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第一醫院

中山大學第一醫院

中山大學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前身是廣東公醫醫科專門學校附設公立醫院,始建於1910年。後幾經調整更名,1957年命名為中山醫學院第一醫院,1985年命名為中山醫科大學第一醫院,2001年10月原中山醫科大學與原中山大學合併組建成新的中山大學後,更名為中山大學第一醫院。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University)簡稱中山一院,前身是廣東公醫醫科專門學校附設公立醫院,始建於1910年。後幾經調整更名,1957年命名為中山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1985年命名為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01年10月原中山醫科大學與原中山大學合併組建成新的中山大學,後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一院是國家重點大學――中山大學附屬醫院中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附屬醫院,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醫院之一。醫院現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和國家愛嬰醫院,由院本部和黃埔院區組成,院本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心的越秀區;黃埔院區位於廣州市東部黃埔區的中心地帶。中山一院是華南地區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的重要基地,素以“技精德高”在我國和東南亞一帶久負盛名,2004年被評為“香港人最信賴的中國內地醫療機構”;黃埔院區是以骨科和創傷急救為重點的綜合性醫療院區。
教書育人為本,臨床教學領先。醫院是中山大學最大的臨床教學基地,承擔醫學本科60%以上的臨床教學任務,擁有數十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目前在院研究生730多人;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個、衛生部進修基地13個、臨床研究所2個、臨床研究治療中心6個和臨床研究實驗室14個,其中腎臟病臨床研究實驗室是衛生部和廣東省重點實驗室。醫院每年舉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25項以上,每年接收國內外中、高級衛生技術人員進修培訓超過1000人。學科設定齊全,專科實力雄厚。臨床科室設有17個二級學科和50個三級學科,醫技科室有16個,其中腎內科,普外科和神經內科等3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婦產科,兒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內分泌科等8個學科為省重點學科。廣東省心腦血管病防治辦公室,世界衛生組織康復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都設在本院。還有華南地區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高壓氧倉、規模龐大的血液淨化治療中心、全國規模最大的體外反博治療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以及各種重症監護病房,為搶救治療各種危重病人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職工構成

醫院現有在編職工238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有2124人,正高職稱125人,副高職稱322人,中級職稱823人;博士生導師75人,碩士生導師259人。

醫院規模

開放病床1850張,年門、急診量約280萬人次(平均每天10000多人次),年住院手術人數超過2.1萬人次,出院人次超過4.8萬,病床使用率在101%以上。

榮譽

近10年來,醫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項以及省部委等各級科研成果獎86項。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69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處於全國醫院的前列(近四年都在10項以上)。臨床科室設有17個二級學科和50個三級學科,醫技科室有16個,其中腎內科,普外科和神經內科等3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婦產科,兒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內分泌科等8個學科為省重點學科。
目前在院研究生730多人;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1個、衛生部進修基地13個、臨床研究所2個、臨床研究治療中心6個和臨床研究實驗室14個,其中腎臟病臨床研究實驗室是衛生部和廣東省重點實驗室。醫院現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和國家愛嬰醫院。
2004年被評為“香港人最信賴的中國內地醫療機構”。

學術地位

截至2010年的近5年來,醫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委等各級科研成果獎60多項;承擔國家各級科研課題57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處於全國醫院的前列(近3年都在10項以上);每年發表論文數、論文被引用和SCI收錄數量也位居全國醫院前列。由本院主辦的全國性學術會議不勝枚舉,每年還主辦近10次國際性學術會議。該院擔任中華醫學會各專科學組組長、學會常委、副主委以上職務和廣東省各專科學會主任委員的專家有30多人;主辦和承辦了《中華腎臟病雜誌》、《中華顯微外科雜誌》、《中華胃腸外科雜誌》、《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影像醫學與介入放射學雜誌》和《現代臨床護理》等6份國內有影響的醫學專業雜誌。
該醫院已與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荷蘭瑞典香港澳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院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該院在《2007全國醫院排名》中綜合排名名列第二,婦產科排名名列第七,燒傷科排名名列第九,內分泌科排名名列第六

醫療技術

長期以來,醫院充分發揮醫療技術力量雄厚的優勢,不斷採用各種新技術成功診斷、治療和搶救了許多危重、疑難和罕見病例,如:國內首例腎移植,世界第八例、中國大陸第一例連體嬰分離術的成功開展;世界首例100%面積燒傷(其中96%為Ⅲ。燒傷)的特重燒傷病人的搶救成功;國內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的成功誕生;以及三足嬰的矯正手術、嬰兒先天性腹裂修補術;全國首例連頭嬰分離手術的成功施行(被評為我國2001年衛生界十件大事之一);國內首例、世界罕見胸腹主動脈瘤、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腔內治療的成功實施;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首例多器官移植的成功實施(被評為2004年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之一);等等,這些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為我國醫療界填補了許多空白。

