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作 者:王曉博著
出 版 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8-1
字 數: 169000
頁 數: 195
開 本: 大32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64201920
包 裝: 平裝 所
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經濟理論
定價:¥15.00
內容簡介
前者涉及如何推動我國技術進步,如何處理好引進與創新的關係問題;後者涉及制度因素的有效安排,以及對中國改革中的後發優勢的分析。第六章是對中國近現代區域性後發優勢思想——西部開發政策思想的研究。從林則徐到孫中山,再到新中國三代領導人,在為整箇中國前途殫思竭慮之時,多對中國西部開發表示關注。之後在闡述西部地區後發優勢的基礎上,對發揮西部地區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思想進行了探討。
作者簡介
王曉博,男,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2003年6月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畢業分配至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任教,為同濟大學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人選,同濟大學優秀青年教師推薦人選,美國德克薩斯州州立大學商學院訪問學者。
研究興趣主要集中於產業經濟與國際競爭、國際銀行理論與業務創新等領域,在《國際貿易問題》、《當代財經》、《財經論叢》、《世界經濟文匯》等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並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主編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國際結算與信貸》、《貨幣金融學》等;主持並參與過多項省部級課題研究,包括“上海推動內資中小型企業出口高新科技產品的對策研究”(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軟科學研究項目)、“上海市高科技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軟科學研究項目)、“‘十一五’期間上海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建議”(上海市外經貿委“十一五”研究課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後發優勢與經濟發展”(同濟大學文科科研基金),“重大體育賽事對上海城市發展的影響機理分析”(上海市體育局科研基金項目)以及“《ECADI戰略規劃綱要》評估及建議”、“基於循環經濟的安徽渦陽縣造紙行業發展規劃”、等橫向課題。
目錄
總序
引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創新之處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三、創新之處
第三節 文獻綜述
一、關於中國的發展研究
二、關於政府作用的一般理論探索
三、關於西部地區後發優勢的研究
第二章 後發優勢概念的引入
第一節格申克龍及其後發優勢思想
一、格申克龍其人其說
二、格申克龍的後發優勢思想
第二節 後發優勢的約束性條件
第三節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開發中國家的後發優勢
一、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二、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
三、開發中國家的後發優勢比以往更加顯著
第三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巨觀和中觀角度考察國外後發優勢政策思想
第一節 國家層次的分析
一、日本:從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後進國到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二、韓國:從殖民地附屬國到新興工業國
第二節 區域層次的分析
一、政府的重視與支持
二、制定明確的區域援助目標
三、建立專門的區域援助開發組織機構
四、採取靈活多樣的發展援助方式
五、鼓勵地方及民間力量參與
六、區域政策法律化
第四章 體現後發優勢思想的中國近代開放意識
第一節 對閉關鎖國的批判與反思
第二節 對對外開放的意義和作用的認識
第三節 對開放的內容、途徑的探討
第四節 在堅持對外開放中維護民族獨立和尊嚴
第五章 對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後發優勢思想的思考
第一節 新中國三代領導人的趕超戰略思想研究
一、毛澤東趕超思想的提出及其實踐
二、鄧小平的趕超思想與中國發展戰略的重新定位
三、江澤民與時俱進的趕超思想
第二節 中國技術性後發優勢思想
一、從後發優勢實現看我國的技術引進
二、模仿創新——後來者居上的必由之路
第三節 中國制度性後發優勢思想
一、關於制度性後發優勢和“制度夾生”
二、中國改革中的“後發優勢”:一個初步分析
第六章 中國近現代區域性後發優勢思想——西部開發政策思想概論
第一節 近代先進人士對西部開發的關注
一、以林則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改革派開發西部的思想
二、以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和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開發西部的思想
三、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開發西部的思想
第二節 20世紀30~40年代的西部開發思想及實踐
一、20世紀30~40年代開發西部的原因及目的
