
辯證:濕熱結毒,熱入營血。
鑑別診斷:
需與猩紅熱樣紅斑和麻疹樣紅斑鑑別。
檢查
真皮淺層小血管擴張充血,周圍有單一核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治療
1.除去病因和對症治療內服抗組胺藥物、維生素C,必要時套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
2.中醫療法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利濕。
方藥:解毒清營湯加減。肺熱明顯者可加黃芩,高燒不退者可加犀角粉或羚羊粉,皮膚水腫小便不利者加茵陳、六一散。
預防
去除病因,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感染者可及早進行抗感染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