科室設定

醫院臨床科室有急診科、內科(含呼吸、消化、腎、血液、內分泌、風濕等6個專科),外科(胃腸胰、血管甲狀腺、顱腦、肝膽、燒傷、泌尿、普胸、小兒、整形、器官移植、微創、SICU等12個專科)、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含骨科、顯微手外科)、心血管醫學部(含心內、心外、小兒心內、心臟介入、人工心等5個專科)、婦產科(含婦科、產科、計畫生育、生殖醫學中心等4個專科)、兒科(含呼吸、腎臟、血液、新生兒等4個專業組)、神經科(含腦血管、遺傳、老年性痴呆等3個專業組)、中醫科、皮膚性病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復科、麻醉科、針灸科等16個二級學科和36個三級專科,其中腎內科、普外科和神經內科等3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婦產科、兒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內分泌科等8個學科為省重點學科,器官移植中心、生殖醫學中心、腦外科等學科成為本院學科建設的新亮點。醫技科室有影像醫學部(含放射科、核醫學科、超聲科等3個科)、醫學檢驗部、醫學實驗中心、藥學部、內鏡科、高壓氧科、營養科、手術室、輸血科等12個科室。廣東省器官移植中心、廣東省心腦血管病防治辦公室、世界衛生組織(WHO)康復中心等社會醫療組織都設在本院。還有華南地區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高壓氧倉、規模龐大的血液淨化治療中心、全國規模最大的體外反博治療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以及各種重症監護病房,為搶救治療各種危重病人提供了可靠的的保證。

設備介紹

3T MRI

中國首台採用Tim技術的西門子3T磁共振系統於05年11月在醫院正式投入使用。這套以超快速度、極高圖像解析度、靈活掃描和強大功率著稱的磁共振系統將3特斯拉(3T)的高場強和Tim技術的優點集於一
3T MRI
身,可適用於全身各部位、器官、組織的檢查,能得到精細的解剖結構圖像,充分顯示病變,可不用任何造影劑。Tim技術的採用極大地簡化了3T系統在各種類型MRI掃描中的套用,無論掃描用於腹部、心臟、骨骼,還是脊柱。Tim技術還將原來的圖像解析度提高了四倍,並拓展了掃描範圍。小至0.2微米的結構都可以被清晰地辨別出來,即使是外行人都能夠辨別出頭部掃描圖像中細小的內耳半規管結構。更為重要的是,醫生們能夠在骨組織出現疏鬆前就能診斷出關節炎。全身掃描只需六分鐘,這意味著,患者不僅可以享受更有效的診斷治療,還可以受益於更短的檢查時間。

64層CT機

64層螺旋CT實現了速度和精度的完美結合,在提高時間效率、空間解析度、減低輻射劑量等方面實現了飛
64層CT機
躍;醫院引進的集多項頂尖技術於一身的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醫療產品Toshiba-aqullion 64層螺旋CT機於05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該CT機可以進行心臟、腦、頸、胸、腹、四肢等處臟器形態及血管的掃描。各向同性的容積數據不僅能做任意體位的投影並可以根據解剖和病理重建出恰當的平面,形成高質量三維圖像,從任意角度旋轉以觀察解剖結構。尤其對於心臟疾患、血管,特別是微小血管(冠狀動脈)、頭頸部、骨結構的分析及手術方案的制定有很大的幫助。它改變了傳統的閱片方式,使醫生不再完全依賴軸點陣圖像。該機還適用於危重或欠合作病人,並可套用於肺部的健康體檢(低放射劑量)。

醫院領導

王深明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外科教授、博士生導師,血管、甲狀腺外科學科帶頭人、首席專家。中山大學血管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乳腺病診治中心主任。廣東省醫學會血管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中國實用外科雜誌》副主編,《中華普通外科雜誌》常務編委,《中華醫學雜誌》常務編委,《中華外科雜誌》特約編委;中國醫院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醫院協會顧問。

顏楚榮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研究員。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臨床教育分會常務理事,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醫藥衛生委員會理事,廣東省醫院管理學會醫院倫理與文化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院管理學會醫院後勤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誌》專家編輯委員會常務編委。

謝燦茂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內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呼吸內科/MICU學科帶頭人、首席專家。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癌學組副組長,廣東省醫學會呼吸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呼吸分會常務理事。《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等多家雜誌編委和特邀審稿專家,《International Pleural Newsletter》國際顧問。

對外交流

目前醫院已與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荷蘭、瑞典、香港、澳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院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交通地理

地 址: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二路58號 郵 編:510080
乘車路線:乘1、16、18、30、40、44、45、50、102 、107、108、112、183、192、221、222、223、227、243、299、501、517路公交在中山醫站下可到或可乘1號線捷運在東山口站C出口出站,再往西邊方向步行約5分鐘即到,或在烈士陵園東山口站下站C出口出站,再往東邊方向步行約3分鐘即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