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4月18日 中日簽訂《天津條約》 |
1885年4月18日,中日簽訂《天津會議專條》。1884年12月4日,朝鮮“開化黨”人金玉均按照日駐朝公使竹添進一密訂的計畫,引日軍攻入王宮,挾持國王,組織一個由“開化黨”人擔任要職的親日政權。史稱“甲申事變”。事變後,清兵應朝鮮之請,擊敗了日軍和“開化黨”,攔回被挾持的朝鮮國王。由於當時日本的軍事力量尚非清軍之敵,內閣便決定暫時維持和局,先搞戰備,再圖大舉。故於1885年2月,日本派伊藤博文為全權大使,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為副使,出使中國,乘機要挾清政府談判。清政府代表李鴻章採取希圖苟安的妥協方針,4月18日在天津與伊藤博文簽訂《會議專條》(又稱《天津條約》或《朝鮮撤兵條約》)。共三款,另附李致伊文書一件。內容:中日同時從朝鮮撤兵;將來朝鮮國若有變亂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這樣,日本獲得隨時可以向朝鮮派兵的特權。後來日本利用此約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 |
相關詞條
-
中日天津條約
中日天津條約是指1885年4月18日光緒十一年三月初四,中國清政府與日本在天津就朝鮮問題簽訂的條約。
-
中日修好條規
《中日修好條規》(日本稱日清修好條規,平假名:にっしんしゅうこうじょうき)是1871年(清同治十年,日本明治四年)9月13日中國清朝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在...
歷史背景 談判過程 條約內容 後續事件 歷史影響 -
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政府和英(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美利堅合眾國)、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德意志帝國...
簽訂經過 歷史背景 簽署代表 主要內容 條約原文 -
軍事條約-管控兵爭的協和約定
《軍事條約-管控兵爭的協和約定》是2011年藍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元龍、梁雪美。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江華條約
《江華條約》(朝鮮語:강화도조약,英語:Treaty of Ganghwa 或Japan-Korea Treaty of 1876)本名《日朝修好條規》...
歷史背景 簽訂過程 條約內容 條約評價 歷史影響 -
天津會議專條
《天津會議專條》又稱《中日天津條約》或《朝鮮撤兵條約》,是指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日本明治十八年)4月18日中國清朝政府代表李鴻章與日本明治政府代表...
歷史背景 談判過程 條約全文 後續影響 歷史評價 -
中外條約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清朝滅亡的72年間,清朝政府同外國政府或外商、國際組織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契約、協約和契約共1175件。這些約章主要是中...
-
中外條約與近代中國研究叢書
《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另一方面,中外條約又在客觀上促使中國社會產生了具有近代性質的變化。 新建立的條約關係,即使中國的主權受到侵害,蒙受著不...
叢書信息 叢書書目 叢書總序 -
中日天津會議專條
又稱《天津條約》或《朝鮮撤兵條約》。 1.議定兩國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員在朝教練;
簡介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