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金星蕨

中日金星蕨

中日金星蕨是金星蕨科屬的代表植物之一。

基本信息

植物特徵

植株

中日金星蕨中日金星蕨

植株高40-6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約1.5毫米,近光滑。

葉柄

葉近生;葉柄長10-20厘米,粗1-1.5毫米,基部褐棕色,多少被紅棕色的闊卵形的鱗片,向上為亮禾稈色,光滑;葉片長30-40厘米,中部寬7-10厘米,倒披針形,先端漸尖並羽裂,向基部逐漸變狹,二回羽狀深裂;羽片約25-33對,下部5-7對近對生,相距2-3厘米,向下逐漸縮小成小耳形,最下的呈瘤狀,中部羽片互生,無柄,近平展,相距1-1.5厘米,長4-5厘米,寬7-12厘米,披針形,漸尖頭,基部稍變寬,對稱,截形,羽裂幾達羽軸;裂片約18對,略斜展,接近,長3-5毫米,寬約2毫米,長圓形,圓鈍頭,全緣或邊緣具淺粗鋸齒。

葉脈

葉脈明顯,側脈單一,斜上,每裂片4-5對,葉為草質,乾後草綠色,下面沿羽軸、主脈和葉緣被灰白色、開展的單細胞針狀毛,並偶混生少數具2-3個細胞的針狀毛(沿羽軸較密),脈間密被微細的腺毛及少數橙黃色的圓球形腺體;上面除葉軸和葉脈被短針毛外,其餘近光滑。

袍子囊

孢子囊群圓形,中等大,每裂片3-4對,背生於側脈的中部以上,遠離主脈;囊群蓋中等大,圓腎形,棕色,膜質,背面被少數灰白色的長針毛。孢子兩面型,圓腎形,周壁具皺褶,網狀紋飾少而不明顯,網眼大小相等,外壁表面具規則的細網狀紋飾。染色體數2n=124。

分布地區

產於陝西(渭河流域)、甘肅(天池山、康縣)、河南(老君山)、山東(蒙山)、江蘇北部(錦屏山)、浙江(龍王山、九龍山)、江西(廬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湖南、廣西、貴州、四川(峨眉山)、雲南(昆明、西山、貢山)。生於丘陵地區的疏林下,海拔400-2500米,常見。也分布於韓國南部和日本。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辨別方法

本種形體最近產於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Parathelypterisnovoboracensis(L.)Ching,不同點僅在於後者的裂片先端急尖;囊群蓋背面光滑無毛。

金星蕨屬植物

金星蕨屬是中、小型陸生植物,稀生於沼澤、草甸。全屬約60種,泛熱帶分布。主要分布與亞洲東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山區。中國現知有24種、6變種,主產長江以南各省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