二、20世紀30~40年代開發西部的政策思想及措施
三、20世紀30~40年代西部開發的意義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西部開發思想及實踐
一、新中國三代領導人的西部開發思想初探
二、西部地區的後發優勢
三、發揮西部地區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戰略思想的探討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
序言
人類進入21世紀,就進入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新時代、進入了知識經濟迅速興起的新時代。如何應對新世紀知識經濟的挑戰,人類必須堅持科學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理論創新和知識創新。因而我們誠邀經濟學博士和管理學博士們撰寫“新世紀經濟管理博士叢書”,以傳播創新的經濟管理前沿知識。“新世紀經濟管理博士叢書”由上海市基本建設最佳化研究會、上海基本建設最佳化研究所和《基建管理最佳化》編輯部等單位聯合組織編纂。
上海市基本建設最佳化研究會成立於1985年,原名中國基本建設最佳化研究會上海分會,由上海市市委宣傳部批准,屬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成員,系學術性社會團體。本會的宗旨是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套用國內外先進的最佳化理論、方法,積極開展基建最佳化研究,為我國尤其是上海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該研究會會員遍布上海投資與建設領域,其理事會由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上海市建設委員會、上海市計畫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上海市房地局、寶鋼集團、上海市建工集團、上海市房地集團、上海市城建集團、上海市建材集團、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上海各大建築設計院、國家有關部委建築設計單位和建築局(公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等領導、專家、學者、教授組成。第四章體現後發優勢思想的近代開放意識
文摘
第四章體現後發優勢思想的近代開放意識
只要一個民族沒有滅亡,那么它的一切重大發展變化的根源在於其自身,外部的力量是無法替代的。問題是如何才能有效地激發後發國家和地區自身的動力。開放是後發國家和地區的必然抉擇,也是其後發優勢實現動力的重要源泉。只有通過開放。面對強手如林的外部環境,才會有一種有益的壓力感,從而誘導出一種民族的超越精神,使後發國家和地區的原動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啟動,從而變壓力為動力,獲得一種巨大的推動發展力量。
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在16世紀以前一直居於世界的前列。其對周圍鄰國而言則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前也不存在落後的問題。中國古代的對外開放思想是在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同時又是在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狀況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對外開放,不是加速中國經濟發展和實現後發優勢的必要條件。當時的對外開放總的說是中國的技術、文化對外傳播,而不是像近代的對外開放那樣具有“師夷”自強的性質。
中國近代的對外開放問題則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勢力衝擊下提出來的,同時,又是在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均大大落後於西方的情況下產生的。新的世界形勢和中國本身經濟基礎的變化,使得中國必須通過學習和採用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力求縮小和消除同西方的差距,實現“後來者居上”,才有可能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生存下去,而學習和採用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又只能在對外開放的條件下進行。
後記
回想本書的寫作過程,我首先要由衷地感謝我的導師吳申元教授。八年前,我有幸成為他的一名學生,從此便促成了我人生道路的轉折。八年來,儘管他事務繁忙,但依然在學業、生活、為人處世等各方面為我傾注了大量心血,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正是吳申元教授嚴謹治學的作風、精深廣博的學養、開明務實的思想、關懷後學的心胸深切感染和鼓勵著我,將我一步步領向通往經濟思想史和經濟理論研究殿堂的道路。尤其是在博士論文選題、構思、資料蒐集、撰寫和定稿過程中,自始至終我都得到了他的諄諄教誨。許多次促膝長談不僅使我在學術上得益匪淺,也令我在困難中備受鼓舞。他的無私的幫助和指導,使我得以順利地完成論文和學業。一言蔽之,深沐師恩,是我求學期間乃至未來永遠感懷於胸的銘記。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的眾多老師也給了我許多教誨和關懷。特別是葉世昌教授、尹伯成教授、馬濤教授、徐為民教授、徐培華教授,系主任李潔明教授,班主任周翼副教授,以及崔月紅和吳愛娣老師,在此謹向他們表達我真摯的謝意。
感謝曾詠梅博士、劉普照博士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不少建議和資料信息。
真誠地感謝《基建管理最佳化》總編黃漢江教授為本書的出版所作的努力。
作為後記,本書將最後的一段文字獻給我的父母。在我成長的歲月中,他們無時無處不在的關愛和信任,使我不至於失落少年時代曾經有過的所有夢想,而得以有今天這般快樂的生活。